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抑郁症

文 / 李墨石说社会心理
2019-06-03 13:08

抑郁症产生的原因:

1、父母敌意太多,但对父母的愤怒无法表达;

2、自我攻击,丧失对社会关系的兴趣;

3、缺少价值感和认可。


一、关于敌意

父母为什么敌意多,因为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敌意的表现之一就是控制,敌意的产生原因是愤怒情绪的不流通,本质上是不沟通导致的。敌意的表现之二是没安全感。敌意的表现之三是嫉妒心极强。敌意还有很多表现,比如争取权力,关注负面等。

有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的父母职业,一多半都是中小学教师,其次是医护人员,再次是公务员。为什么会是这三个职业,这三个职业间有共性吗?有,都指向控制。都是强者面对弱者,有权者面对没权者的职业。而控制的最有效手段是惩罚,惩罚的本质是制造痛苦。而痛苦,又与抑郁症紧密相连。想自杀的人,都是因为太痛了。


二、关于愤怒无法表达

愤怒是一种由于自身利益受损而产生的攻击他人的行为冲动。什么是攻击,攻击就是摧毁、损坏对方的结构,或精神结构,或物质结构。比如自尊自信架构体系,比如身体结构。都是攻击指向的对象。比如你本来自尊体系结构的挺好,一句批评,可能就会适当毁坏点你的架构,但如果是很多句,不停地训斥,任何人都会疯。当然,肉体暴力,也能伤害人,不多说。

重点说说为什么无法表达。无法表达一定是被什么东西阻挠了,或者压根没发现。

被阻挠的东西,小时候是物质条件,长大后是孝道,中年后是父母的疾病。比如,小时后,你父母要是让你愤怒了,但威胁你不给你吃的或离开你,你就不再敢表达愤怒;比如青年人,父母一用孝道或者感恩之心教化你,你就不敢表达愤怒;再比如你中年了,父母用自己的病来威胁,你也表达不了愤怒。再多说一句,你的老板或上级,由于对你有控制权,你往往也不敢表达愤怒。

而“没发现”就是来源于一种隐性的攻击。比如用“为你好”作为目的,比如在正常的语句中加载不良情绪,阴阳怪气,含沙射影,比如用“断绝你潜在既得利益”的阴险方式,比如用“不是故意的”“没意识到”等否认的形式。太多了,不一一列举。

分别简举几个例子。例如,“我是为你好,所以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是为你好,所以你得听我的,你不听我的就是没良心,不会有好报的”(这也是一种情绪的绑架,而绑架,没有说是给予利益的,全都是索取利益)。再例如,母亲上班被领导骂了,回家后用非常训斥的态度对小明说:“你今天作业写完了么!”“快,吃饭了”,这两句看似很平常的话,如果加载上埋怨指责不满反感的语气,是非常隐性的一种攻击,因为表面上此话没毛病,但攻击性的态度和情绪能量照样塞给了你,损害一样造成,而且绕过了认知关节,情绪ABC理论的B环节,所以还没等你解释它,就已经被糟糕情绪激惹。再比如,领导对你不满意,用一幅冷漠脸对你,但却不说批评的话,等等。而断绝潜在既得利益,这个更具有隐藏性,比如单位本该属于你的一次学习培训机会,因为领导对你不满意就任性地给你取消了,比如父母答应给你买的东西,找个合理理由就不给你买了,等等,你都会愤怒,但你不易察觉。前文中说的,那些敌意强的家庭,也多充斥着这些隐性攻击。


三、关于自我攻击,失去人际关系

人有生本能,比如爱和性,和死本能,比如仇恨攻击和破坏。当来自外界的敌意很重,一个人又不会向别人发泄愤怒的时候,就会转向对自己的攻击,即破坏自己。为什么不能发泄,参考第二大点。当自我被破坏后,这里自我主要指自己的自尊感、自信感、自爱感、价值感等,他就会不愿意再参与社会交往,从而获得孤独感。而社交的破坏,又会进一步让TA失去支持,失去自信、自尊和价值感。最终恶性循环,生无可恋。这里多说一句,关于自由。其实自由的代价就是孤独,很多人追求自由,追求过头了就成孤独。但也有人是它的反面,即过度自我约束,苛求自己和他人,最终也导致孤独和人际的丧失。


四、关于缺少价值感和认可

人活着,就得有目的,目标,否则就像一口枯井,一辆没有马达的汽车,毫无意义。所以过度享乐不可取,自私自利不可取,纸醉金迷不可取。人,就要通过社会交换,获取相应的满足,才能有价值感和持久的满足感。例如,你只会养牛,你一直吃牛肉,吃到最后就会想吐,毫无满足,也就毫无快乐,你只有通过交换,吃吃其他肉,才会有饱腹感。其他东西同理。但有人提出,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会,资源很多,很丰富,是不是也能活?是的,但他也需要别人的情感认可,否则会很孤独,照样抑郁。

关于认可,人追求认可,本质上还是为了获取资源。一个有资源的人对你的认可,和没资源的人对你的认可,权重是不一样的。而抑郁症患者,由于从小缺乏来自父母的认可,并过度的讨好父母,习惯从父母那获取资源,失掉自我,到社会上,会拼命追求认可,但谁又会给你很多而且真正的认可呢,没有人。所以这类人一旦获得不了社会认可,就又放弃努力,从而堕落。


五、关于抑郁症的治疗

前几年,豆瓣上有一个讨论,题目是“父母皆祸害”。一些心理学研究者,也对此进行过思考。有一种调查研究的观点是:那些抑郁症的家庭,父母会用伤害去进行连接,把鄙夷和训斥当成爱,所以会把别人逼疯。正所谓“把打当成疼,骂当成爱”。我认为这些现象的本质还是不允许分离,还是希望控制。鄙夷,把对方的自尊系统破坏,训斥,把对方的自信系统破坏,最后这个孩子就会很脆弱,乖乖而痛苦地听命。还有的患者在发言中称:“父母看我难过或生气或自残时,嘴角会露出一丝奸笑”,我认为很多父母确有这种倾向,即在孩子难过时,会心生快意,因为他们可以控制了。而且这类父母,嫉妒心都极强,强到对待家人也一样,即不允许孩子比他们强,所以他们极力打击,可见其敌意有多重。

至于为什么这些父母会有如此重的敌意,我认为源自其家族,即,他们妈妈的妈妈的妈妈,和爸爸的爸爸的爸爸,也是这样的人。而且也与社会文化有关。

很多咨询师都会用让孩子假装“干掉”父母的方式,治疗抑郁症状,其实也是为了表达出那些表达不出的愤怒。但是,此“干掉”非真干掉,父母还是存在的,想象的效果是有限的。父母的敌意源自家族和内心的客体,不是一时半会能缓解的。而用表达,沟通,表达愤怒更是无益的,因为这种父母是几乎全都是没有共情能力的,他们冷漠,自私,专横,所以远离是一个有效办法。

但是,当患者看到这篇分析的时候,TA就可以释然一大半了,因为,看见,就是一种治疗,当潜意识的东西上升到意识中,你是采取攻击的方式,还是远离的方式,还是自我建设的方式,就有据可循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李墨石,知乎账号:李墨石)​​​​

浅析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