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拖延症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强势的妈妈
本文经爸妈研究所授权转载
周末下午在小区和一帮宝妈们聊天,妈妈们交流大都是家庭琐事,有位妈妈一开口就是满腔怨言和无奈。
“我儿子真是太拖沓了,我的个娘啊!吃个饭从来都不会好好吃,一顿饭下来没两个小时都不行。”
这位妈妈大倒苦水,引起了周围几个闲坐的宝妈也纷纷摇头叹气,说起自家的小祖宗,都那叫一个伤脑筋啊。
“每天伺侯我家那小祖宗起床都要气到暴血管,明明已经醒了,在床上翻来翻去,就是不肯穿衣服。”
“可不是,我家那闺女,每次出门那真叫一个像大船出海,起得再早也要迟到,再好的脾气对着她也是憋不住啊!每天早上,弄得左邻右舍都以为我们家虐童,就差没报警了。”
“我儿子吃个饭起码要一个多小时,出门穿个衣服也要半个小时。你要让他喝个水,也得提前半小时开始不停地催促才行。”
本图来源于123RF正版图库
结果,拖延症的孩子都遭遇了棍棒,几乎无一幸免,但,结果也是一致的,打骂对拖延根本起不到任何改变作用。
在杨澜看来,作为一名母亲,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一味给予否定和压力不但不能将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孩子的本性也因此发生不可逆的转变。
强势的妈妈更容易养出拖拉的孩子
有一天晚上,我去姐家拿东西,我到时她还未回,于是就和小外甥做了一下手工,孩子反应特别快,心思也细,偶尔还给我来点恶作剧。
不久,姐回来了,一身OL套装,干练精明,她风风火火地边跟我打招呼边对儿子喊:“你在干嘛?快去洗手,快。”
孩子立马起身想回书房,被老妈又叫住了,“帮我把房间那个绿色塑料袋拿出来给小姨。”
孩子应了一声,然后转身走了老妈的房间。
姐走过来挨着我刚坐下,便扯着脖子冲里屋大叫:“祥祥,怎么还不出来啊?又在里面玩什么啊?我跟你说过多少次,做事情不可以三心二意的,怎么总是记不住啊?”
孩子低着头出来了,头也不抬地把东西递过来。
他老妈立马发话,“走,快去洗手。”
本图来源于123RF正版图库
我们聊了几句家常,姐说不放心孩子,怕他在磨蹭,便起身进洗手间看看。
洗手间立马传出姐的喊声:“你怎么搞的?怎么还没洗啊?”
孩子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不够高。”
“不够高你不会搬凳子啊?怎么这么笨!快点,去搬张凳子过来。”
姐不停对我数落孩子种种迤延症状,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来,做什么都慢别人半拍。
姐说,你看看他,做什么都慢慢吞吞的,整天搭拉着脑袋,都不知道他到底想干嘛,我日后还能指望他什么啊?
我问姐:“一个五岁的男孩你要求他像你公司的员工一样吗?”
她一时语塞,竟无言以对,可能此时她才突然醒悟过来,刚才她训的不是员工,而是一个几岁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Timothy Pychl的研究发现,那些严厉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培养出拖延的孩子。而我在姐的身上看到的是,拖延症孩子的症状大都是源由自一个强势的妈妈。
一个强势的妈妈永远也不会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做到更好,对孩子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只要孩子达到一个阶段,她将又会给孩子一个更高的台阶。
强势的妈妈就像一棵大树,孩子则是树身后墙角下的小草,大树完全挡住了光芒,小草自然就变得羸弱了。
本图来源于123RF正版图库
过高的要求往往让孩子更拖延
陈咪妈妈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杨言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陈咪的表现却总是强差人意,还经常被老师投诉,做什么都比别人慢,午睡后穿个袜子都要穿半小时,等他叠好被子再出来,下午第一节课都上完了。
在家里,爸爸妈妈轮番上阵教陈咪写算式、画画,她也总是磨磨蹭蹭的。
父母一不在身边,她就停笔,玩玩具,没有玩具就玩笔,把作业本撕下来折飞机,咬指甲。
周末出门上兴趣班出总要拖到迟到才不情不愿地被妈妈拖出门。
气得她妈动不动就在孩子脑袋上敲粟子:“搞什么搞啊?你快点行吗?啊?一年花上万块钱报名费你就这样报答我啊!”
