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文 / 良大师
2019-07-05 13:58

作者:徐大维

首发: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很多读者都问我:

“良叔,你又打高尔夫球,又写文章,还做培训,你怎么能忙的过来?”

其实,时间管理这事儿,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主观时间”是不一样的。

什么意思 ?

也就是说,同样是一天,但是每个人对这一天长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这个话题比较深,找时间我专门写篇文章介绍。

今天写些时间管理的干货吧,有些是我的课件,有些是我觉得时间管理方面,不错的书籍,一并推荐给你。


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两个时间管理方法

介绍两个比较实用的管理方法:GTD和番茄钟

1. GTD工作流


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GTD工作流


GTD工作流是一个比较系统的时间管理方法,比较适合职场和商务人士。

GTD是英文“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也就是“把事情搞完”的意思,它的核心理念是: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而不是用来记忆的,所以用工具把信息管理起来。

(这句话,良叔说过,你们有印象吗?)

这是给你一个框架流程,让你在焦头烂额时,有个参照。至于要不要严格按照它的形式来进行,完全取决于你的工作总量与复杂程度。

GTD遵循以下五个步骤,分别为:

收集—整理—组织—检视—执行

收集:把与任务有关的事务、材料,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这样你的大脑就不会塞满各种零件。

当然“篮子”很重要,推荐“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锤子便签”。

整理:把篮子里的东西,时不时地整理一下,分成要行动的,和不用行动的。

不用行动的再分成:丢掉、将来可能有用的、可以作为参考材料的。

组织:要采取行动的再进行细分。

如果2分钟内可以搞定的,马上做。

否则,委派给别人,或者自己分解后硬啃下来。

这一步是核心,需要一系列的管理工具,例如等待清单、日程安排、行动清单。

检视:每周检视自己的进度,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保证工作流运转的正常。

执行:没啥可说的,只有坚持用,你才知道如何提高效率。

我个人看法是:

GTD把事情搞的有点复杂,没必要完全按照这个流程机械地执行,抓住它的核心,也就是科学地进行任务分解与时间分配。


2. 番茄钟工作法


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番茄钟工作法


现在要说说大名鼎鼎的番茄钟工作法了。

这种管理时间的方法,因为实用、强悍,倍受90后的推崇。

我也不甘寂寞,前年开始尝试,确实效率提高了很多。

番茄钟使用方法超级简单,也就是每25分钟为一个单位。

一旦开始计时,你就要心无旁骛地聚焦在你手头上的事务,谁打扰你,你就干掉谁,美女来搭讪也不行。

直到结束,你可以休息5分钟,这5分钟很关键,你可以做你任何想做的事。

例如吃块巧克力、听听音乐......

总之在这5分钟内,你可以尽可能地满足贪婪的大脑。

然后再投入下一个番茄钟,如此反复,你就能渐渐尝到番茄钟的妙趣。

这种妙趣的根本就在于:5分钟的奖励会唤醒大脑的多巴胺。潜移默化中,让胺哥对番茄姐有一种依恋情节,欲罢不能。

我之前的文章说过,有时要和大脑玩点小猫腻,以弱点克服弱点,你现在明白什么意思了吧?

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四个时间管理工具

手机不是只能玩游戏和撩妹子用的,还可以干点正经事。

比如:管理你的时间

介绍四种我常用的工具:时间块、番茄土豆、iHour、朝夕日历。

1. 时间块

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对于一个不固定上班时间的人来讲,很容易散漫烂掉。

其实我就是一直用这个工具来管理自己的。

时间块要求你真实的记录自己的时间,以每半个小时为单位,标明你所从事的项目。

说实话,这个工具有点变态,让你时刻都有一种想吐的紧张感,但是,吐啊吐就习惯了......

我用这个工具的感受就是:想干的事太多,能用的时间太少,真的明白啥叫寸阴寸金了。

另外一个发现就是:我们一天中,无端消耗的时间太多了,超出你的想象。

我标注“休闲”中的时间,其实70%并不是用在休闲,而是在接电话、回微信等扰乱中损失掉的。

而且当你回到状态时,又要消耗一些时间,这点是我一直在想办法要改进的。

“时间块”良叔用了快两年,但是现在基本不用了。主要是因为,时间已经掌控的很好,习惯已经养成,没有必要刻意来逼自己了。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时间管理新手,非常建议你试试,这样你就知道自己浪费了多少时间。

2. 番茄土豆


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我试过几个番茄钟工具,这个比较好用。

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可以统计,有这些功能就足够了,有些工具太复杂,反而用户体验不好。

