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经常打骂孩子,孩子长大后会有两个致命的心理缺陷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许多家庭仍然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错了,父母往往会通过打骂的方式约束孩子,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健康,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将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讨论,在经常以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家庭中,孩子可能会出现哪些心理缺陷。
缺乏安全感、产生自卑感
强势的父母教育出的大多是弱势的儿女,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那些经常挨骂、挨打的孩子内心是极度自卑的,父母的教育在他们眼中可能只是具有攻击性、破坏性、侮辱性的行为。
家庭,本应该是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地方,而父母的强势则很容易破坏他们的这种舒适的感受,并且还会影响孩子早期性格的塑造,孩子长大后也会是不自信的。
而且,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也会很没有安全感,他们时时刻刻都被恐惧情绪笼罩,行事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又被毒打一顿,一直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
慢慢的,孩子会出现负面情绪堆积。心理学家指出,这种负面情绪往往在青春期会到达瓶颈,青春期是人们走向成熟的开端,他们渴望独立,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如果在小时候极度缺乏安全感和自信,青春期会极度叛逆。
因为缺少情感交流,更多的是直接的暴力行为,遇到自己难以处理的问题,也会抗拒和父母交流,甚至会在不成熟的年纪里做出不成熟的事,甚至是无可挽回的错误。
打骂一定不可取吗?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熊孩子会做出一些具有破坏性的事情,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态度往往是“他就是个孩子,你跟孩子较什么劲”。
这样的家长往往是陷入了思维误区,他们低估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速度,如果孩子的确做了违反道德、法律的事,打骂并非不可取了。
不过,一定要掌握分寸,适度的打骂会让孩子在长大后仍然清晰记得当初是为什么挨的打。我们常说,孩子是树,不批不打,不成才,孩子在犯下错误之后,家长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统一执行一个标准,要看错误的性质,孩子是顽皮的,天性是爱玩的,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放大,应该为他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要建立在尊重之上,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谁的附属品,教育过程更多的是情感和言行的交流过程,而不是一味的拳打脚踢,侮辱谩骂。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发展心理学》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