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戏最“自卑”的学生段奕宏:不敢追陶虹,自卑到想自杀
本文为“平行娱乐—叶公子”原创
影视圈演“硬汉”的男演员比比皆是,能给观众留下印象的不多。
真正的硬汉不一定是靠外表取胜,还可能因为他的意志,因为他的坚不可摧。
有一种硬汉,没有意气风发,也没有声色俱厉;
但你从他绵里藏针的眼神却能感知到他有多“硬”!
这个演员就是:段奕宏。
——叶公子说
01茅塞顿开
1973年5月,新疆伊宁的伊犁河边上,春暖花开的好时节是段奕宏的降生日。
段奕宏原名叫段龙,后来有人说他的名字压住了他的运势,才改名为段奕宏。
据传,名字是《记忆的证明》导演杨阳起的,不过没得到本人回应。
做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段奕宏上面已经有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哥哥姐姐了,兄弟之间年龄差距大,从小就有不小的代沟。
虽然比哥哥小很多,但是段奕宏从小脾气倔,谁都不服,即使打不过哥哥,两人也经常干架。
不过次次以段奕宏输为结局,直到上初中之后,他进了校内的田径队,力气日益见长,才有了翻盘的机会。
段奕宏从小喜欢模仿,模仿着演小品,模仿人家唱歌,模仿人家说相声。
从小学到高中,但凡学校有什么文艺汇演,他都会积极报名,而且次次得奖。
因为是家里的老生子,他上高中时,段爸爸已经退休了,给一个单位看大门,收入微薄。
妈妈对段奕宏来说是最慈祥的存在,他喜欢叫他“萨郎儿”,在新疆,这几个字是专门形容“脾气倔、脑子爱冲动”的人。
高一时,他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当时全校只有三个节目,段奕宏上了两个,分别拿了二、三等奖。
其中有个小品是段奕宏自己编的,效果很好。
当时恰好被去当地的上海戏剧学院导演陈家林看到,觉得这孩子资质不错,就让校长给段奕宏带话,如果喜欢表演可以报考上戏表演戏。
这一句话,就像突然打开了段奕宏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对于一个西北小城的少年来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段奕宏想了。
在这之前,他只去过伊宁县城,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好像找到了人生的新梦想,段奕宏又范了西北人的倔脾气,非去不可!
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段奕宏成绩也不好,段爸爸甚至早就想好了他毕业后的去处。
如果没有陈家林导演的这一次点拨,段奕宏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伐木工人。
02走出伊宁
因为这一句话,倔脾气的段奕宏像是钻了死牛角尖,开始拼命搜集任何跟表演有关的资料。
高二,他偷偷拿了家里的钱,买了一张火车票就从伊宁跑到了乌鲁木齐,这段旅程整整用了两天,段奕宏感觉自己屁股都要冒烟了。
以前在家时,幻想着能去乌鲁木齐玩一玩儿,就已经可以和伙伴们炫耀一年了,现在竟然一下要去北京,段奕宏那时候对路程根本没有概念。
买了从乌鲁木齐到北京的车票他才知道,还得需要坐四天三夜的火车才能到北京!
这是他第一次去参加中戏的考试。
那个在火车上的少年,怀揣着对表演的热爱,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一次次往返于这趟列车上。
那时候的段奕宏个头刚到170,常年在西北风吹日晒让他的皮肤黝黑,最致命的是他的新疆普通话,时常让人听不懂。
除了这些缺点在之外,他的表演也完全不够格,在伊宁时他觉得自己是“文艺尖子”,到了北京一考试,才知道自己实在是一个“井底之蛙”。
第一次考试,他总成绩只有20分,败北而归。
回去之后,免不了被父亲一顿暴揍,不过,这不影响他考中戏的决心。
他在北京,看见了“梦想”的模样。
为了练好普通话,他开始每天在伊犁河边上大声朗诵,村里人都以为这娃疯了;
为了攒出下一年的车票,他开始利用周六日和任何假期出去打工赚钱;
为了尽快长个儿,他开始打篮球,积极锻炼,从未懈怠;
为了练形体,他在十七八岁的年龄开始劈叉,得有多疼?
