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患者”,请不要放弃!一个方法教你战胜它

文 / 健康时报客户端
2019-05-15 11:08

(健康时报网端部记者 孙欢)报完名就再没去过的健身房,常常拖延到赶不上飞机火车论文总在最后熬个通宵才能赶出来……你也是这样的“拖延症患者”吗?

“拖延症患者”,请不要放弃!一个方法教你战胜它

超九成大学生自认有拖延症

日前,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199所高校大学生展开的调查显示,97.1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或偶尔有“拖延症”。拖延,似乎成了现代年轻人的通病。

其实,拖延不仅在高校学生中,许多上班族也有同样的困扰。

媒体人王先生每天都在熬夜写稿,并非白天的工作有多忙,而是总觉得还有时间去完成。刷完手机看看电视,打开的电脑亮了暗、暗了亮,写出来的题目就是没有下文,直到交稿时间临近,才在深夜中坐到电脑桌前,心里祈祷着能更快速地完成。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博士简·博克和莱诺拉·袁所著的《拖延心理学》一书中,阐述了一个“拖延怪圈的陷阱”:

在面对一个新任务时,先是对自己有一个很高的预期,想要早早地开始,充分地准备,最后漂亮地完成任务。但拖延者往往一直处在“想”的状态里,就是开始不了,不肯行动,而且一边拖一边伴有焦虑,整个过程特别痛苦。而这痛苦的过程和很差的结果,就是拖延一点点蚕食掉本应有的、漂亮地完成工作的幸福感。


面对“拖延症”,该怎么办?

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大学生认为导致拖延的最主要原因是懒惰,27.03%认为拖延带来的最大后果是任务完成效率低,还有22.97%认为会耽误时间和工作。

不过,在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看来,爱拖延的人往往是太在意那个结果了,它还不同于懒惰。

懒惰是不愿付出,不愿辛苦。而拖延却恰恰相反,拖延者往往在心里一直记挂着那些事,而且把时间线拉得很长,甚至不敢触碰那个结果。所以让人悲哀的是,拖延的结果看起来像是懒惰一样,都是让人迟迟没有前进。

总体来看,拖延行为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过分追求完美,是最为常见的因素之一。比如,害怕开始的时机不是最好的而迟迟不去行动,就造成了拖延。有的是因为注意力分散,动机过强等。

那么,面对“拖延症”,我们应该怎么办?宋崇升建议:做事前,可以在心理上“骗”一下自己。

如果把要做的事情比作一项工程的话,那么不妨抱着尝试的态度来启动要做的事情。如果有几件事都在拖延,可以拣其中最容易的一件事做起,把拖延的事情集中精力摆平,就会获得战胜拖延的信心。

请放弃完美,允许自己“犯错”。可降低对结果的期待,不假定自己会获得如何好的结果,而是在进行中“尽人力”。

要提醒的是,有些轻度抑郁患者,也会出现拖延行为,这是一个心理疾病的信号。经常拖延,且伴有持续不良的情绪,要当心抑郁的可能,需到专科门诊就诊检查。如果拖延行为较重,即使没有心理疾病,也可到心理门诊咨询。

本文参考资料:

《健康时报》2019-05-07《拖延成了年轻人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