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心理学家眼中的完美爱情

文 / Dr昕理学
2019-08-07 09:08
"

520当天,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了一篇题为《一招制胜 | 心理学专家亲授爱情秘籍》的文章。但是点开以后我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招致胜的爱情秘籍。

七夕|心理学家眼中的完美爱情

很多同学说,点进来是想认真学习的,没想到被骗了。

七夕|心理学家眼中的完美爱情

你看,大家都真的相信世界上有一招致胜的速成法,就连爱情也是。如果你真的信了我的邪,那抱歉让你失望了。今天我要实话告诉你,亲密关系有赖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润物细无声,真的没有什么一招致胜的套路。

可能是因为我老“撒狗粮”,在大家心目中形成了一个“虐狗狂魔”的“人设”,大家点进来的时候是期待着我能“狗粮”招呼的。所以呢,我这次就满足大家,补上520欠的狗粮,管饱管够。

七夕|心理学家眼中的完美爱情

(看!我多仗义!)

其实呢,我们只是柴米夫妻,并不是什么神仙眷侣。但为什么还有很多同学觉得我和太太之间的相处很正能量,让他们“又相信爱情了”呢……

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其中的原因。我想,心理学中的两个著名的三角,可能可以给我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第一个三角,大家可能听说过——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七夕|心理学家眼中的完美爱情

而第二个三角则更是耳熟能详——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七夕|心理学家眼中的完美爱情

我和爱人之间的相处,可能恰好在无意中满足了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和马斯洛的需求三角。

斯滕伯格把爱情分解为三个元素:激情、亲密和承诺;马斯洛把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斯滕伯格的“激情要素”,对应的是马斯洛需求的“生理”层面。生理上的相互吸引——这个很好理解,男女双方开始一段爱情关系,首先肯定都是由生物的繁衍本能召唤,都是从外表的吸引开始的。如果说你看我也不顺眼,我看你也倒胃口,这样的两个人是不太可能相互吸引产生爱情的。众所周知,我年轻的时候,属于小伙儿长得比较帅呆了,一下子就俘获了小迷妹的芳心。

七夕|心理学家眼中的完美爱情

所以这一层需求很好理解,就不细说了。

而斯滕伯格的亲密要素和承诺要素,也正好对应了马斯洛的安全需求和爱与归属需求——当一段恋情进入稳定期,激情褪去,剩下的便是相互依偎,分工合作,抱团取暖。这个世界很大,而我们很小。一个人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需要非常强大的实力和意志力的。所以,我们大多数凡人,还是愿意选择和另一个人携手而行。

我举几个小例子。

比如我生病住院的时候,她不眠不休地照顾我;当我半夜醒来,一转脸看见她裹着衣服握着手机睡在我身旁,我就感到很踏实。虽然她睡得比我还香呢,但是我心里充满了安全感

比如我俩刚在一起时,那时候我们很穷,我舍不得买正版球衣。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发现,体育盲的鹿开始研究足球新闻了,还主动请缨去跑一单和足球新闻相关的发布会。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参加那个发布会,主办方会赠送一件正版利物浦球衣。那件球衣我至今还挂在衣橱里,从来没有舍得穿过,因为这是一个人被在乎的证明,这就是爱和归属感的来源。

七夕|心理学家眼中的完美爱情

一个西瓜太大了,有一个人可以和你一起分享着吃;家门钥匙忘带了,也有一个人会接到电话就回来给你开门。寡酒难饮,但有个人对坐小酌,滋味就好多了。就是这些生活中一件件大大小小的事情,构成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构成了两个人携手并进的亲密感和共度一生的承诺


如果能做到满足了上述三层需求和爱情三要素,那我认为,这应该是一段非常和谐的伴侣关系了,但还称不上是我心目中最最理想的爱情模式。

一段爱情最好的时候,我认为,是让人获得他人肯定自我实现的时候。所以,这就涉及到马斯洛的第四层需求和第五层需求了。

首先谈一谈第四层需求:被尊重的需求

尊重伴侣(这个其实也可以包括在斯滕伯格的“亲密”要素里),说起来很简单,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做起来,很多人却会不知不觉地忽略。

