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剖析吴谢宇弑母案:完美强迫背后的叛逆与放纵

文 / 燕园心理
2019-04-30 20:14

北大才子吴谢宇弑母案最近又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我想针对这个事件的疑点、难点,从一个从业多年的资深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来进行一些相关的心理学角度剖析。

2016年3月3日,2月14日,在福州一所中学教职工宿舍内发现一女尸,女尸是本校职工谢天琴,其22岁儿子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2019年4月25日,从福州市公安局宣传处负责人处获悉,涉嫌弑母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已经被抓获。

心理学剖析吴谢宇弑母案:完美强迫背后的叛逆与放纵

94年生人的案犯吴谢宇,一度被朋友家人奉为神一样的人物。从小到大,成绩名列前茅,据其多名同学称,吴谢宇曾是2012年福州一中高考状元,同年就读北大经济学院。大一大二学年,其在北大均获取了奖学金。GRE成绩排名全球前5%。许多同学朋友“宁愿相信自己会去弑母,也不愿相信吴谢宇会弑母。”因为觉得他和母亲关系很好。

吴谢宇的爸爸,某国企总经理,在他高一的时候,不幸肝癌晚期去世,花掉100多万(大部分医保报销),母子从此相依为命,这是他经历的创伤事件。且吴父的工作每周才能回家一次,大多数时间都是母亲和儿子在一起生活。

其母谢天琴,据同事张明对她的描述:性格有点怪,有点孤僻,不爱说话,和很多人不太合得来,但是疼爱学生,疼爱儿子。张明甚至认为,以谢天琴这样的性格带小孩,孩子的性格有些偏激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张明对吴谢宇的印象则要好一些,“见到面会和我们打招呼,看着挺开朗的。”张明对谢天琴老公没什么印象,“听人说她老公性格倒是偏外向。”

一个被严格培养的乖孩子,他的自然天性被扼杀了

透过资料,我看到的吴谢宇,是一个戴着“乖孩子”面具的假人,被一个严肃刻板,还有些完美微强迫症倾向的中学教师妈妈培养着。但其实吴谢宇内在是和爸爸比较像的,颇为开朗,阳光,偏外向,而妈妈这个人,却内向,不爱说话。

心理学剖析吴谢宇弑母案:完美强迫背后的叛逆与放纵

性格反差较大的一对父母,培养出了这样一个孩子——为了迎合妈妈,拼命压抑自己本来开朗的性格,家里有客人来,在练毛笔字的他只是站起来问一声好,便又马上练字。教师家庭中长大的他,一切都是循规蹈矩,在所有邻居、同学家长眼中,吴谢宇就是一个典型的“乖巧懂事”的别人家孩子。

成绩好、孝顺、从不闯祸、听话、体育成绩也出色、篮球打得非常好、180以上的个头,文理从不偏科、高中提前被北大录取......在他的身上几乎找不到一丝缺点。而这一切的“完美”,都要得益于他有个极度“保守型”的教师母亲:谢天琴。

身为传统中学教师的谢天琴对自己的品德修养极度克己与自律,据传她当上老师后在夏天就从没有再穿过裙子。

“个子不高、清瘦、喜欢穿深色衣服、戴金属框眼镜。是很典型的知识型女性外貌。”同事是这么描述谢天琴的,“内敛沉默,与人交往也不太多。从不聊八卦,人看上去有一点清高。人也特别正直,非常有原则性。”道德洁癖,要强,忠贞。

2010年,谢天琴的丈夫不幸生病去世,谢天琴曾经的大学同学以及好友筹集了共1.8万元慰问金给到谢天琴。但被谢天琴婉拒。亲友们曾经三次将这笔慰问金给她,她都拒绝了。

另据资料称,谢天琴有洁癖,家里客人动过的东西,都务必洗一遍。

心理学剖析吴谢宇弑母案:完美强迫背后的叛逆与放纵

从心理学角度,谢天琴是有一些完美强迫症倾向的人,她有一种为追求完美而不断的苛刻要求自己一种心理。其表现有:害怕疾病、病菌等不完美、不健康的因素;往往想将自己的欲望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在完成自己欲望的同时,绝对不能容忍丝毫的心身异常的出现,会出现一种强迫性求全欲,甚至对自己内在的性格容易出现焦虑、神经过敏等倾向也非常不满;对细节过分关注。

