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要富养”,这句家庭教育最大的谎言不知坑了多少人

文 / 五好导学
2019-06-11 12:08


“女儿要富养”,这句家庭教育最大的谎言不知坑了多少人

一个女孩,富养或是穷养,根本不在物质的高和低。

而是在养育她的过程中,你是否真心浇灌过她心灵的花园,教会她独立!

“富养女”这是一碗毒鸡汤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要富养”竟然成为一句备受追捧的育儿圣典。

很多家长津津乐道地说:

“我一直坚信,富养的女儿才可爱,为了把女儿培养成知书达理气质优雅的‘女神’,三岁起让她学钢琴,四岁让她学画画,定期带她去音乐会,星期天带她去吃西餐,衣服也全是名牌,家庭收入的一大半都花给了女儿。”

“我节衣缩食给我女儿最好的生活,女儿想要什么我就给什么,为了女儿,我可以付出全部!”

“我和老公就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不疼她疼谁?”

……

有人说,现在是“全民富二代”。

很多父母不管家里条件如何,他们都愿意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喜欢的要买,邻居有的要买,同事有的要买,亲戚有的,也要买;

有钱要买,没钱要买,缺的要买,不缺的也要买;

买好的,买贵的,买天然的,买进口的;

还要带女儿学艺术,学舞蹈,搞特长……

父母简单地将“富养”理解为“砸钱”,穷尽一切也要给女儿最好的物质条件。

殊不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容易走向“极端”。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在一家苹果产品销售店外,一中年女子蹲在墙角低头哭泣。

店员说,这位女士的女儿即将上大学,所以特意来买iPhone ,iPad和mac book,而超过2万的支出让母亲吃不消。

但是女孩并没有因此心疼母亲,反而冲着母亲大声喊着: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

说完便扔下母亲扬长而去。

把女儿当成公主养,没养成公主,却宠出了一身“公主”病。

“女儿要富养”,这是家庭教育最大的谎言。

金钱堆砌并不是真正的富养

还记得当年的“疯狂追星族”杨丽娟吗?

当年为了去见刘德华一面,不惜花光家里的所有钱。

父亲为她,甚至把至把房子都卖了,家里负债累累,可是去了香港后还是没能见到几面,活生生把自己老父亲逼到跳海自杀,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事情发生后,有记者采访她,否对当年的选择感到后悔?

杨丽娟回答不后悔,这是她选择的路,还回答说“喜欢一个人没有错,外界的人把她说成了逼死父亲的凶手,是因为外界的阻拦,自己才没有见到刘德华,才造成现在的悲剧。”


“女儿要富养”,这句家庭教育最大的谎言不知坑了多少人

杨丽娟能坠入追星的深渊无法自拔,和她的家庭有很大关系。

杨父并不是一个无知的人,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毕业后做了高中语文老师,还是学校唯一的高级教师。

在女儿杨丽娟出生后,他一心富养女儿。

他自己连碗一块钱的粥都不舍得喝,而杨丽娟连刷牙也要用矿泉水。

15岁那年,杨丽娟对父亲描述自己的梦,表示梦里有一张刘德华的照片,照片两侧写着:你这样走近我,你与我真情相遇。

如果这个时候,杨父能好好加以引导,或许就不会有后边的悲剧。

但是杨父为了讨好女儿,告诉她自己也做了一模一样的梦。

也正是这句话,更加让杨丽娟坚信刘德华是她命中注定的安排。

为了帮女儿达成心愿,他先后带杨丽娟六次进京,三次赴港,卖掉了家里的房子,甚至还打算卖肾。

在杨丽娟通过媒体施压,要求必须单独跟刘德华见面,杨父甚至公开以死相逼刘德华来见他女儿。

那份万言书,满纸都是愤怒的控诉和毫不讲理的道德绑架,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成全他女儿。

杨父对女儿有求必应,宠爱异常,可是在女儿心中,父亲又老又没用。

有句话说得好:最可悲的教育,莫过于寒门养“贵子”。

我们大部分人,都生在普通的家庭,穷尽一生,也许能给孩子,都比不上富人家的万分之一。

和富人的孩子相比,感觉自己的孩子似乎输在了起跑线上。

于是,尽自己的所能,甚至超出自己的极限,给女儿最好的生活。

节衣缩食地富养女儿,可是换来的却是女儿的自私自利、不懂得付出和感恩。

这样的“富养”,何其的可悲!

