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宝】在孩子一生成长中,心理健康高于一切~
太多人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在孩子的一生成长中的重要性,高于一切。
01
“谋杀”从未停止
不久前,一个 16 岁的男孩跳楼自杀。
事实上,是“他杀”。“凶手”一步步把他逼向死亡。
第一次。事发前几天的开学典礼上,男孩被训导主任在一千多人面前用纸笔打头。理由是:他所在的区域有人讲话。
第二次。高中二年级晨会,男孩再次被训导主任当众批评,理由是因为:他在笑。
第三次。晨会结束,男孩被训导主任叫到办公室前罚站,整整三個小時。
罚站一上午后,男孩自杀。
自杀前,妈妈接到了儿子告别电话:我希望你们能生个二胎替我尽孝。
父母拼命赶到学校,男孩已从教学楼跳下,再没有醒来。
父亲说,儿子的表情向来如此,并不是针对谁,也不是不遵守纪律。
当地教育局对这件事件的通报上写,“涉事老师已停职……要以此为戒,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这样的“谋杀”从未停止过。
补课后跳楼自杀的 13 岁女孩在最后的信里写,“爸、妈,再见了。女儿不孝,要您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班主任有体罚学生行为,从不尊重学生,“扯耳朵,打耳光,除了讲还是讲,卷子丢成家庭作业,做到 12 点……”
不要说这是个例,青少年自杀率之高,心理问题之多,让人痛心。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更不要甩锅给制度和他人,我们都知道没有用。
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理念的问题。
虽然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受到过严重的精神或身体暴力伤害。但在成长过程中,被老师或父母践踏尊严,不被尊重的经历深深印刻在很多人内心里,影响颠覆一生。
你怎么这都不会做?你以后还能干什么?
你说没有做就没有做吗?我不相信你。
你要我教你几次?你像猪一样什么都学不会。
冷眼,怀疑,嘲讽,批评……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和老师这个教育者的角色太过重要,是他的整个世界。因为他毫不怀疑天真地相信,这些人是教他知识,给予他爱和力量去面对未来的人。
因为相信,所以你所认为的一点“微小”伤害,就足以摧毁他的一生。而不是因为他们太脆弱。
先不提现代教育改革这个遥远的梦想,一些人在教育里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没做到。即:对一个孩子生而为人的尊重。
没有什么,可以成为你剥夺一个孩子尊严,用精神暴力扼杀一个生命的理由。
02
中国孩子的自卑,
源于没有尊严的教育
我们这一代人普遍有强烈的自卑情结。这根源于无法接纳全部真实的自己。
就像《心灵捕手》里的威尔。
他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到处打架滋事,年纪轻轻却在大学当清洁工,没人想挽救这个青年。
直到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蓝波在公布栏上写下一道无人能解的数学题,威尔在打扫时却轻易解开了,他决定拯救这个天才。
他要求威尔接受心理医生的辅导,但始终没有任何效果。
直到威尔遇到一个事业上不太成功的心理咨询师肖恩。一次次对话后,威尔终于向肖恩说出真相——自己童年被养父虐待,被烟燎,被利器刺,被打得遍体鳞伤,甚至被他人强暴的痛苦经历。
肖恩静静地看着威尔。他一步步地靠近,拍着他的背说:
孩子,那不是你的错。
威尔像往常一样愤怒的推开他。
肖恩又说了一遍:孩子,那都不是你的错。
他摸着威尔的头,一遍遍地重复: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
威尔抱着肖恩失声痛哭。
那一刻,那个骄傲不羁的灵魂,突然有了一个出口。他开始接纳肖恩建议,重新踏上学习之路。
为什么一句“这不是你的错”能融化威尔根深蒂固的童年阴影?
因为他第一次感受到:我值得存在。
“我不被爱,不是我的错,是别人错了。”
多年来,威尔一直在用童年父亲对他的虐待惩罚自己,觉得自己不应该存在,不值得被爱而自暴自弃。
我们很多人没有那样严重的童年创伤,却照样背着“我不够好”的潜意识负重前行。
当你没有达到大人的要求时,他们很可能否定你身为一个人的全部价值 ——“ 你怎么这么没用”,由此背负自卑的阴影。
中国孩子的自卑,源于没有尊严的教育。
一点事情做的不好,就会被说你连这都做不好,以后还能干什么。
对某个东西产生了强烈兴趣,就会被说你成绩这么差,干别的也一样。
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却没有人相信你,因为有些孩子就是会说谎。
只有做到大人的要求,只有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你才有可能被爱。
这样没有尊严的教育,只会生产更多的“心理患者”。
所以罗杰斯说:对待孩子,一定要做到“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论一个孩子的行为和想法是符合你的标准,你都可以让他展露真实的自己,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担心会被嘲笑、指责和抛弃。
他会知道:
不管我是什么样子,都会有人爱。他才不会穿上防御的盔甲,一生只为满足他人而活。
03
“如果你那么喜欢比赛,
干脆养赛马,何必生孩子?”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不幸福不成功的根源是缺乏尊重的成长环境。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 8 岁的男孩伊夏,验证了这个观点。
他是所有“问题儿童”的代表。
他总是漫无边际地神游,对所有人的话充耳不闻,无法控制地破坏集体纪律。
所有人都暴怒:“不挥掌我们还能怎么样,为什么所有的祸都是他闯的,为什么?!”
