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100多年前的男人患上抑郁症,倒在教育的车轮下,发人深思!
抑郁症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只是现在互联网时代曝出的更多了,据统计显示,心理疾患已成为全世界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了。
100多年前有位青少年,叫汉斯,汉斯在爸爸、牧师及校长的热切期待下以第二名的成绩通过了州试,成为他们学校唯一一名进入神学院的学生。在神学院,汉斯交到一个名叫海尔纳的朋友,海尔纳具有浪漫诗人气质,被艺术的狂热的美所攫住,容易动摇,容易受伤的思春期少年,会有对生命的倦怠,这本没有什么稀奇的。
但在海尔纳被校方退学后,汉斯更加不知道如何疏散心中的积郁,因而神经衰弱,年纪轻轻就有厌世之念,最终汉斯身心俱疲,回家疗养,在认识了鞋匠的侄女后坠入爱河,但是侄女只想把汉斯当作一个逢场作戏的对象而已。
从恋爱中梦醒后,失意的汉斯去当一名技工,在一个星期天,他和以前的同学远足狂欢,大声唱歌,喝酒,夜里,深深的幻灭感攫住了他,第二天,人们发现了他的尸体在河水中漂浮着。
这是德国作家黑塞有名的小说《在轮下》的故事,而汉斯的原型就是黑塞本人,黑塞在上神学院时,有一天内心的暴风雨来了,他只想当个诗人,其他的什么也不想当,他被艺术的美攫住了,这部分特质是他在小说中描述的另一位少年海尔纳,他奔放,对艺术执着地追求,不被学校的势力所压制,他处在狂乱、困惑中。
教师和家长们固然都满怀着教育孩子的热诚,然而却不愿去理解少年内心的困惑与狂乱,甚至有如处理危险的传染病一般对这样的少年避之唯恐不及,纯朴而热爱大自然的汉斯被扭曲,大人们要负起全部的责任。黑塞本人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是小说的中的汉斯,现实中的他最终战胜了抑郁症,一直在自己热爱的写作中死去,这部分是小说中的海尔纳,他获得了重生。
一百多年过去了(小说写于1906年),如此熟悉的场景还在上演,有多少成人理解了这些少年的困惑,我们看到了100分的成绩,却看不到日渐消瘦或肥胖的孩子,我们看到了清华北大,却没看见他们对生命的倦怠。
上了年级的歌德在回顾少年维特的烦恼时说,那是人的烦恼,不能责备,而应该给予同情,但是我们能看到他们的烦恼吗?如果一个孩子因生理上的疾病而请假,家长和老师都能接受,但如果还想心理上有疾病而不去学校,有多少家长和老师能接受?学校要出业绩,家长要成绩,是否考虑过如花般不具任何抵抗力的少年?
瑞雪,自学心理学,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证。儿子在青春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由于自己的无知,跳过很多坑,被人洗过脑,浪费了不少的金钱和时间,痛下决心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经过两年多的苦痛和喜悦,终于稳稳地展现出笑容。同步持续帮助一部分家长走上自我救赎和帮助孩子走出青春期困境的路。有青春期孩子困扰的父母可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