我之前看到一个新闻:妻子花一万块钱买包,丈夫表示自己“很失望”,因为他原以为妻子是勤俭持家的,他每天辛苦赚钱,好不容易攒下一点,妻子却一下子花一万块,他觉得妻子被虚荣心冲昏了头脑。而妻子却觉得,自己也工作也挣钱,平时节衣缩食从不多花一分钱,结婚这么多年来,就对自己好了这么一次,就要被丈夫批判,她感到伤心透了,甚至觉得丈夫根本不爱自己。

你分开来看,两个人说的话都有道理;站在各自的立场,两个人都没什么错。可一段亲密关系中,很多时候事情并不分对错,而只是双方立场的冲突而已。这种时候,就需要有沟通的技巧,而有效沟通的前提,就是充分尊重对方的立场、利益、观念和需求等等。

鹿sama有时候买包,也会让我感到压力有点大。但我如果一上来就扣几顶大帽子教育她:“买个包花这么多钱,脑子纯属有病!” “你现在怎么越来越物质了!” “这都是虚荣心作祟!”你觉得她会是何心情?

我想大多数正常人的第一反应,一定都是委屈、震惊、愤怒——接着,就会开始产生防御性攻击:“这个包的价值你懂个屁!”“我要是物质我能找你?” “我自己挣的钱想买啥就买啥!”“说我虚荣说明你根本就不爱我!”

这样一来,你们的主题就会从“希望双方能协调消费观”变成“买包的女人是否该批判”以及“你是不是真的爱我”。再接着,话赶着话,就可能什么伤人伤感情的话语都能说出来了。

这种争执的产生,就是没有尊重和认可对方的立场和价值观。一方面,你要明白,买什么是她的权利;但另一方面,她也该明白,确实婚后拥有的是共同财产,一个人的消费习惯影响的是两个人的生活。所以两个人共同生活后,彼此都是要让渡出一部分权利的。你想叫她放弃一部分权利,自己却不想放弃,只动用道德批判试图让对方就范,实在很鸡贼。

所以我的方式是和她商量:“老婆,这个包你能不能今年先别买,今后半年的碗我都承包了!”这番话说出之后,她很大可能就会开始思考“连半年的碗都肯洗,我的消费习惯是不是让他压力太大了?”,接着反而会体谅你,心疼你(最后包也不买了,也没真的要我洗半年碗)。为什么?因为你尊重了她,她也会尊重你。(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用洗碗的套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主旨就是你必须明白:你这是在试图让她让渡部分权利,你必须也拿出让渡的诚意来。)

再接着,就是我觉得爱情最完美的境界——双方在彼此的滋养下,不断共同成长,实现了马斯洛的第五层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我认为,要实现这一点,首先需要找到一个三观一致、成长步调一致、精神世界契合的灵魂伴侣。比如,两个物理爱好者共同研究引力波,两个进步党员一起阅读学习强国,两个文学爱好者聊一聊诗词歌赋,两个程序员聊一聊防治脱发。

灵魂契合——不仅交朋友需要如此,爱人之间更需要如此。精神世界的步调一致,首先会让你发现伴侣身上的闪光点(也会让你发自内心的尊敬对方);其次,精神契合增加了共同语言,让你们更愿意一起成长。

当然,仅有契合还不够,还要再加上有不断学习的渴求,你们才会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我和鹿都很爱看《生活大爆炸》,可能就是因为有时候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说看到自己向往的最好的爱情状态。我曾经觉得,我和她之间,就像莱呆和佩妮(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对儿),她带我走出了宅男的世界,我让她变得更理性和成熟,我们都在向对方学习的过程中,变成了更好的人。而鹿最动容的场面是谢耳朵和艾米在婚礼上突然灵感迸发,于是穿着婚纱,握着口红,在穿衣镜上写下超级不对称性的公式,并在剧终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所以我有时候非常感谢这个新媒体时代,让我们两个专业并不太相关的人有机会一起互相学习,用头脑切磋。在一起写科普文的日子里,我们两个教学相长,不仅更了解对方,也更丰富了知识,在这个过程让自己的世界都变得更宽阔,更能认识到自己从前的狭窄。

她说,两个人像两棵树,根在土里缠绕在一起,枝叶还能在云端相会,多好。


七夕|心理学家眼中的完美爱情


好了!我要继续滚回去写那些拖延了很久的Papers了!

七夕|心理学家眼中的完美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