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拖延症、晚睡怎么都改不掉?你忽略了这3个方法

文 / 知我心理学
2019-07-18 13:07
"心理学:拖延症、晚睡怎么都改不掉?你忽略了这3个方法

《向往的生活》第三季即将迎来完结篇,但“发福版”彭彭留下的表情包却不会从我的手机里消失。


心理学:拖延症、晚睡怎么都改不掉?你忽略了这3个方法


几个月前,由于胖到自己都不认识照片中的自己,甚至因此登上热搜,彭彭励志开始减肥,还立下“每顿只吃一碗饭”的flag。

而在之后的几期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他的努力——从早起遛狗,到利用碎片时间健身,虽然依然因为身材问题和旺盛的食欲被大家调侃,但也算是小有成果。


心理学:拖延症、晚睡怎么都改不掉?你忽略了这3个方法


其实,不仅是减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任何生活状态和习惯的改变,都是充满痛苦和艰辛的。

我们想要改变的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改变这么难?而想要维持住好的改变更是难上加难?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改变自我的那些事。


01. 五成年轻人最想改掉“拖延”,但80%都失败了

我们进行了一个小调查,看看大家最想改变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我们共收到216份有效反馈。

总体而言,如今的年轻人想要改变的前五项是“拖延”(50.46%)、“不健康作息,比如自杀式熬夜”(49.54%)、“手机依赖,哪怕只有一秒钟也一定要去摸手机”(35.65%)、“想减肥,但没有坚持,三天健身两天躺平”(31.02%)以及“习惯性单身”/“形式化忙碌”(均为28.70%)。


心理学:拖延症、晚睡怎么都改不掉?你忽略了这3个方法


改变的结果令人有点遗憾,只有18.98%的受访表示“成功改变了最想要改变的一个生活状态/习惯”,另外超过80%的人都失败了。

在性别分组中,男性成功率23.40%,超过女性的18.40%。这未必意味着男性的改变的动力更强、意志力更强,也可能是由于女性更容易苛求自己,这使得对于她们来说,“改变成功”的标准更高,所以自己不认为自己完成了改变。



02. 那些想要改变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先来看一个典型的粉丝故事:

习惯性单身好多年,经常觉得孤单寂寞冷,特别想去喜欢个什么人。但对我来说,恋爱这个事情真的有点难。我自己的原因占主要,我在感情中很被动,总是期待对方主动表白。但是一旦对方真的表白了,我又感觉很害怕,想要逃离关系。

仔细想想,我可能是空有脱单的心,却没有恋爱的动力。单身这么多年,自己的生活已经达成了平衡,而改变现状意味着打破平衡,这是件麻烦事,还会有很多未知风险。我不想承担。

—— S70,29岁,新媒体编辑


改变旧有的习惯为什么如此困难?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下,改变发生的正确过程应该如下图:


心理学:拖延症、晚睡怎么都改不掉?你忽略了这3个方法


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外在的行为如果想要发生长期稳定的改变,应当从改变自己的内心开始。

绝大多数人,想要改变一个行为习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直接对这个行为下手——告诉自己说“今晚一定开始做任务”、“今天开始一定要早睡”、“再买东西就剁手”、“再吃甜食就去死”。


相信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经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样的决心是注定会失败的。当我们发现自己无法用一种新的行为替换过去的行为方式,我们又会产生强烈的自责、自我否定、甚至是自我厌恶——连这样的事都做不到。

随后,这些负面感受会进一步触发我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越减越肥”、“越下决心越拖延”的恶性循环。


今天,我们就来告诉大家改变恶习的根本方法:

想要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并使这种改变可以延续下去的话,我们首先要为自己塑造出一种新的自我认同的身份。它会向外衍生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最终,自然而然地为我们带来现实层面上,稳定且持久的改变。

我们将在后文做出详细的论述。


心理学:拖延症、晚睡怎么都改不掉?你忽略了这3个方法



03. 真正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那些成功改变的人是怎么说的:

我以前是个“不会下班”的人。单身北漂,除了工作我一无所有,回家我也是在加班。经常感到孤独、压力、辛苦,但都是自己咬咬牙克服过去,不能让坏心情影响工作的状态。

近几年认识了一些新朋友,才明白悠闲一点的人生也值得过,像以前那样只顾着工作,是会越活越封闭自我的。我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和朋友相处,周末约着去看展、看音乐剧,聚在某个朋友家里一起做饭。在这些时光里,我的内心感到前所未有地充盈和富足。

