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轨制:家庭教育投入的无底洞
在近日北京大学举办的论坛上,北大教授渠敬东指出了现行教育体制的一系列问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堪忧,而教育双轨制更成了家庭资源无限投放的无底洞。
渠敬东是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社会学系教授。在近日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渠敬东表示,教育要不断地反思它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个人认为教育要重回学生的健康。
首先是身体的健康。但他的一个本科学生“一个学期11门课,做了34篇作业,他能健康吗?”他认为,在这种强度下,学生也不可能培养出持久的对一项事业的喜爱和热爱。
其次是“心理的健康”。但今天的孩子心理上却很脆弱,受不了批评。但任何真正的人才都是要敢于面对失败,“不能在失败中挺过去,就不是人才”。
“要忍受失败的考验,要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勇于承认自己的缺欠。凭什么世界都是你的呢?你不可能以自己要求整个世界,所以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第三是“精神的健康”。渠敬东说,真正的人才“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成功,要有对那些伟大的人或事物有敬畏感,要对以往的历史和传统有敬畏感”。
他在演讲中指出的另一个问题是,现在的教育让每个人在每个时刻都处于竞争之中。学校在校与校之间竞争,个人更是陷入了一个全面的竞争状态。
“竞争的精神涉及到各个领域,从幼儿园开始上辅导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儿童到成年每一个阶段、每一段生活里的时间都被强行地挤压与规范化。在无所不在的丛林中,每个人必须在每一刻胜出才能胜出。”
“标准化的制度,大学的排名,各个系的评估指标等等都助长了这个竞争机制。”但他认为,当每个人在每一刻都胜出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注定失败了。
“如果只为了‘赢’来确定教育目标、任何时候的成绩名次都会是你的‘瘾’,那就像吸大麻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年轻人过早地夭折。”
渠敬东在演讲中还批,教育机构掩耳盗铃,一出校门孩子们就马上被家长领着进各个辅导班。“不进班怎么办?孩子将来命运没法预料,似乎落下一步,就意味着毫无出路。”
他认为,今天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国民教育里最好的资源都退出了教育。现在的教育让位给孩子一出校门就进的各种班,全面让位给市场化经营的教育企业。而家长则把绝大部分的积蓄都投入到针对孩子的教育市场里。
渠敬东称,今天的教育双轨制,尽管“一方面使得国家不再负责国家的职能和义务,另一方面又在用庞大的资本市场攫取了所有家长重要的经济资源。”
“而且越是这样,越让孩子提早进入到一个残酷的竞争世界里,孩子从小就越明白,我拿高分是用资源换来的。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