这些主要是由于童年时期父母的管教过于严格,而且得不到足够的爱造成。父母可能说,你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我才会给予一点点的认可,或者说无论你事情做的多好也要挑出毛病来。

强迫症患者总是喜欢把一些事情做得近乎完美,他们总是感觉,这件事情如果不是他们内心想象的样子的话,他们会感觉非常的煎熬

而谢天琴在培养吴谢宇时,其实也是这样的。据说,她要求吴谢宇用同一种姿势吃饭,常年如此,否则就不高兴。吴谢宇连吃饭姿势都要受到母亲的管束和影响,更别说生活其他方面了。

强迫症患者管制的孩子,其实表面看是一个绝对的乖乖儿,内在却早已经被剥夺了一些东西了,比如自在玩耍,表达天性的自由,偶尔越规逾矩,有弹性,灵活性遵守规范的自由等。

长此以往,孩子会发展出一个虚假的自我,遵从绝对的权威,而对自身真实的需要、欲望、动机、情绪等缺乏充分的体验,慢慢地,变得比较“怂”,缺乏青春叛逆期。实际上,内在沉睡的需求和动机、情绪只是好像沉睡的活火山一样潜抑了,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加以爆发的。表面的乖顺、友善、自律的背后,其实是叛逆、愤怒、疯狂、自由散漫等,这些都在他终于弑母后,充分地表达出来了。他开始要回母亲曾经拒绝过的钱,并以母亲的名义借钱满足贪欲,他开始放纵性,逃学,还白天教书,晚上做男模出台,过去压抑得越深,后来反弹就有多巨大……

心理学剖析吴谢宇弑母案:完美强迫背后的叛逆与放纵

母亲给他制造的,其实是一个虚假的机器人,没有情感需求,总是很理性,有计划,待人好,北大毕业后计划留学美国,搞科学研究读博士,但那只是一个假的自我,一个人工智能,而不是一个活生生有情有欲,有爱有恨,容许犯错的人。

母子畸形情感,丧父抑郁延续

吴谢宇高中的时候暗恋过一个长得像芭比型的美女,但是未曾表白。高中期间没有女朋友。他到了大二都没有女朋友。

异性朋友于丽回忆,吴谢宇非常自律, 曾经说过“女人和成就比起来不算什么,女人不在我的人生计划内。”这句话,其实和其母给人的印象很像,重视成就,但是不善于表达情感。

且,另一个女性朋友梅子回忆:和吴谢宇吃饭时,他吃得非常干净,没有剩饭,而且很“规矩”——从一边整齐地吃到另一头。从这些细节看,吴谢宇在人格特质上,也有完美强迫的特点。这类人对自己和他人高标准严要求,过分的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希望凡事都能尽善尽美,因而在处理不良生活事件时缺乏弹性,表现得难以适应。

那么,他在弑母前遭遇了什么样的应急事件,让他瞬间从压抑中爆发了呢?我特别关注一个细节,就是吴谢宇同母亲的关系,据说貌似“非常好”,上了大学之后,还每天晚上通电话……在心理咨询师看来,这种“每天联系”的母子关系,其实是一种畸形的母子情感纠缠。

试想,青春期,父亲和母亲每周相聚一次,平时由他陪伴母亲。父亲去世后,他负担起安慰寡母的责任。大学之后,还要每日联系……其实母子关系,在3-6岁,母亲就该适度放手了,青春期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独立做主,大学阶段,母亲就该少参与孩子的生活,而此时,母亲却代替了“女朋友”的职责,不但每日关心儿子,还对儿子保有较大的控制权。并没有逐渐地按照孩子心理成长规律,慢慢退场,反而可能会向孩子发泄负面孤独情绪,越抓越紧。

在知乎上有一个帖子,疑似吴谢宇本人所写,讲到母亲长期对自己控制压迫,却以爱的名义,她说,“我是你妈,你得听我的,除非杀了我。”他被迫成了母亲的人格“复印本”,母亲拒绝抚恤金,他也拒绝了学校的慰问金,但在内心深处,他不想这样,只是碍于母亲的面子。

两个人从过去的亲近热络,变成生死对头,肯定是经历了较剧烈的震荡的。一个是在金钱观的问题上,另一个肯定也有在结交女朋友问题上。母亲对儿子上了大学之后的不理解肯定是日益增多,而儿子此时达到此生性能量最强时期,她更是不懂儿子背地里那些性心理需求了,可能还把儿子当作当年的小男孩疼爱着。

