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理学:戒网瘾摔手机,戒掉的是孩子弥补自我心理健康的机会

文 / 淅爸育儿记
2019-08-10 13:33
"育儿心理学:戒网瘾摔手机,戒掉的是孩子弥补自我心理健康的机会

前两天,四川一名暑假回家的大学生,坐在自家窗台上自寻短见,原因“仅仅”是因为父母看不惯他整天沉迷网络,愤怒的摔烂了儿子的手机。

对此,很多人会说孩子受挫能力差,埋怨孩子不懂事,也有的家长会说孩子的父亲做法太偏激才导致孩子轻生。

但鲜少有人考虑,在手机摔烂的那一刻,孩子遭受了什么样的挫折。

为什么这个挫折的价值,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育儿心理学:戒网瘾摔手机,戒掉的是孩子弥补自我心理健康的机会

01 沉迷网络有多严重,安全感缺失就有多严重

幼年时期,父母用无条件的爱为孩子打造了一座安全岛,孩子以此为后盾,勇敢地探索世界,他们深信,如果受挫了、受伤了,自己可以随时回到这个安全岛来。

但倘若失去了这座以父爱母爱构建的安全岛,他们就会去网络上构建新的、虚幻的安全岛。

网络世界,是孩子对于安全感的投射。

我们都知道,在网络世界里面所有的过失都可以很快的重头再来,他们不需要承担责任。

对于渴望安全感的孩子而言,网络就是一个给他无限包容、无限可能的安全岛,是他对安全感的投射。

育儿心理学:戒网瘾摔手机,戒掉的是孩子弥补自我心理健康的机会

这位寻短见的大学生,从小在父亲的粗暴教育下长大,无法与家人做到有效的沟通。

即便暑假回家,他也是心门紧锁,鲜少与家人交流。

在手机被父亲摔得粉碎,并吼他“滚出去”的那一刻,他自建的网络安全岛崩塌了,父亲(代表着家庭)也遗弃了自己。

一个被遗弃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

02 青春期的孩子,安全感缺失并非全是父母的过失

青春期的孩子,其主要任务就是寻找独立自我,为成年形成独立健康人格做好准备。

往往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出现网瘾问题,我们都会把矛头指向其父母。事实上,这里面有父母的过失,但并不能全让父母背锅。

育儿心理学:戒网瘾摔手机,戒掉的是孩子弥补自我心理健康的机会

  • 自己无法被理解--被父母拒绝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觉得父母不理解他,无法和父母交心。

这勉强算得上是父母的过失,为什么说勉强?

因为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天底下的父母们也没有一所“好父母学校”,甚至连一本统一的教材都没有。

孩子在摸索中成长,父母也在摸索中成为合格的父母。

父母们按照其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或者是心中的“理想孩子”来培养、教育孩子,但这个方法很可能是错误的。

父母们真正的过失,在于没有意识到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育儿心理学:戒网瘾摔手机,戒掉的是孩子弥补自我心理健康的机会

  • 成绩无法提升--被学校拒绝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唯一可以衡量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就是分数。学校以分数把学生分门别类,作为升学的唯一选择标准。

到了青春期,孩子们的生活中掺杂了许多其他的元素,身体、心理、学习环境、老师、同伴、知识等等的变化,让孩子彷徨无措,孩子不能像儿童时期那样专注于学习。

这可能导致他们的成绩一落千丈,成为一个学校中的“坏孩子”。

他们要面对着来自家庭(父母)、学校(老师)、同伴(同龄人)的压力。

他们试图修复自己的成绩,但效果并不明显,唯一衡量自己价值的答卷是不及格,这让孩子感觉到被学校遗弃。

育儿心理学:戒网瘾摔手机,戒掉的是孩子弥补自我心理健康的机会

  • 无法获取关注--被异性拒绝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13~18岁的孩子心理发展进入了“生殖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性能量爆炸性增长,身体上基本做好了生育的准备。他们有意无意的希望异性吸引对自己关注。

被异性拒绝,无法获取自己需要的关注时,孩子感觉自己被异性抛弃;吸引异性发展恋情后的分手也同样如此;

  • 攀比-自我抛弃

与他人的对比,让他们自行惭愧,攀比的并不仅仅限制于成绩:我没他高,我没他帅,我没他打篮球厉害...

