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告诉你,阻碍你成功的那个人恰恰是你自己
我们通常认为人人都想成功,都想变得更加优秀,更漂亮,而在人类的心智模式中,有一些阻碍成功的典型表现,其中一种就是“自我妨碍”。
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其中最核心的是“自我实现”,为个体达到完美的人格指出了方向。
马斯洛在大学课堂上,曾经这样问他的学生:“你们班上谁希望写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谁希望当议员、州长或者总统?谁希望当联合国秘书长?谁希望当伟大的作曲家?谁渴望成为—个圣人?谁将成为伟大的领导者?”学生们都只是咯咯地笑,红着脸,谁都没有勇气承认自己有这个愿望。
马斯洛又接着问:“你们之中,谁准备写出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学生们也只是红着脸,不敢勇敢地宣称自己有这个雄心和才气。”
马斯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并不会拼尽全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在越是靠近成功的时候,人们越容易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干扰自己的表现,比如故意疏忽,拖延。
这种行为被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妨碍”。所谓“自我妨碍”指的是人们会自己设置一种障碍来阻挠自己取得成功。
举个例子,在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每逢面临考试,大部分的同学都埋头与书本,抓紧时间复习,以期望取的好成绩。而有些同学却气定神闲,照样泡网吧,打篮球,看起来一点都不为考试担忧。
果真这位同学是传说中的学霸,轻轻搜松松就能用好成绩碾压别人也就算了。等成绩出来的时候,面对惨不忍睹的分数,这位同学不但看起来丝毫不伤心,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当初懒得准备,要是肯下功夫,成绩肯定比现在强多了!”
在职场中,也有不少人用这样的方式来开脱自己表现不佳,口口声声地把原因归结到自己没做好准备,没发挥出来实力,或者自己因为拖延,错过了最好的机会等等。
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时候,社会心理学家也对我们这样的行为做出了解释:一种是我们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让自己免于因为失败而陷入沮丧,自责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侥幸成功了,会强化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就是说我们会暗自认为“果然我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功的天才式人物啊!”
自我妨碍在短时期内可以让我们免于收到失败带来的负面自我评价,甚至有可能增加我们对自己正面的自我评价,但是从长期来看,习惯性的自我妨碍是一种不良的行为模式,这样的人健康水平更差,更不幸福,负面情绪症状更多。
自我妨碍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我们从内心一开始不相信自己能够变得成功,变得优秀,即我们认定自己“不配”或者“没资格”取得成功,变得优秀。
你也许会说,我当然渴望成功,渴望优秀,明明是显示的阻力太大,或者我只要更加努力一点就可以了,然而呢,你还是在原地踏步,并没达成你所说的渴望。
人的行为是由内在的信念决定的,你有什么样的行为背后就有什么样的潜在信念,反过来说,我们的信念支撑着我们会出现何种行为。
所谓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这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法则(这是来自说话者脑里认知的世界,也是主观的法则),是解释和支持行动或没有行动的理由,是解释和支持变化或者没有变化的理由,是对于这个世界各种关系的主观逻辑定律。--引自李忠莹《重塑心灵》
我们的信念从何而来呢?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四种途径形成了我们的信念:
1、本人的亲身经验,例如,曾经被火烫伤而知道火能伤人。
2、观察他人的经验,例如,见到同学顽皮而受罚,知道某些行为不可以在上课时做。
3、接受信任的人的灌输,例如,父母说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4、自我思考做出的总结,例如,每次数学考试都不及格,不想学,结论不擅长数学,数学好难。
这都些信念能帮助我们成长和处理生活中出现的情况,但也有少部分是因为我们接收时没有好好地理解和消化,或者欠缺全面的定位,因此在某些情况出现时,发现有冲突存在。我们称这些信念为“局限性信念”或者“限制性信念”。
在NLP(身心语言学)的理论中,有三种“限制性”信念,他们分别是所谓:我不会成功,我没有价值,我没有办法。
1. 我不会成功(无望)
有某些类型的父母是挑剔型的父母。无论孩子做了什么,他们的“心灵焦点”总是放在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日积月累的影响下,他的潜意识会相信我的努力是没有价值的。
很多人很努力的工作,但是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往往出现很多例如担心、害怕、忧虑等负面的情绪。结果,事情就会失败。
又有些人甚至不敢想象自己会成功,一味地踏步,就是因为这个深藏的信念。
2. 我没有价值(无价值)
有些父母甚至会否定孩子的生存价值。例如你可能听过类似这样的话:
“生一块叉烧好过生你!”
“你真没用!早知道这样我应该在你出生的时候把你弄死!”