在这迟来的叛逆青春期里,首先,吴谢宇发现,他强烈地想要认同父亲,但父亲却去世了。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六尺男儿,跟母亲的“共生”程度超过了一般水平。

心理学剖析吴谢宇弑母案:完美强迫背后的叛逆与放纵

这过长的俄狄浦斯期,让他其实很早就在不断地克制自己的恋母情结,无意识地同父亲竞争,他表现得过分听话,其实也是为了取悦母亲,潜意识渴望成为母亲的小情人,慢慢地,父亲似乎被打败了,母亲说起儿子就眼睛发亮,恋子情结溢于言表。父亲的家族条件比较差,爷爷还是老年痴呆拾荒为生,家里也有精神病遗传史,母亲家族显然好一些。加之父亲回家不多,吴就像他崇拜的凯撒一样,“我来,我看见,我征服”,征服爸爸,占有妈妈。

可能别人看到的是,他为弑母做最后的准备,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常年心理压抑的男人,在实施一个在内心演过多少遍的计划。这个母亲,把好的一面留给别人,坏的一面带回家,最深的爱也是最深的恨。吴谢宇认为不杀害妈妈,也就无法真正摆脱妈妈。他想到了一切的结果,于是,他宁可付出杀人的代价也要完成……在自己去美国前夕。

在咨询的经历中,确实接诊过这一类个案,就是青春期到20出头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有强烈的想要占有妈妈的渴望,而不能控制,故来咨询。男孩子的恋母,如果被过分允许,爸爸又常年消失,缺乏父教,母子病态共生,母亲甚至也想从儿子身上得到从丈夫处得不到的情欲满足,那么,母子恋势必产生,如若遇阻,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母亲的伴侣死了,母亲抓住儿子不放,好像《金锁记》里曹七巧抓住儿子长安,女儿长白一样。这个长期自律、克制的母亲,其实也有自己的情感需要,只是也苦苦压抑,表现形式就是过度在乎并控制儿子,插手儿子一切的生活……而已经反叛觉醒的儿子肯定会给予最大的回击。

心理学剖析吴谢宇弑母案:完美强迫背后的叛逆与放纵

其实吴谢宇在2013年就曾经抑郁,并向朋友称想自杀了。他哀悼父亲的去世,同时也害怕自己走上父亲一样的命运,愤怒过母亲的管控,也发现自己内在的爱无能——强迫症的爱几乎缺乏情感,很难正常地恋爱,容易冷酷无情,过度对人生进行计划,对成就有完美追求,害怕失序,而爱情本身就有其失序的成分,这也是他最怕的。

他升华能量到学习、身体锻炼上,也企图借着母爱让自己不那么渴望异性交往,但是他在逃亡的过程中仍然还是和性工作者谈上了恋爱。这对于道德洁癖的母亲是极其不能原谅的!

在钱方面的分歧,对于交女友的分歧,恋母情结渴望突破的压抑,性的高度能量,想要利用假期,利用去美国前最后放纵的想法,避免父亲般的命运,彻底在个人生活上摆脱母亲控制的欲望,真自我想要突破的冲动,精神上弑母并寻求独立的需求,内在冷酷无情的人格特质,一切心理元素汇聚,导致了他的高智商、计划性弑母。

是的,他的真自我其实不是母亲想要培养的那个孩子,他说,自己骨子里更像父亲,爱财,开朗,乐观,外向,也许喜欢一些失控、失序的感觉,浪漫多情,也许中学早就想恋爱,却被母亲管得太多,他只能努力克制。

一个被爱得太多,管控得太多的孩子,其实也是一个并不懂得爱,也只能用完全地控制去对待至亲的人,他只想让母亲不再严格生硬地管自己,不再参与自己的生活,自己要去美国获得彻底地自由了,要浪漫多情浪荡公子去了……白天教书,晚上男模……

他采取的就是最彻底地控制,杀人,让这个母亲彻底不能再说话,再管自己了。

爱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母亲,要有自己的生活,舍得挥一挥手,从已经长大后的儿子身边退场。放下控制,进行共情和换位思考,育儿绝不是占有和控制,而是一场优雅的放手。

文/郑莉 (燕园心理资深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