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永远不要在花钱的时候心痛

文 / 第一心理
2019-06-11 18:08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罗伯特·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在其著作《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详细分析了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差异性。

其中,穷人思维的一大特点是,穷人在花钱的时候会更心痛,然而这种想法不仅不利于他们理财,对其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学家:永远不要在花钱的时候心痛

会花钱的人更幸福

有的人看到商场搞大促销,就会忍不住买一大堆便宜却不实用的东西,这种错误的消费观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幸福指数。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Jordan)首次提出了幸福指数(Happiness Index)这个概念,强调可以从十个维度量化幸福。

包括知足充裕、心理健康、成长发展、社会信心、目标价值、自我接受、人际适应、身体健康、心态平衡、家庭氛围。

因为不愿意花钱而浪费了大量时间选择最合适的购买方式,又费心力又费时间,毫无疑问会降低我们的幸福感。

相反,花钱买一些空闲时间或者请别人帮自己做事,个人幸福指数则会显著提高。当你的心态变好后,你也会更加有动力去赚钱,从而越来越富,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正是这个道理。

心理学家:永远不要在花钱的时候心痛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由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查德•塞勒教授(Richard Thaler)提出的,指的是当你拥有某件东西之后,你对它的评价就会随之变高。

这就导致我们用钱买到一样东西的快乐会小于失去它的痛苦,就好比你买了一个五块的冰淇淋,此时你的心情也许会有点小愉悦,但是你的冰淇淋一旦掉在地上,它对你造成的影响远不止5快钱。

心理学家:永远不要在花钱的时候心痛

理查德·塞勒认为,当你对钱产生了一种额外的拥有感以后,你就很难平静、理性地去看待花钱了。

在很多创业人群中,他们把商品和钱分得很清楚,打折卖商品就像在割他们的肉一样,但是在商业大亨的眼里,它们只是财富的不同形态罢了。他们会更注重金钱的流动,目的是钱生钱。钱,本来就是用来使用的,只有当你花了钱以后,你才真正发挥了它的价值。

心理学家:永远不要在花钱的时候心痛

大脑稀缺模式

有些人不敢花钱,一花钱就心痛,结果是,他们的钱越来越少。哈佛教授穆莱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认为,这种心理源自我们“大脑稀缺模式”。这些人一直为金钱担忧,导致大脑没有足够的空间去考虑未来更长远的发展。

心理学家曾奇峰从精神分析角度的解释是:有些人节约用钱,原因是他们在为潜意识里的自己未来依然是穷人做准备,这其实是一种低自我价值的行为。因为觉得自己不配花钱,所以不敢花钱,花了钱也会有负罪感。

心理学家:永远不要在花钱的时候心痛

奥南朵:钱是一种能量,一种流动的能量

金钱流过的时候,我们拼命想留住它,可是我们忽视了一个事实,金钱本身就是为我们服务的。

处于大脑稀缺模式的人,即使内心很渴望金钱,但是又一直抑制自己想花钱的欲望,这就会造成内在冲突,影响心理状态。

永远不要在花钱的时候心痛,强调的是利用金钱提高我们的生活幸福感,树立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不被金钱控制,成为金钱的奴隶。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穷爸爸富爸爸》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