所以说,这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是随随便便成功的。
03一次次的坚持
第二年很快来临,段奕宏揣着攒的钱,揣着梦想,又到了北京。
这一次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他是在三试表演关被刷下来的,这让他信心倍增。
不过这次考试,让他又一次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的表演需要专业人士的指点才行,不然下一年还是白费。
当时的他想:“第一考直接没进,这次到了三试,下次我一定能考上!”
经过多方打听,他找到一个培训表演的机构,交了4千块钱,跟着学了几个月的表演。
在90年代初,4千块钱对新疆的家庭来说,几乎是家里的全部。
为了弥补对父母的亏钱,学完表演回去之后,段奕宏开始拼命的打工,只有是要小工的地方,他都去,不管什么工作。
给工厂洗过苹果,给工地搬过砖,还给屠宰场拔过鸭毛,只要给钱,就干。
第三年,段奕宏除了在表演上更进一步之外,在文化课上也咬紧牙关在努力,他知道自己的弱点。
段奕宏的姐姐说:“天天学,每天只睡4个小时,全家人劝他都不听。”
1994年,上天果真不负任何努力的人,段奕宏以“中央戏剧学院西北片考生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录取了!
可这对段奕宏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
04自卑到想自杀
这一年,段奕宏和陶虹、高虎、印小天、龚蓓苾成为了同班同学。
对段奕宏来说,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自卑”。
在一次采访中,段奕宏说:“我那时候太土了,浑身上下带着一种西北的土味儿。”
同学们甚至开玩笑,段奕宏走过来都带着“土壤味”。
除了外在的东西,还有内在的东西更让段奕宏自卑。
这些鼎鼎大名的同学们,有的曾是花样运动员;有的家长是油画家;有的从小就演电影;个顶个的透着“洋气”。
而当时的段奕宏,甚至连一本长篇小说都没有细细的度过,那种精神上的贫瘠更让他无地自容。
在老家时,他是最皮最倔最大胆的一个,到了中戏之后,一反常态,他开始缩手缩脚,不敢说话。
更让他难堪的是经济上的拮据,为了支持他考中戏,家里父母甚至拿出了所有积蓄,每月还要给他生活费,他自然也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同学们大部分一个月都是600的生活费,他只是别人的三分之一。
夏天别人都穿的花花绿绿的出去玩儿,他4年如一日穿个25块的白衬衫;冬天别人都拿出家里买的漂亮羽绒服,他只有绿色的军大衣。
为了省钱,大学4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舍不得每次来回上千块的车票钱。
相信经历过这种尴尬的人,应该能体会一个年轻人的内心世界。
自卑两个字,深深的扎进了段奕宏的心里,最厉害的时候,他甚至想过自杀。
这时,漂亮女同学陶虹却给了他很多温暖,吃饭时硬拉着他;家里做了饺子带到学校给他吃;故意说自己和妈妈多买了一床电褥子,扔给了段奕宏。
一点一滴的温暖,段奕宏生了暗恋之心。
可惜因为“自卑”两个字,他觉得配不上自己的女神,同班4年,他始终没有勇气追陶虹,错过了一段好姻缘。
05醉心于表演
同学们结伴出去玩儿,结伴出去看电影,结伴去游戏厅,段奕宏从来不去,因为没钱。
为了缓解这种尴尬,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到了表演上。
第二年,孙红雷刚考进中戏,恰好看到段奕宏在表演一个“拓荒的战士”。
段奕宏跟个精神病一样趴在地上假装种草,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孙红雷。
成名后的孙红雷说:“那天看到段奕宏就突然懂得了什么是表演。表演,是一种态度,而段奕宏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状态,是他付出了千百倍努力换来的成果。”
班里有些同学“嫌弃”段奕宏,不愿意跟他搭戏,只有陶虹一直帮助他。
两人都是暴脾气,经常会为了一些表演上的细节争吵,吵完接着演,演完接着吵是他们俩的常态。
两人的表演很默契,甚至能拿到满分的成绩,这一度成为他们的骄傲。
有人说,天才和疯子总是划等号的。
这话放在段奕宏身上,绝对是真的。
为了出演学校作业《圣井》中的一个盲人,他想去盲校体验生活,但是那边的学校不同意,他就从早上蹲在校长室门口,一直蹲到晚上9点,校长才答应他体验半月生活。
为了出演毕业大戏中的精神病人,他又一次求到精神病院院长的门口,蹲守了很久体验了三天生活。
这样“死皮赖脸”想要体验生活的事,段奕宏身上很常见,后来段奕宏出名之后,依然没有改掉自己体验生活的习惯。
不管接到哪部电影中的角色,他都要去合适的岗位上体验一下,这样才能找到更精准的角色定位。
所以我们见到的段奕宏才能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角色,当时同学称段奕宏为“戏疯子”。
和现在很多“流量小鲜肉”的快餐式表演相比,简直天上地下!