一时间,大人骂,小孩叫,全家不得安宁。
本图来源于123RF正版图库
爸爸有几次试着跟妈妈商量,能不能给陈咪少报一两门兴趣班。孩子妈一听,立马跳起来,“什么?她都这样了,还不强制着她学,那就更不得了,女孩子没有一技之长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孩子爸立刻噤若寒蝉,老婆太强势,教育孩子就像是老公的禁地。
功课太多,母亲要求太高,孩子难以达到要求,而又没有办法得到解脱,唯有用消极的态度对待。
心理学家Ariely 和 Wertenbroch等人的研究发现,人们的习惯性拖延是可以被改善的。作为家长,我们完全可以帮助孩子改善问题。
本图来源于123RF正版图库
改变拖延,尝试这6点
一个强势的母亲势必造就拖延症的孩子。改变孩子拖延症,妈妈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将责骂变成鼓励和夸奖
不要以大人的效率和角度去要求宝宝,多鼓励和夸奖他们,让他们在你的肯定中逐步成长。宝宝受到表扬后,会对自己产生更高的期望值。这首先需要我们在口头上改变对宝宝的态度,将责骂和批评的语言改成表扬和鼓励。
当宝宝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妈妈要求的事,妈妈首先要做的是帮他找到原因,并且告诉他,你已经很努力了,妈妈知道,如果再努力一点就更棒了。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说的道理很简单,你越从正面鼓励孩子,孩子的表现会越好。相反,如果你总说他不行,他就会真的像你预料的那样,越来越差。
②当个“旁观者”,给他成长空间
不少妈妈们都有这个习惯,见不得孩子做事慢吞吞的,总是顺带着帮他干了。
比如,很多宝妈开始时想锻炼宝宝自己穿衣、洗漱,结果,当看到宝宝笨手笨脚,不紧不慢的样子,马上就不耐烦了,三下两下帮他解决了。
久而久之,宝宝的拖延症会更严重,他已经形成依赖心理,知道自己完成不了,妈妈总会代办。
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拿出更多的耐性,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机会慢慢成长。
只要不危及宝宝的人身安全,妈妈最好当个旁观者,给他们足够自我成长的机会,在他们完成之后再给一点建议,希望下次会做得更好。
③给宝宝选择的权利
育儿专家曾说过,宝宝在六岁以前是处在模仿和探索期,很容易对一件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却没办法专注。如果家长能投奇所好进行有效引导,可以在此阶段开发宝宝的兴趣,发掘他的天赋。
给宝宝自由选择的权利,做他喜欢做的事,家长在一旁观察即可,不要过多干涉。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孩子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提供的稳定而健康的土壤。父母的陪伴、理解和平等的交流将会给孩子提供更多成长所需养分。
本图来源于123RF正版图库
④给宝宝立点小规矩
没有规矩的孩子都是随性的,喜欢呆在舒适区里是人的天性使然。给宝宝立点小规矩可以起到督促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在规定的时间干特定的事,超出时间就不能干了,还得让宝宝知道,后果是要自己负责的。
如,吃饭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时间一过,就不能再吃了。如果上幼儿园前动作拖沓,导致迟到,那就不能进校园,得在家呆上一天,第二天老师在口头上批评。
每一件事都能按时完成,宝妈们可以给点小奖励,或给宝宝作一个根据表现奖红花的表格,让孩子对自己每天的行为一目了然,调动宝宝的积极性。
⑤做错事就引导,做好了要及时表扬。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多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让他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前进。
⑥不要给宝宝贴上标签
给宝宝贴上了拖延症患者标签,很多宝宝被家长不断反复强调,他现在这些行为就是拖延症患者的症状,形成了心理暗示,认为这是一种病好不了。
当一个人被贴上标签时,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一致,这就是“标签效应”。
被贴上了拖延症患者标签的孩子就像被医生下了诊断的病人一样,除了依赖药物治疗,是不会进行自我调整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白纸,要画什么图案,涂上什么颜色,全靠父母手中那支笔,掌握好你下笔的力度,构思好你心目中的蓝图,方可用心去描绘。
愿每个父母都能绘上一幅你心目中理想的图案。
-end-
tips:更多养育0-18岁孩子的家庭教育干货,请搜索关注“大孩子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