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
先给大家看张我在网上冲浪时,看到网友热议的一张图: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是如众多网友想的一般:富人孩子还在努力,而穷人孩子却在玩手机,认为这就是贫富差距教育差距。
确实父母身处的环境,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也直接决定着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
但海豚君认为,她们都是为人父母,都在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右边的母亲可能常年拼搏的是温饱问题,没有做到精神层面的教育。而她自己可能也意识不到这一点。
但上面这张图片也恰恰让我们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有钱人和穷人家的孩子,差距到底在哪?
01
曾看过一篇文章。
作者到一个朋友家里,看到朋友的孩子非常喜欢读书,不仅喜欢神话故事,连一本使用说明书书,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他很讶异,问那对父母是如何培养的。
怎么培养的呢?
根本没有培养。
父亲是学者,母亲是作家,两人又相爱,家里藏书又多。客厅、书房、卧室、儿童房、厕所,随处可见父亲喜欢的历史文学,母亲热爱的社科文学艺术,孩子痴迷的绘本寓言神话……
只要孩子想读,随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欢的读物。
没事的时候,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读书。
夜色温柔,灯光缱绻,大家都沉浸于各自的人文世界,读到欢喜处,就一起聊一聊。
也玩角色扮演,把故事结局改编,或者编写三个人的故事,其过程笑料不断,想象力随意而生。
这一切都没有刻意而为,父母热爱,孩子喜欢,自然不抗拒,做得开开心心。
孩子从一出生,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自然,在他看来,读书是和吃饭、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篇故事令我记忆犹新。它让我真正想通: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用点石成金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前行者如何,跟从者也会如何。长者如何,晚辈也会如何。这就是拼爹了。
但这是教育语境下的拼爹,不是王思聪有个老爹叫王健林式的遗传,也不是葛优有个父亲叫葛存壮式的继承……
我所说的拼爹,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等。
02
前几年的我们说起富二代,是个贬义词,一般印象里都是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等等。仗着家里有钱,骄奢惯了,而穷人家出生的孩子很能吃苦。
后来发现变了。我有个亲戚,家境一般,但是孩子从小要啥给啥,美其名曰是富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后来孩子毕业之后不想工作,就在家里上网打游戏。
而相比之下,郭晶晶一家参加了一场马拉松亲子跑比赛,霍启刚在跑步途中劝儿子累了休息一下,儿子说:“不行啊,我停下来就会输”。
澳门赌王的儿子何猷君,20岁期间,从未放过一天假。别人一学期修四门课,他就修8门。
豪门的贵子们,这么拼,可是,“寒门”却屡屡传出因父母的溺爱养出败家子的新闻。
河南一个23岁小伙,杨锁神志正常、四肢健全,居然活活饿死在自己家里……
而害死他的,正是父母的娇惯。
杨锁从小长得清秀,而且聪明,父母对他十分疼爱,为了能把独子永远留住,专门给他起名,叫杨锁。
他从来不走路,8岁时出门都是靠父母用担子挑着。
身为农民的父母从来不让他干农活,“你到一边玩着吧,别累着了”。杨锁的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仍然舍不得他干活。当疾病缠身的母亲身体扛不住,不得不叫杨锁去干活时,反遭到儿子的暴打。
杨锁嫌学习累,退学在家要身体有病的老母亲伺候一日三餐。“给他饭吃,他还想让你直接喂到他的嘴里”,一个当地的村民说。
杨锁18岁那年,积劳成疾的母亲去世。5年之后的一天,懒惰成性的杨锁活活饿死在家中。从小到大,杨锁一直都泡在父母的娇惯里,父母离世后,他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只能在舒适区里耗尽自己的生命。
03
一位公司的创始人,说到人才储备,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可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越厉害的人越拼,因为他周围都是这样的人。越不上进的人越懒,因为当一个井底之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差不多,就觉得日子过得蛮好的。
所以,这个世界的真相,有时候蛮残酷却也蛮励志的:原来那么多比你有钱的人,一代一代的,都还比你努力。
在中国当下的社会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无忧,生活优越。但是许多的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挨穷挨怕了的父母, 因为不想孩子再步自己的后尘, 继续穷下去,宁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让孩子做家务活,只需专注读书, 其他事情都不用理, 结果养出了白眼狼和啃老族。
04
出现这种现象最大的原因是: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大人越觉得不能亏待了孩子。
有一个员工,父母工作不稳定,他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家里也穷,但正因为穷,只要有10块钱,就把10块钱全花在他身上。
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这种心态让同事对他意见很大。
离职前,老板找他谈话,他表情游离,忽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昨天在路上看到有个人,特别像我爷爷。”
长大成人对他是一种凌厉的痛,因为宠爱他的人再也帮不了他。
补偿心理,是长辈的自我安慰。
10年前,穷人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我们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
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着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的人,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
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富人都是真正苦过的,他们不会觉得让孩子吃苦是很大的问题。
05
别让补偿心理变成溺爱的理由。
1
家长的补偿心理,孩子不一定能接受。
家长对孩子有补偿心理,可能会反而让孩子无法接受。因为家长想要得到的东西、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可能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所以家长把这些都强加给孩子,会让孩子反而心生反感,这也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做法。
2
家长的补偿心理,溺爱孩子成性。
家长的补偿心理,平时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的,那么会导致孩子溺爱成性,对孩子的人生观和金钱观都造成了错误的教育影响。
中国有句俗话说:“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
这是告诫家长怎么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首先走出爱的误区。
经常被过度溺爱的孩子,他们觉得大人所做的一切, 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不懂得为人着想, 也不知道大人的艰辛和付出。
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自私自利、骄横乖张,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他们甚至不懂得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
这完全是孩子的错吗?不要只是抱怨,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样懂事,我家的孩子却是个小霸王。
孩子从懵懂无知到变身霸王并非一日之功,当孩子习惯了索取,他们就忘记了感恩,他们总在希望别人不断地给予,也不会想到自己要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情。
所以,爱他请一定让他懂得感恩。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END-
欢迎关注“ 海豚世界 ”,id: dolphinsworld 。这里百万妈妈的共同成长社群,提供众多妈妈自我提升干货(情感婚姻、育儿等),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并聚集众多优秀美妈一起交流学习,最有趣有料的线上和线下活动,等你来!
一一老师,三亲教育体系创建者、创新心灵教育实践者,国家高级家庭教育导师、心理咨询导师,帮助众多妈妈度过生完孩子那艰苦的几年,陪伴共同成长,我们的宏愿:让每个家庭笑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