听说有一款叫Forest的番茄钟也不错,25分钟会有一棵树长出,如果你中断了,树就死掉了。

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试试,好用就行。

我用番茄土豆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写分享文、泛读、做培训课件,因为这些事情不用太烧脑,且可以层层推进。

以25分钟为一个单位来分解完成,一来不怕打断思路,二来每个番茄钟都能保证有产出。

但如果遇到烧脑的活儿,我一般就不太用番茄钟了,而用下面这个工具。

3. iHour

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iHour和番茄土豆有类似的计时功能,但你不点停,它会一直计下去。同时它还可以直接添加时间,也有汇总统计功能。

我之所以也用这个工具,是因为在面对复杂的事上,我的习惯是连轴转,如果打断后再回来,就会很痛苦了。

比如写观点文时,有时很长时间都在思考,打不出一个字,所以这时用番茄钟就不合适。

在精读书籍或学习某种技能时,我都用这个工具。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时间块和IHour同时在用?

其实一个是总账的概念,一个是专项的概念,你想想就会明白。

4. 朝夕日历

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一款日程管理工具,在标记了日程后,不但会同步到手机自带的日历中,还可以发送日程二维码,邀请其他人参加,用起来感觉不错。

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四本时间管理书籍

其实时间管理不仅仅是管理时间,它涉及很多与自我相关的主题。

我选出了四本书,让你全面了解时间管理含义。

他们分别是:《拖延心理学》、《把时间当做朋友》、《奇特的一生》以及《精力管理》。

1. 《拖延心理学》

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有读者留言说,自己爱拖延的问题,我不做专项回答了,你看看这本书,会有启发。

我大概在10年前看到这本书的,当时就为之一惊,“作者怎么这么了解我的内心?”

书中对拖延者的心理进行了X光式的扫描,把人性的那点弱点拿到太阳下暴晒了一番。

所以,作为时间管理的入门书籍,你一定要看看,就像一个病人要就医,总得把隐私拿到出来剖析剖析。

2. 《把时间当做朋友》

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作者是当今知识大V李笑来,但可惜在我同龄人中知道他的人不多。

我是在90后的推荐下,才看了这本书。

其实这书不仅仅是讲时间管理的,而且还讲工作与生活哲学的。

虽然很多人说是伪成功学,或者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解读版,但我觉得书中的观点还是很值得年轻人理解参悟。

尤其是如何对待时间,会给你一些启发。

3. 《奇特的一生》


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把时间当做朋友》里面提到柳比歇夫这个神人,我才去买了这本书。

他是前苏联的科学家,知道这哥们有多变态吗?

他硬是把自己56年的时间,全部以分钟为单位记录了下来,要知道那时可没有番茄钟和时间块啊......

当然变态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他换来的是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再到进化论和无神论,真特么是个偏执狂。

其实记录时间确实很必要,你想想,理财的第一课,一般都说记账,时间不去记录,不去分析,学再多的时间管理也是没用的。

4. 《精力管理》


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哈佛大学著名的公开课《幸福课》中,泰勒·沙哈尔教授几次提到了《精力管理》这本书,所以当时我就毫不犹豫买来看。

这本书颠覆了“时间管理”的一些概念,矛头直指核心问题:人在,心不在,是木有用的。

就是说,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以旺盛的精力对待每一分钟,所以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精力,提高时间应用效率。

书中提出了四种能力:

体能精力:要想有好的精力,先要有好的身体。

情感精力:情感对精力影响作用巨大,即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思维精力:乐观和专注的人,才能更好的管理精力。

意志精力:建立自己的人生准则,用意义指导精力。

如果你运用好这四种能力,就不会舍本求末,迷乱于众多的时间管理概念中了。


我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



以上,就是良叔介绍的一些干货,怎样的组合方式适合你,需要自己尝试,因为时间管理这事,非常个性化。

比如良叔知道,每个人的入睡时间是基因和习惯决定的,所以比较稳定。

我做过测试,我的入睡时间在40分钟到1个小时左右,有轻微的入睡困难。

于是,我把这个把小时也充分利用,入睡时戴上耳机听书。

这样每晚可以听两本书,而且也不影响睡眠,毕竟我的入睡时间就是这么多。

你看,这个把小时我是不是也利用上了?

所以,我给时间管理下个定义吧:

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争取把自己榨干。

呵呵,够狠的吧......

----END----

本文作者简介:徐大维,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