很庆幸认识这些朋友,让我一个工作狂学会了如何生活。生活状态的改变也让我越来越喜欢现在的自己。

—— 桑子,31岁,媒体公关

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改变发生的起点,却是来自对自我的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合我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


心理学:拖延症、晚睡怎么都改不掉?你忽略了这3个方法


1. 行为习惯只是我们的心智在外在的自然体现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对于生活中一些单一存在的事件(例如:减肥、早睡)拥有极高的控制力——想要在一件事上做出改变,只要努力做到自律就可以实现了。然而,事实上,当这件事情的改变与我们自身整体的生活方式相违背时,自律是极难实现的。


无论我们想要改变什么,首先要认识到的一点,是自己做出的这个改变,并不是与其他部分割裂的单一事件。换句话说,人是一体的,而行为习惯只是我们心智思想的一种结果和外在表现。由这个角度出发,行为习惯的改变,也可以被理解为,是我们改变了自我身份之后,自然展现出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

行为是我们内在心智运转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的内在发生了整体的改变后,我们才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所以,想要彻底改变一种行为习惯,你的核心目标,即是要由内而外地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2. 稳定的自我形象是建立新的自己的前提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办法发生改变,其实是因为我们本身就任然处在改变之中——我们还不能确定什么是自己。

换句话说,你可能并不了解自己的行为习惯到底从何而来,而自己又到底要去改变什么。

想要获得一种新的行为习惯,我们首先要获得一个全新的自我身份。那么,什么才是新的自我身份呢?总的来说,它可以被看作是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我们深度地了解了自己的经历,明确了自己的自我形象后,才能够不因为过多地受到了外界影响,而产生模糊且易变的理想。


换句话说,当我们对真实的自己有了足够的了解,我们才可以确定心中的那个理想自我是自己真实想要成为的目标,而不是因为“别人说这样好”才衍生出的虚假目标。

接下来,在你明确了想要成为的那个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之后,你会在内心中产生一个与之相符合的、清晰的自我认知象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因为感觉这样做更“像自己”而自然地做出符合这个自我象征的决定和行为,最终,形成新的习惯。

心理学:拖延症、晚睡怎么都改不掉?你忽略了这3个方法



3个步骤,教你建立新的自我身份
1. 认识自己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深度的自我探索,对于稳定的自我形象、以及寻找真实的理想自我而言,都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呢?

你可以试着询问自己如下问题:

  •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些特点对我意味着什么?
  • 我是如何获得这种这种看法的?是来自过往的经验还是他人的反馈?
  • 哪些事情塑造了今天的我?
  • 这真的是真实的我吗?

我们需要反复地对类似问题进行思考,才可以抛开最开始较为肤浅和笼统的自我认知,逐渐接触到更深层、更真实的自己。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你要坚信,这样做是值得的,认识到真实的自己会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同时,使我们可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


2. 理想自我的探索

找到真实的理想自我,是我们塑造出全新自我身份的重点。那么如何找到这个理想的目标呢?在自我了解的前提下,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在一些具体的情境中,自己想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例如:我想要成为一个______的人,我希望可以过______的生活,我希望可以学会______,等等。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试着寻找一些你身边这样生活的人,来影响你做出改变。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将自己完全变成这个人,因此,要将注意力有意识地放在她/他身上令你仰慕的那些特点上。

例如:你想要成为一个行动力更高的人,而某个朋友的行动力很高,你可以试着在生活中更多地关注在你朋友的这个特点上,最终,你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3. 可视化(想象你的形象)

通过可视化,我们可以将未来那个更好版本的自己投射到现在正在经历的场景中来。例如:我想要变成一个有耐心的人。那么,一个有耐心的人在面对挑战时会怎么做?在生活中会重视哪些方面?又有哪些事是这个人不会去做的?

可视化的重点在于具体想象——想象不同场景中,那个理想中的自己会如何做。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假装自己已经是理想中的那个自己”,从而在生活习惯上做出改变,最终,真实地实现那个理想中自己的转变。

很多时候,人们没有办法维持自己在生活习惯上的改变,其实是因为他们的心智并没有一起发生改变。只有当我们的心智发生了质变的时候,由此心智影响的行为习惯,才会被引导出根本上的改变,我们也才能由内而外地、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你知道新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那个人应该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在你心中你感到清晰吗?

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关于我们的“自己”的问题。最终想要实现的行为改变,只是一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

改变习惯,则是一个了解自我,塑造自我的过程。


心理学:拖延症、晚睡怎么都改不掉?你忽略了这3个方法


欢迎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8年度健康头条号。

7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