在同性上,他们没办法找到自我优势,自我特点在哪里;

在异性上,他们没办法找到吸引异性的有效方式,没办法击败竞争者;

育儿心理学:戒网瘾摔手机,戒掉的是孩子弥补自我心理健康的机会

让一个青春期孩子失去安全感,是由其家庭、友情\爱情、学校、以及其自身所带来的综合性问题。

03 缺失的安全感,何以修复?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活着的意义,就必然要面对三个关系:

与地球(社会)的关系:人类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事实;

与他人(父母、朋友等等)的关系:人必然和身边的人产生关系;

与性别(自身、恋人)的关系:人类是两性动物;

青春期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缺乏安全感,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果我们单方面的指望父母充当孩子的“拯救者”,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修复孩子缺失的安全感,有以下几个建议:

  • 从构建评价体系入手--寻找自我存在价值
育儿心理学:戒网瘾摔手机,戒掉的是孩子弥补自我心理健康的机会

升学体制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成绩,从小就被教育:好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找到好工作才算迈向成功。

这让我们下意识的认为,在社会上衡量自我价值的方式,就只有读书和工作待遇。

在沉迷网络的青少年中,他们的成绩问题往往是成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知识断层,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过来的问题;

而另一个方面,家长过度使用成绩来评价孩子,让孩子觉得“成绩才是父母的孩子,他只是个获取成绩的工具”。

必须让家长和孩子双方都认识到,学业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而非全部。

从新构建家人对孩子、孩子对自身的评价体系,关键在于找到孩子的闪光点:

包括他对家庭的价值、他对学校的价值、他对异性的价值、他的自我价值;

  • 从家庭责任入手--寻找家庭存在价值
育儿心理学:戒网瘾摔手机,戒掉的是孩子弥补自我心理健康的机会

在许多家长看来,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要把孩子拉出去交友是难于登天的事情。实际真的如此吗?

关键在于家长仍在使用着旧有的、已被证明无效的沟通方式。青春期的孩子用种种行为拒绝父母,那是因为他们感觉自己不被理解,被父母拒绝。

但这不代表孩子不关心父母,相反,他们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希望获得父母的认同,更在乎父母对他的看法。

让孩子拓宽交际圈,关键在于父母需要认同孩子的感受:

“我要出去买东西拿不动!你必须放下手机跟我出去!”

“我准备出去采购一趟,可以占用一下你的时间,帮忙进行家里的采购吗?”

前者是父母把意志强塞给孩子,后者在于尊重孩子。

当孩子愿意放下手机,我们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点、闪光灯,带他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去领略其中的风光。

育儿心理学:戒网瘾摔手机,戒掉的是孩子弥补自我心理健康的机会

  • 从学业入手--正确定位学业价值

学业是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法避开的问题。他们厌恶学业,逃进网络世界,是因为在过去学业让他们处于被打击的状态。

这取决于他们对学业的看法,学业到底是为了什么?

须得让孩子明白,学业是一个保证的生存基本标准,更是他能否掌握自己人生选择权的关键。

即:学业,是为了以后脱离父母能生存下来;学业,是是否具有自我选择权的关键。

育儿心理学:戒网瘾摔手机,戒掉的是孩子弥补自我心理健康的机会

  • 从友情入手--获取关注的正确方式

在网络中要获取关注实在太简单了:给主播刷礼物,给游戏充值,甚至乎当一个网络喷子...

当孩子们无法在现实中获取,这份需求就投射到网络中去。

引领孩子找到他所感兴趣的领域,找到适合他的人群,把孩子从网络中拉回来。

例如,喜欢旅游的孩子,我们可以为其提供旅游条件;

例如,喜欢车的孩子,我们可以带他参加车友会;

例如,喜欢动漫的孩子,我们同样可以带他参加漫展;

育儿心理学:戒网瘾摔手机,戒掉的是孩子弥补自我心理健康的机会

淅爸有话说:如果我们无视孩子的需求,孩子就会无视我们的需求。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