富养贵在精神并非物质上的给予

养活一个女儿很容易,有吃有喝就行。

但养育一个女儿,却不容易。

养育一个好女孩,精神上的富养比物质上的富养更为重要。

因为相比于物质上的贫穷,精神上的贫穷更为可怕。

真正的富养,贵在精神。

泰国有个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短片。

一个贫穷的小姑娘在菜市场看到豆芽卖得最好,突发奇想要种豆芽去卖。

面对女儿的请求,妈妈说了一句,我们试试。

她们精心准备了培育的种子、土壤,满心期待地将种子种下去,却以失败告终。

面对沮丧的女儿,妈妈再次信心百倍地鼓励她,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她们一起看说明书,了解豆芽的生长习性,但还是失败了。

妈妈看着存款上那一次次减少的数字,贫穷的家境还能撑得起几次这样的实验呢?

但她依旧没有气馁,而是再次鼓励女儿,她要让女儿知道,她对学习的渴望和好奇,妈妈都会去保护。

她们重新制定了种植豆芽的方法,最后终于成功了。

当妈妈问女儿还想不想试试再种点别的,女儿学着妈妈的口吻坚定地说,我们试试。

故事的原型是泰国的Netnapa Saelee 博士。

正是在妈妈的教育下,她获得了Sarnrak项目的奖学金直到本科毕业,也因为学习优异,她拿到博士学位,顺利进入瑞典进行研究。

妈妈或许不知道,自己的那一句“我们试试”,对女儿的影响有多深远。

虽然无法提供更加富足的物质条件,但她给女儿更大的探索空间,让她发挥真正的潜能。

这种精神上的富养方式,才成就了孩子的一生。

真正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通过金钱就能获得的。

中国的家长不应该为经济不够优渥而焦虑,而应该反省的是有没有在精神上富养过孩子。

富养,从来不是物质上的无尽填补,也不是无底线的娇生惯养。

对于女孩而言,真正的富养,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是将知识和眼界等内在富有起来,走入更高的阶层,看更多的风景,见识更广阔的世面。

这才是伴随她一生的财富。


“女儿要富养”,这句家庭教育最大的谎言不知坑了多少人

父母最好的养育是让女儿“无所不能”

为人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女儿一生被人好好珍藏,妥善安放,细心呵护,免她惊,免她苦,免她四下流离,免她无枝可依。

但是,生活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公平的。

她会迎来高山流水,也会遇上世俗偏见;她会拥有岁月静好,却也逃不掉负重前行。

很多时候,与其寄托于他人,不如把女儿养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

让女儿身穿铠甲,不仅不会被轻易打伤,更会百毒不侵。

正如作家王朔所说:“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而想要女儿成为这样一个美丽、成熟、勇敢、独立的人,那么就需要父母狠下心来。

有着“央视一姐”称谓的董卿,她的优秀并非一朝一夕所成。

她优秀的背后,站着的是“狠心”的父母。

寄养在外公外婆家的董卿,7岁时被父母接到身边,便开始了她苦哈哈的童年。

父亲对董卿非常严厉,要求她主动承担家务老公,每天刷碗、擦地。

后来董卿稍微识字了,父亲就让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还要求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下来。

稍微大一点,父亲又让她抄古文。

除了文学素养,身体锻炼也让董卿从小就抱怨不已。

天还没有亮,父亲就把还在梦乡的董卿从床上提了起来,让她坚持跑一千米。

上了中学以后,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让董卿“勤工俭学”。

所以董卿那时候各种零工都干过,宾馆清洁工、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

父亲的做法,对于当时还是小女生的董卿来说,有着相当大的杀伤力,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亲生女儿。

直到最后,董卿才明白自己的成功源自父亲的“魔鬼”教育。

父母的“狠心”,才成就了那个自信优雅、腹有诗书的董卿,才令她活出了所有女生都想要的模样。

乐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明白,作为一个女孩,她这一生必须要学会独立和坚持。”

富养从来都不是溺爱和妥协,因为没有一种能力是在轻松和舒适中产生的。

幸福和圆满,从来都是诞生于痛苦里。

女儿是父母的宝贝!

如果爱她,就请从小给她正确的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