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焦虑、抑郁问题?

文 / 全科与心理
2019-06-11 08:08

中国国民正走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焦虑、抑郁却像“旅途伙伴”一样伴随左右,几乎弥漫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抑郁症现在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疾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大约1亿国人有过抑郁的经历。另有研究者发现,焦虑是年轻人最高频的心理问题,约20%的受访者报告有严重焦虑情绪,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抑郁和焦虑是这个时代的病。

1

什么是焦虑和抑郁?

焦虑是一种主观上不愉快、不安和担忧的感觉,害怕预期的未来事件,可能表现出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等一系列生理紊乱症状,以及易怒、紧张等心理症状。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伴有自我评价低,无价值感,自责等。

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都可能产生焦虑和抑郁等症状,很多人将抑郁比作“心灵的感冒”,但焦虑和抑郁情绪一旦超过了一定的程度,或者持续较长时间,那就可能是得了焦虑症或抑郁症。

抑郁症和焦虑症病因未明,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遗传、神经内分泌、营养、性格和心理社会因素等等,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在当代社会,抑郁焦虑问题似乎尤为严重,以大学生为例,每年因抑郁或焦虑而自杀的事件屡见报端。


2

当代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焦虑、抑郁问题呢?


当代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焦虑、抑郁问题?


首先,心理压力是引发焦虑、恐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急剧加快,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人群,工作压力大、紧张度高,这类人群因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又得不到应有的调适,会使其身心过度疲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焦虑不安、抑郁症、精神障碍等心理问题和疾病。

另外,社会流动性增强,很多人离开原生群体、家庭,进入新的城市,社会联系减少,也会促进抑郁焦虑问题的出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流动人群的焦虑和抑郁大多是由潜在威胁引发的。

当今的中国还处于转型期,各项制度不健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众担忧就业、住房、子女教育、食品安全等多方面问题。个体离开家人,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意味着缺少了有力的支持,就会出现焦虑、情绪低落等状况,这时如果突然发生一个诱发事件,就很可能引发抑郁症或焦虑症。


当代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焦虑、抑郁问题?


其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产生了多元的价值观念,使原有的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遭到极大的冲击,一时间人们纷纷陷入了价值混乱中。当代“成功学”“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即以财富和地位衡量人生价值,好像只有“成功”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在这种认知下,民众普遍加快生活的节奏,延长工作时间,人人都能感觉到身边的空气充满浮躁,而这种浮躁裹挟着无数人的心灵,让人们食不安,寝难眠。

但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平凡地度过一生,别人可能永远都比我们更“成功”。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得不到满足,很容易诱发心理方面的问题,我们会因不断追赶别人而忘记欣赏沿途的风景,在大城市地铁站来去匆匆,朝九晚五,打卡上下班,为了生存而“生活”,而已经忘记放慢脚步真正去享受生活了。

在成功至上的价值观主导下,人们的幸福感被扭曲了。有时,并不是说我们的生活真有这么不堪,而是在错误价值观和成功观的绑架下,我们感知幸福的能力在钝化,精神生活领域处于虚空状态,出现普遍的迷失自我,焦虑抑郁。


当代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焦虑、抑郁问题?


最后,焦虑,心情低落本是人类生来就具备的情绪,若人们有亲密的人际交往圈,与他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有了负面情绪后,与周围家人朋友交流谈心,也可以适度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而现如今,个人与家人及朋友的联系和沟通大量倚重各种通讯工具、信息载体和大众传播媒介,人际直接交往减少,情感联系淡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又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相互竞争和攀比,人际关系的淡漠,也是促成焦虑抑郁现象严重的原因

此外,当今时代,焦虑抑郁迅速传播,成为一个群体乃至社会的心态,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对普遍依赖网络的青年人来说,焦虑抑郁的传播相当简单而且迅速,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为其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有关“焦虑抑郁”的热搜,公众文总在一夜间刷屏,让负面情绪集体式蔓延,似乎“不焦虑抑郁不足以谈人生”。而有些媒体营销号则是借助夸大当代人的抑郁焦虑情绪获取流量,实质是在贩卖焦虑抑郁,甚至制造恐慌。


当代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焦虑、抑郁问题?


虽然目前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日益突出的社会性问题,但国人却没有正确有效的渠道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大部分行业尚未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工作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供需比失衡。

另外,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公众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性、专业性认识不够,在患了心理疾病后,不愿意去医院就诊。人民日报的文章说,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人,其中抑郁症患者门诊量每年增加20%,但是目前就诊人数不足1成。

总体来看,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起步较晚,适合我国国情和国民心理状态的服务模式、服务技术等仍处于探索阶段,社会实践不充分。这些问题相互影响,令当代国人焦虑抑郁问题得不到解决,变得更加严重。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的焦虑和抑郁已经超越了个体的范畴,成为一个社会或时代的标签。中国国民诸多的负面情绪源于社会快速现代化带来的的压力,伴随着价值感缺失、自我迷失,人际关系又受到来自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却越来越大。

更关键的是,我国社会心理建设严重滞后,真正通过心理咨询或其他方式寻求帮助的人很少。

因此创造一个心理健康的社会,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应加强社会支持力度,普及心理咨询与治疗,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媒介传播也应正确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民众加大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共同维护国民心理健康。

本文首发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本文作者丨卢静芳 苑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