“我们生活不好,不应该把你生出来增加负担。”
这样的话比起“我不会成功”更具杀伤性。这些孩子会对人生产生怀疑,完全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更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拥有这个信念的人通常生活的相当痛苦,他们往往害怕会成为别人的负担,也会常常有一种自责的感觉。如果他们幸运的找到一段感情,他们会把自己的人生完全托付在对方身上。
3.我没有办法(无助)
很多人常常被困难阻碍,又或是事情总是不顺利。有些人会认为自己不够别人聪明,都是被这个信念蒙骗。
每一个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对问题常常会想出非常有创意的答案。但是这种创造性的思考过程却没有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认同。有些所谓万事通的父母,经常教导孩子应该照他们的话去做,一切自然解决。
其实这些父母正在教导他们的孩子不要去思考,不要发挥创意,按照他的话去做就好。结果,孩子形成不去动脑筋的习惯。久而久之,他们相信没有办法解决困难。
就是这些限制性的信念让我们不敢追求成功,即便是快要达到成功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认为制造障碍,让自己面临失败,从而印证了自己“果然不能成功”的信念。
我们的信念数以百万计,绝大部分信念存于潜意识里,不能全部呈现,也不会轻易在意识层呈现出来,所以,找出那种让你频繁失败的阻碍性信念就尤为重要。
破除这种”自我妨碍“怪圈的根本在于改善那些限制性的信念。
消除限制性信念的第一步,当然就是找出它。
如何找出你的限制性信念呢?
首先,先来看看你对自己生活中哪些地方不满意。比如,你很想找到一位伴侣,却发现自己很难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你会怎么解释这件事情?如果你是一位男士,你可能会说:『女人都喜欢有钱人,我又不是有钱人。』如果你是一位女士,你可能会说:『男人都喜欢年轻的女人,但是我已经不再年轻了。』类似这样的解释。总之,你将这个现状合理化为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那么这个解释很可能就是一个限制性信念。
但是你可能会说,事实就是如此,你还能举出很多亲身的经历去证明这个信念。你的信念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运作的——你相信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只有你完全不再持有这个信念,它对你的魔力才会消失,它才不会再影响你的生活。
有时候,限制性信念不会以一种清晰的方式存在于你的头脑中,在生活的某些领域,你感到不满意或者难过,虽然你尽量乐观、积极地看待这个领域,但是结果还是不满意,那么,在这个领域你可能有限制性信念。
比如,如果你的财务状况很差,你对此有什么感觉?焦虑、愤怒还是无助?这时你需要让自己沉浸在你的情绪中一段时间,顺着情绪去找出这个信念。每一种情绪可能代表不同的信念,如愤怒或许说明你有个信念——我这样的人不配有钱,无助可能说明你没能力挣到钱,等等。
当你找出这些限制性信念以后,就可以用NLP的方法一步步消除它了。
第一步:将你的限制性信念写下来,然后好好感受它,感受它带给你的情绪
进入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的经验里面,充分感受这些不如意给你带来的痛苦、悲伤、愤怒、内疚或其他种种情绪。
第二步:从情绪中抽离出来,让一个成年的智慧的自己去告诉过去的自己,这些都只是你的信念,而不是事实。
你可能不会认同这个观点,因为你实实在在经历过很多事情。事实如此,你怎么去挑战呢?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做出选择了。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获得理想的生活,这个信念就必须被消除;如果你仍然『抱住』它不放,你的目标永远无法达成。你为它做的每一句辩护,都会让它变得更强大。你希望达成自己的目标吗?希望的话,你就选择相信它只是你的一个信念,而非事实。
第三步:尝试用一个新的信念去替代它。你可以用一个积极正面的信念去替代旧的信念,可是怎样知道这个新的信念对你有用呢?当你想到这个新的信念的时候,感受一下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你是否觉得充满了力量,是否有了正面的情绪?如果是,那么这个新的信念就是正确的。如果你财务有问题,你可以对自己说:曾经我的财务状况不好,但我从中汲取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足以让我以后受益。
第四步:采取新的行动。
当你采取新的行动时,你可能会感到害怕。跨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很多人都会感到害怕或者不适,但是你可以告诉自己,我的行动要符合自己的信念。比如,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从过去失败的财务经验中吸取了教训,那你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如果你希望自己饮食健康,你也给自己找到了新的信念,要成为一个饮食健康的人,那么你每顿饭会为自己准备什么食物?
最后一步:奖励自己。
如果你真的想告别旧的信念,形成新的信念,并且开始采取行动,一定要奖励自己。在你不断巩固自己新的信念的过程中,它会越来越坚固,不久之后,你的生活就会发生巨变。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先从一个小的切入口开始,对于个人信念的觉察不会一下子那么容易,可以先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剖析开始,当你发现生活中有某个行为的时候,你的感受如何?这种感受背后的原因和假设是什么?其实,这些原因和假设就是你信念的一部分。
就像剥洋葱一样,不断的觉察行为带来的感受,以及感受背后隐含的信念,找出那些限制你获得成功,幸福,变得优秀的限制性信念。
总结下来,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三步练习:
第一、记录行为。每天记录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各类行为事件,至少十件;也可以记录三件重要的行为,如何记录,看你自己的选择。
第二、觉察感受。分析每个行为背后的感受,是觉得开心,愉悦,平静,还是愤怒,尴尬,内疚,无所谓?认真觉察,用更加精确的词汇来描述感受。
第三、找到感受背后的信念。我们之所有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受,原因是什么?个人什么样的认知,利用这种认知做了什么假设?
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信念来源,从而用新的信念来代替过去旧的,阻碍我们前进的信念,在新的信念的支配下采取更加有效的行动,你会离成功越来越近的!
成功的人都有强大的执行力,从今天开始,通过做这个练习,改善信念系统,来成就更好地自己吧!
本文原创首发于莉莉老师的个人简书号:莉莉老师幼教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