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学习了50种方法对抗拖延症,结果却还是拖延症晚期?

文 / 职男小凡
2019-06-03 17:09
为什么你学习了50种方法对抗拖延症,结果却还是拖延症晚期?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应该是染上拖延症了。

可能关注小凡的小伙伴们也发现了,我在5月份的文章更新频率,相较前几个月,是非常不稳定的,而且数量也锐减了一半。

当然,我自己也发现这一点了,于是我立马去查看了拖延症的一些症状,结果不出所料,我也没能避开这个大坑,陷进了“拖延”的泥沼。

身边的朋友还在安慰我说,那种东西谁看谁有拖延症,别信那些,你就是最近工作太忙了,过了这阵子,闲下来就没这么多事儿了。

但是我自己内心很清楚,前段时间工作确实有点忙,可完全不至于把我的时间压缩的特别惨,这并不是拖延的借口和理由,于是我拼命的看书、学习、行动,希望能摆脱这个坏毛病。

但是坚持了两个星期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

拖延症这东西,如果你没有对它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那么你知道再多方法论,实际上都是徒劳的。

那些教你摆脱拖延症的办法,通常都是告诉你怎么行动,怎么利用时间等等,说实话,这些方法每个人都清楚,但是如果我真的能做到的话,根本就不用学习如何对抗拖延症了。

所以说,再没明白拖延症的本质之前,你可能凭借一些方法,短暂的告别了拖延,但是仅仅过了一小段时间,拖延症的老毛病就又犯了。

那么我们言归正传,拖延症,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为什么你学习了50种方法对抗拖延症,结果却还是拖延症晚期?

根据我自身的情况,以及这几天看书的结果来看,拖延症的本质,就是因为过于完美、过于理想的自我要求,却因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焦虑情绪,并通过无限拖延而展现出的行为。

什么意思呢?我来结合自己的情况,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5月份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如下:

1.完成15篇青云计划;

2.同时整理出专栏文章的前十节;

3.开设一个全新的、稳定更新的系列;

4.学会视频剪辑,并做出3个以上的作品;

但实际情况却是,我一天的工作就要接近10小时,写一篇文章要占到两个小时以上,上下班的路程要接近两个小时,晚上健身要1个小时,整体算下来,我想要完成目标2、3、4的时间几乎就没有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过于完美和理想化的自我要求,事实上我是根本做不到这么多事情的。

于是当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写着写着我就会想,要不先把专栏整理一下吧,写了会儿专栏感觉有点疲惫,就去研究视频剪辑,结果一晚上下来,哪件事都没有做成。

更要命的是,这种反复不能完成一件事带给我的焦虑,简直就是排山倒海而来,根本顶不住。

结果就是拖延吧,今晚不能完成还有明晚,明晚不成还有后天,就这样,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下来,我就陷入了与拖延症的斗争。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工作中会有拖延的症状,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手头的任务还没做完,领导又给了你新的任务,而你觉得凭借自己的工作能力,这些任务完全没问题,可是等快拖到Deadline的时候才发现,完了,这下哪个任务都完不成了。

要知道,拖延是一种逃避行为,而逃避困难是人的本能啊,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斗得过不能呢?

就好比你的眼前有一块塑料,明明是不能吃的,现在我把他切成片涮火锅,让你把它吃下去,这可能吗?说白了,你用学习来的方法,去做一件本身就不愿意去做的事,能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为什么你学习了50种方法对抗拖延症,结果却还是拖延症晚期?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聊一聊如何正确的认知拖延症。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ABC理论”,简而言之意思就是:

A 指诱发性事件,也代表客观事实

B 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看法

C 指因为看法而产生的最终结果

应用到实际当中,就是我定下了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从我行动的那一刻起,这个事件开始发生,但是因为没有完成,我产生了焦虑的情绪,并且觉得拖延是一个能延缓焦虑的办法,其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我没有完成目标。

在这里,我们不妨给这个模板里,再加上个“D和E”:

D代表着主观或者是认为的干预,E则代表干预后所产生的结果,而这时候,如果你还能换一种角度去看拖延症,那么就会收获到对于拖延症的正确认知。

事实上,我们是能够察觉到自己有拖延情况的,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开始拖延的时候,先不要忙着刻意的去对抗,因为它已经发生了,这就是客观事实。

接下来你要告诉自己,我现在已经处在拖延的状态了,如果继续下去,我得到的结果就是完不成目标,所以我不能让“C”发生,我需要主动的去干预这件事。

比如我正在写一份重要的PPT,可是拖延症突然来袭,我突然想要把桌面上的垃圾清理一下。

这时候,你千万不能去清理桌面,你要主动的干预、对抗,哪怕这五分钟里你什么都不做,就坐在椅子上,让情绪慢慢的放缓,也让自己知道,我是在对抗自身的拖延行为,等到情绪平静了,继续写你的PPT。

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原来应该发生的“C”并没有发生,而是转向了结果“E”,你维持了之前写PPT的状态。

当你每次要停下手头的事,想去做另一件事的时候,就要把这个“ABCDE”模板搬出来,反复强调这种正确的认知。

实际上我觉得,你也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对抗拖延症的方法,当你能够盯着拖延症的时候,你就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另一半则是要静下心来,和自己对话,纠正自己的认知。

为什么你学习了50种方法对抗拖延症,结果却还是拖延症晚期?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想给大家介绍几种对抗拖延症的办法,而且也是我“亲测有效”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自身情况,酌情使用。

01.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上文中已经说过,拖延症的本质,是因为难以实现过度理想化的目标,而产生的一种逃避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时间等综合因素,做一个合理化的评估,并根据这些评估结果,分配时间和精力,制定一个可行性强的目标。

换句话说,你也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

千万要记住一点,目标漂亮,不等同于行动漂亮,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如果我一天只能做3件事,那么我就不去定一个每天做8件事的目标。

02.完成好过完美

不妨试想一下,我们什么时候效率最高呢?答案并不是你最擅长的事,而是你手头正在做的这件事,因为你已经开始做了,所以相比于其他还没有投入的工作,你目前做的这件事,一定是你效率最高的时候。

对于喜欢拖延的人来说,完成是一定好过完美的,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比如我今天要完成两项工作任务,晚上写一篇文章。

好,那我今天就完成这么多,并且要求自己把每一件都做好,这其实就已经足够了,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制作一张日程表,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就去画个“√”,这样,你就能够感受到自己对抗拖延症的结果反馈了。

我自己和拖延症已经对抗一个月了,说实话,我真心觉得,抗争拖延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观察、自我审视的过程,当我没有办法认清自身能力和事物本质的时候,就盲目的去学方法、找对策,实际上都帮不到自己。

当然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所面对的环境也是形形色色,我个人的观点未必适合所有人,但是如果你觉得我的方法还不错,那么不妨尝试一下,毕竟任由拖延这种事发展下去,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你学习了50种方法对抗拖延症,结果却还是拖延症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