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败给了基因?|带你揭开拖延症的真面目

文 / 心理异次元
2019-08-07 17:13
"我们真的败给了基因?|带你揭开拖延症的真面目

最近亲爱的热爱的可谓是在全国刮起了一阵甜腻的恋爱风,你是不是被“现”男友迷倒了看了一集又一集根本停不下来呢?

我们真的败给了基因?|带你揭开拖延症的真面目

猫酱也是呢,明明已经到了交稿日期,却总想着“看完这集吧,在看最后一集一定去写稿”,然而这最后一集似乎永远也看不完,就这样把要做的事情从昨天拖到今天,今天拖到明天,又有可能从明天拖到了未知的哪一天,虽然想着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今天一定要完成!然而口嫌体正直,今天又是瘫着不想动的一天……

这种状态在年轻一代人中很普遍,比如期末作业会在上交的前一天晚上赶个通宵,下班回家换下的衣服会在发现没有换洗衣服之前塞进洗衣机,签约作者在催稿人敲门的那一刻合上电脑交上了稿子……

其实这是一种拖延症状,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一种心理现象,虽然很常见到但是否会对我们造成不可逆转的身心伤害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拖延症的那些事。

我们真的败给了基因?|带你揭开拖延症的真面目

01 什么是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用拖延的方式来缓解做某些事情之前的一种焦虑和紧张感,或者说自己不太想做、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英文 Procrastination(拖延)来源于拉丁文,前缀Pro意味‘向前、偏好’,词根crastinus 则意为‘明天’,连起来读就是‘推迟到明天做’,只是一个现象描述性的名词。”

农耕时代,拖延是中性词,有时还是一种智慧的应对策略。据国外心理学家考证,早在公元前 44 年古罗马时期,拖延一词就已经出现在人类的语汇中,并且有些专家认为拖延症与基因有关。

最近发表在《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拖延倾向可能是受基因控制的,拖延症相关的控制通路与大脑中的多巴胺释放有关,且多巴胺分泌略多的女性会更容易做事拖延。那么我们的拖延症是不是就真的刻在骨子里无法改变了呢?

我们真的败给了基因?|带你揭开拖延症的真面目

02为什么我们会有拖延心理?

影响拖延的因素众多,既与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相关,又与无法抗拒的客观因素有关。

(1)环境因素

拖延者大多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从而导致了拖延行为。

(2)性格决定命运?有些人做事情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慢性子,在时间分配上,先松后紧,先去忙其他事情或者参与别的相对轻松的事,等到时间过大半后才开始重视,将原本重要而不急的事情拖成了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后期工作中紧张忙碌的气氛不断增加,体验到更多的焦虑,充满负罪感,心情也变得急躁起来。

逃避型人格

这类人明明清楚拖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但还是能不做就不做,想着先做其他的无关要紧的小事。

举个栗子,后天猫酱就要交文案了,可是至今电脑都还没打开,虽然急躁的不行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洗洗衣服、扣扣手、打扫打扫房间,甚至是窗外飘来的落叶都能把玩一会,越是这样到后期越是烦躁,烦的什么都做不下去然后就只能一拖再拖,陷入了一种无限恶性循环。

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人

这类人通常自我要求很高,任何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而且要一次做好,所以,他们往往将时间花在对整个过程进行周密计划上,而迟迟不愿意开始做第一件事,哪怕很容易,久而久之便成为拖延者,但这类人如果一旦决定做了,就会彻底细致,推崇完美主义,并且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

(3)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的难易程度是会影响个体拖延行为的发生,任务越复杂,人们越容易拖延。

当我们认为某项任务超出自己的能力时,由于缺乏对成功的控制感,通常会采用拖延的方式推迟或逃避执行该项任务。

对于可能带来令人乏味、产生挫败感的任务,我们也会首先选择回避,如果不能回避,就会尽可能地推迟面对。

我们真的败给了基因?|带你揭开拖延症的真面目

03

如何摆脱拖延症?

如果拖延症真的很严重,而且已经明显影响正常生活的话,我认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去找心理医生做咨询,弄清楚自己拖延症的根源所在,对症下药。

坚持做时间记录,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依次往下安排。

在记录表上可以用自我欺骗的手法,把好像有时限但实际没有,好像特别重要但其实不重要的事务排在最上方,然后把真正重要的事情排在后面。

这种方法正是抓住了拖延症患者普遍的心态——逃避最重要的事情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就会先做表格上其他的事,来逃避最上面的任务了,于是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很多紧急、重要的任务,此方法实施之前一定要做好自我心理催眠的准备,不然可就没有用了。

对于完美主义者,首先问自己是否能取舍。

人无完人,没有人能在一件事情上面做的丝毫不差,滴水不漏,如果一直纠结于不重要的细节,那么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情,适当的放弃说不定也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呢。

番茄工作法

大家很多都知道这个方法,那么什么是番茄工作法?

简单说,就是列出你当天要做的事,设置25分钟闹钟,每过一个25分钟奖励自己一个番茄或者去活动一下,依次循环。

但是注意休息时间可以选择听轻音乐或者看看窗外等,最好不要刷手机,因为刷起来就根本停不下来,工作神马的早就抛在脑后了(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

因为番茄工作法的目标时间短暂,并不觉得很漫长,然后你会发现当你专注做25分钟的事情时,效率要比你想象的惊人的多

其实这些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去使用,每天改变一点点,你就会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以上,晚安地球人~

我们真的败给了基因?|带你揭开拖延症的真面目

Reference:

陈琳. 我们都是“拖拉机”[N]. 第一财经日报,2013-03-15(D01).

陈于清.人格心理分析:我们为何总是拖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4):88-91.

陈领英.告别职场“拖延症”[J].决策,2015(04):90-91.

文字/c猫酱

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

微信公众号搜索心理异次元

带你走进不一样的心理世界

我们真的败给了基因?|带你揭开拖延症的真面目

To know the heart is to know the deep 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