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辱骂执法人员、演出被取消的曾轶可,不过是一个巨婴

文 / 第一心理
2019-06-30 17:20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近日,曾轶可在微博上控诉,首都机场工作人员对自己百般刁难,自己明明通过了机器自助查验,却被一位工作人员勒令摘掉帽子,还被叫进房间录像教训,最后是其上级让她离开的。

心理学家:辱骂执法人员、演出被取消的曾轶可,不过是一个巨婴

她直斥该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应该收到严重的处罚,并表示需要通情达理的机场工作人员,不需要蛮横无理的。由于她曝光了边检工作人员的工作牌,很快这位工作人员被她的粉丝人肉、辱骂。

结果,据知情人士爆料,当时边检人员要求曾轶可摘帽,曾轶可不愿意,还爆了粗口,随后才有了房间录像训斥,上级协调。

原来,曾轶可才是理亏的一方,执法人员没有任何违规操作。随后,《人名日报》点名批评了曾轶可,她的演出也全部取消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巨婴心理。

心理学家:辱骂执法人员、演出被取消的曾轶可,不过是一个巨婴

彼得潘综合症

什么是巨婴心理?心理学家Dan Kiley最早提出了(1983)彼得潘综合症(Peter Pan syndrome),指的是成年人并没有达到情绪上的成熟,并且有一种巨婴心理。

最开始,这个词是用来特指男性的,后来,研究者发现,它同样可以指代女性,总体而言,这种症状还是在男性身上更为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彼得潘综合症并不是一种精神疾病,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家:辱骂执法人员、演出被取消的曾轶可,不过是一个巨婴

显著特征

1、缺乏责任感,不具备适应成年人社会的能力

2、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双重标准对待身边的人

3、过度美化少年时期,恐惧成人世界

最明显的特征是,他们虽然已经成年,但却远不具备适应成年人社会的能力。成年人都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但他们不愿意直面这一点。

这群人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别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自己对待别人如何则要视情况而定。

并且,这种巨婴心理往往不容易被察觉。因为大部分的彼得潘综合症患者往往容貌较好,并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群众基础,能感受到他们巨婴心理的人往往都是最亲密的人。

这群人身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对少年时期的过度美化和对成人世界的恐惧。在他们的固有认知里,成人的世界是复杂危险的,他们只想能够永远做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合情合理地享受他人对自己的特殊照顾并且不用对自己的幼稚情绪负责。

心理学家:辱骂执法人员、演出被取消的曾轶可,不过是一个巨婴

如何走出巨婴心理?

具有“巨婴”心理的人是幼稚而无知,比如曾轶可。如果自己身边有这样的人,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坦然接受自己已经成年的事实,遇到问题,一味的逃避或者推脱责任是无意义的,真正一劳永逸的方法是彻底解决问题。

第二,青春期固然美好,成年世界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可怕,成年人的世界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更高阶层的快乐。

心理学家:辱骂执法人员、演出被取消的曾轶可,不过是一个巨婴

比如,成年的你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你可以实现经济独立,还可以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这些都是美好又充满斗志的事情。我们不可能永远做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我们终有主宰自己的那一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每个人都要学会独立自强,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周围人众星捧月地呵护,而是自己脚踏实地地努力。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巨婴国》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