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有点抑郁?换一个姿势面对问题

文 / 十八点心理
2019-05-15 22:13

一个孩子跟我说她抑郁了,持续了10个月左右。其实光跟她说英语是不知道她抑郁的,她跟我说她装的,其实好久就读不进书了,这学期还好点,还想考大学。上学期成绩急剧下滑,连大学都不想考了,但英语没有下滑。

孩子跟我讲了她的很多症状,例如睡眠差、心理很空、恐惧、没谈过恋爱、无心学习,感觉什么都没意思。百度了很多种死法,仅仅是因为怕痛,当然后来还是因为留恋亲人,没有施行。她总是漫无目的的一个人坐公交打转转。她英语最近能考及格,其他科都还过得去,还有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感觉她没有什么不对,只是不阳光,疲惫,肠胃不好。

孩子跟我说她一直很逆反,不怕奶奶和爸爸。奶奶的姐妹七家人住一个小区。边界不分,经常吼她,她也不甩亲戚。我认为逆反不是坏事。但她有一个学会计、对自己和女儿的学习都高标准严要求的妈妈。她在妈妈面前胆怯萎缩,无所适从。


十岁以后跟妈妈生活,童年都和爷爷奶奶一起。她不想和任何家人沟通,尤其是她妈妈。用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的理论,孩子的成长条件很优越,但心理并不健康。孩子看上去很乖、漂亮、贵气,穿得也很潮。她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收了不喜欢男生的礼物,尽管非常不愿意,但会折算成钱还给人家。这种行为在高中女生里面几乎没有。送我东西,她说买一送一,看到我和她奶奶就顺便给了。我开玩笑说“你怎么不送给公交车的人呢?”

有天有个家长跟我说心理健康普查,孩子重度抑郁,这个孩子我也见过,极不愿意交流,尤其不想说学习的事。她很不阳光,极度厌学。我感觉她状态很不好,但没想到重度抑郁,至今也不相信她是重度。她的家长是高级知识分子,曾经的学霸,素质很高。

我当时跟家长建议不要太强调学习,放长线,先把心理引导好,健康第一,孩子跟我说爸爸没有要求完美,没有专治,但我看他的字,心理年龄低,同一性差,胆怯恐惧,似乎没有得到成长。仅凭一次话是不能随便贴标签的。我说孩子应该是健康的,但不要太强调学习,心理健康第一,生存能力适应社会比学习重要。

有个很阳光,非常积极向上的高三男生跟我说他做了抑郁量表:显示轻度抑郁。我感觉量表有问题,我问他是不是焦虑量表,焦虑还差不多。当然焦虑和抑郁总是如影随形。但该孩子应该主要是焦虑,不抑郁。而且是高考压力下的临时现象。

这是个抑郁的时代,近三成的人都有抑郁。有些人微笑抑郁,即人前嘻哈,人后落寞。跳峨眉山的女孩说:她在外人面前挺能装。抑郁并不可怕,跟呼吸道病一样,有感冒,有肺炎,有肺癌。大多数人只是心理感冒,只是轻度抑郁,包括前面提到的漂亮女学生。就跟感冒肺炎一样,人的一生也不一定只有一次抑郁,和抑郁和平共处。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湖北人,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因为911没能读成美国的大学,在多伦多留学。在比尔盖茨的公司工作,现带着精神疾病在北京工作,高薪高管高技术高知识分子。精神疾病不是精神病,也没那么吓人。就是非生理疾病,或者生理疾病的并发症。生理的病好了,精神症状也就好了,例如神经系统受损。

现在好多孩子读不下去书。基本上都曾经是好孩子,后来中上等或中等。而不像我们那个年代,很多同学是因贫穷不得读书。独生子女,二胎政策下的二胎,留守,单亲,重组,应试,高竞争快节奏,都是心理疾病的温床。

​还是先做个身心健康的好人,有机会有条件再做个能人吧。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幸福比成功重要。假如张国荣,海子活着,假如老舍,傅雷夫妇挺过文革,该有多好。智商是遗传的,情商有遗传,但更多是抚养和自身修复。没有绝对健康的人,和疾病和平共处,随时护理,外国有心理保健医生,陪伴终生,就像中央的老干有保健医师营养师一样。

以后心理健康普及,社区也有心理咨询。如今社会多元,期待社会更和谐,家庭多元。期待孩子的环境更绿色,天空更纯净。听说中国的八零后九零后在国际上挺有竞争力,期待一代更比一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