那时候那个“自卑”的少年,把自己逼的那么紧,从来没有放松过一刻,“自杀”的想法也屡次出现,不过又一次次被他压制,才成就了现在的段奕宏。
06金子总会发光
中戏毕业时,段奕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可惜,不会交际的段奕宏却没有拿到留京的分配名额。
这对段奕宏的打击很大,一次次北上考试,一次次醉心表演,一次次克服自卑,换来的确是无法留在梦想城市的打击。
他不服!
西北汉子骨子里带着一种血性,这种血性他们可以压制,但是在特定的时刻又会瞬间爆发。
不服分配的段奕宏拿着成绩单,一气儿冲进了文化部,要求给个说法。
“比我差很多的都分配了!凭什么我这样的成绩不能留在北京?”
说完之后,又忍不住鼻子一酸想要落泪。
不知是他的狠劲吓坏了领导,还是那个倔强中带着心酸的样子感动了领导,段奕宏留京了,分配到了实验话剧院。
“有人说我给人的感觉是宠辱不惊,不是说我从来就没有欲望、浮躁、怀疑、这些我都有过,但我都消化掉了,少年老成是给境遇逼的!”
话剧表演给了段奕宏磨炼演技的机会,也给了他出演电视剧的机会。
《母亲》、《刑警本色》、《纪念碑》、《让爱做主》等一部部电视剧,打开了段奕宏的影视之路。
为了《刑警本色》中的一个拔枪动作,他练了上千遍;为了《恋爱的犀牛》中的马路,他苦练吉他,只为了真实。
每一个角色,段奕宏都会赋予它不一样的鲜活感。
2002年的《二弟》让段奕宏第一次拿到影视大奖——新德里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2006年的《士兵突击》终于让段奕宏火遍全国,观众开始记住了“袁朗”这一角色。
接着是《我的团长我的团》,让段奕宏又一次红到了每一位观众的心中。
随着这部剧的落幕,段奕宏却宣布5年内不接演任何硬汉角色。
但,段奕宏,从来都没有让观众失望过。
著名编剧兰小龙说:“最好的演员会为每一部戏发明一种方式,老段属于此列,极少数派。”
随后,我们见到了《白鹿原》中的黑娃,为了演好黑娃,他专门去老乡家学割麦子,为了把割麦子和捆麦子的动作做好,他的双手都扎破了,然后接了痂,他才能练出最自然的“黑娃状态”。
《烈日灼心》中的警察,他跑去派出所体验生活,春节都不回家,他用眉梢眼角的戏,用一双幽深如古井的双眸,找到了警察最真实的状态。
《暴风将至》中的的保卫科干事,他驻扎到工厂,和保卫科工作人员一起工作,无数次交流,才有了那样精彩的表现。
段奕宏被成为“戏疯子”不无道理。
伴随着这些电影而来的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奖项,与其说这些奖项是对他演技的认可,不如说是对他这种工作态度的认可。
段奕宏说:“我一直不享受别人给我贴的各种标签,我一旦享受这种东西,我不可能一直扎扎实实往前走,不可能一直再几乎严苛的要求自己。我想做的,是值得信任的演员。现在,我只是做到了可能期待的演员。”
2017年,段奕宏的父亲离开了人世。
他回老家奔丧,看着父亲用过的竹椅,看着父亲用过的杯子,想着父亲说话的神态,他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
这么多年,日日为了电影奔波,从未有一刻放下紧绷的心弦,让他觉得亏欠家人颇多。
有些东西,总是在长大了回头看时,才发现错过了。
父亲头七时,他去给父亲上坟,心里默默的说:老爹,您放心,家里会很好,以后会更好。
这是一个西北汉子对老爹的承诺,至死不变。
就像当初,那个年轻的小伙子,怀揣着梦想,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考上中戏。
—END—
原创作者:叶公子
一个假装文艺的女青年,啾咪⊙﹏⊙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