面对父母老师的严厉指责,他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只能通过画画化身成幻想王国里无所不能的“伊夏船长”来化解内心的痛苦。
伊夏父母都是优秀的社会精英,他们认为读不好书是缺乏严厉管教所致。于是伊桑被送到了寄宿学校 —— 一所“最难驯服的野马也会服帖”的学校。
家庭联系被切断,伊桑再无依托。
遗弃感让他的幻想世界发生扭曲。到了陌生又严酷的环境,恐惧之下,他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出现了隔绝、偏离和扭曲。
他的幻想异化为无数令人恶心和恐惧的蜘蛛,侵袭他的现实世界。
伊夏只有启动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屏蔽自己敏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切断跟幻想世界的联系。
伊夏的精神已近崩溃。他再也不能画画了。
最后,他变成了忽而麻木冷漠、忽而愤怒过激的孩子。甚至再无法感受到家人的爱与关怀。
幸运的是,新来的美术老师拉姆对伊夏进行了家访。他发现伊夏并非顽劣,是和自己小时候一样有读写障碍。他觉察到伊夏的心理状态已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他告诉伊夏:这不是你的错。“爱因斯坦小时候也有这个问题。”
他找到一种非传统的“放置型”沟通方式。
单词默不出?没关系。不着急,慢慢想。
数学题老出错?没关系,让老师帮你找找出错的规律。
上课发呆?没关系,给你时间尽情想象。
他不强迫伊夏画画,却领着他在自然界中自由取材。心灵手巧的伊夏做出了能在池塘移动的螺旋桨小船,赢得同学们的掌声,开始重新喜欢上画画。
他就像一个心理咨询师。
为了让伊夏获得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他在家访时痛批伊夏的爸爸,让固执的父亲明白什么是读写障碍。
为了让伊夏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他努力说服校长,让自己可以在学校施展对伊桑的帮助方案。
美术大赛,伊夏的作品获了第一名。
他的画中重新看到缤纷斑斓的色彩。他喜欢幻想的所有元素:天空、星辰、山川、树、水生物……
当顶着帅帅的莫西干头的伊夏奔向拉姆,他的脸上泛着从未有过的喜悦与自信的光芒。
为什么很多被定义为 “不可救药”的孩子,短时间内会变成完全不同的自信开朗的人?
因为大部分能力上的缺陷,来源于人格上的空洞。
所谓的叛逆并不是 “非理性”的,是他的防御面具,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一个人的内心本就有自信的种子,只不过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这也是很多有天赋的人,最终因心理障碍陨落的原因。
罗杰斯认为,“只要有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所有人固有的优异潜都能自动得以实现。”
当教育者透过“世俗”的眼镜,用疏远,责罚,奖励,苦口婆心,把一个孩子拉回大多数人颔首赞许的条条框框里。他们忘却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原本纯净、鲜活、有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灵魂,而不是一个该被功利化、工具化只会ABCD打勾的流水线机器。
所以,拉姆反驳伊夏的父母:“如果你那么喜欢比赛,你干脆养赛马,何必生孩子?”
作为一个老师,他相信,这个孩子就算不是有些大人心中的“好孩子”,也一定有他自己的价值。
04
心理健康对孩子的重要性,
高于一切
“大量的统计数据及经验观察表明,许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过自杀的念头。自杀不是一个病态现象,而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
北师大学教授石中英说,“不管引发自杀者采取自杀行为的具体社会事件是什么,也不管自杀者属于哪种人格类型,真正直接引发自杀者在某一时刻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生命的,是人生意义的匮乏感。”即:没有了生而为人的价值。
太多人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在一个孩子的一生成长中的重要性,高于一切。
现代教育体制下的教育者——老师、家长、学校各方面的确面临很多压力和焦虑。他们有的陷入生存困境,有的很负责任却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需要学习更多的心理学知识,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因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懂得尊重的教育者,他的一句话,一个行为,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知乎上,有人回忆起改变自己一生的语文老师。
她在假期家访所有家庭困难的学生。
她花一节班会课给一个单亲同学过生日,并对所有同学说:“我就是他妈妈,你们不要欺负他。”
她鼓励没考好的同学,告诉学生家长,“这次比较难,大家都没考好。”
她极度反感任何欺凌行为。在看见一个有钱孩子欺负同学时,她严厉的教育我们:
“你们以后一定不要让你们拥有的金钱成为你嘲讽贫者的资本和原因。
“要知道在孩童时期结下的友谊,一定是最干净的。”
“我希望你们可以一直保持一个孩子的慈悲心,这才是最可贵的。”
“这话我一直记到现在,并奉为真理”。
虽然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让每个教育者都做到无条件积极关注,给孩子爱和关怀,保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困难。但底线是:即使不理解,也绝不伤害。
当你口不择言地践踏一个孩子做人的自尊心时,无疑为他以后的悲惨人生埋下了种子。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尊重,这个被集体遗忘的教育底线,需要每一个人铭记在心。而学校、家长、老师、全社会都应该加入到保护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的行列中来。
如此,一个孩子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幸福,人格完整,自我实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