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成孕妇产后抑郁:为何“家庭格局”是核心症结?
有媒体报道,依据调查数据显示,60%到80%的女性在孕期和产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接近20%的女性会发展为“临床抑郁症”。事实上,对于“抑郁症”的话题,社交媒体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总的来讲,这是一种“好的迹象”。因为,“关注本身”就代表人们开始对“抑郁症”有所重视。
坦白讲,在过去十年,二十年,国内的“抑郁症”一直被人称之为“矫情病”。作为患者,除却得不到“关爱”,还可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鄙视”。所以,但凡有“抑郁症”倾向的人,也只能自求多福,很难依靠周边人去帮助治愈。好在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对于“抑郁症”的认知也在加深。
尤其,近些年来,对于“孕妇群体”的关注上,“抑郁症”多次被强调。甚至,成为“孕妇”在孕期和产后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是,就现实环境而言,能被重视的孕妇群体,基本上都在经济发达的地域,而经济较为落后地域的孕妇群体,还是处于被冷落的境遇。
当然,就孕妇来讲,也不是绝对性的会有抑郁倾向。总体上而言,与孕妇的个人“生活认知”,“生理激素”有关。但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家庭格局”上的认知不足。很多孕妇,因为结婚年龄早,婚姻生活阅历不足,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生活秩序之变,搞得措手不及。
并且,很多孕妇本就“人格不够独立”,在没怀孕的时候,就是一个“宝宝”。所以,自然会在孕期和产后呈现出来很多不适应。这种时候,其实也是女性成长的一个绝佳时期,如若家人能够良性的引导,可能“十月怀胎”之后,将迎来更好的人生状态。
只可惜,在很多家庭中,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对于“怀孕”的意义并没有很好的认知。就以为“生孩子”是一种传宗接代,并没有将其奉为“家庭格局”升级的一种力量。这就导致,在面对短暂的秩序混乱时,夫妇之间会发生很多负面情绪。无论是在经济上的,还是家庭格局上的。然而,很多时候,绝大多数家庭却都被潦草的忽视过去。只要,不出现的情绪迸发,好像并不会在意。
只是,“怀孕的意义”除却直接的“亲子关系”构建,更为重要的是“父母的成长”和“家庭的升级”。很多人在面对“生不生孩子”的问题上,总喜欢以“经济能力”来衡量。可事实上,在所谓的“经济能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接受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因为,在很多经济能力很好的家庭中,也会出现“拒绝生孩子”。当然,这不排除“个人选择”。但是,从更为综合的事实衡量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很多所谓的“准父母”也并没有长大。这种没有长大,当然不是“生理层面”,而是对于“自我的成长”和“家庭的升级”都并不清楚。
不过,很多人的成长也都是“被动的”。无论是“婚姻恐惧”还是“生子恐惧”其实都是对“未知的恐惧”。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在行使具体的行为时,有充分把握。绝大多数人,只能在面对事情时,逐步的成长。尤其,就像婚姻这件事儿,急不得,也不能太过思虑,很多事情,总有准备不全的情况。
当然,“育儿认知”也该进化,不能因为女性担任“十月怀胎”的角色,就认为“育儿主体”是女性。这一点上,男性们要反思,女性们也要反思。男性的反思,并不是要让男性去“十月怀胎”,而是希望女性在“十月怀胎”和“育儿日常”中,男性尽可能的协助,而不是只有做到经济方面的支持就可以。
而作为女性来讲,一定要知道,孩子是两个人的“共同产物”(基因,精神,关系)。所以,不要总觉得男性照顾不好孩子,将照顾孩子的重任独揽在自己手里。并且,只要有能力,也要在育儿的事情上,尽可能的支持家庭的生活开销。而不要以为,自己“十月怀胎”,就觉得自己“劳苦功高”,所有人都该哄着自己。
很多时候,所谓的“抑郁症”,虽然不是“矫情病”。但是却和“矫情思维”离不开。一个真正健康的人,随时都在构建面对各种失控。因此,即便生活没有按照自己的构想运行,也不至于太过“想不开”。从这一点上而言,对抗“抑郁症”最好的方式,就是要直面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幻想自己的生活。
于此,女性在面对产后“抑郁症”,不能被数据“吓怕”,或以“数据”作为托词,对家人过度依赖或过度消耗。很多女性在“怀孕初期”,就开始关注孕妇可能面对的各种困境。并且,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总是显得自信满满。而且,一些自以为是的女性,总觉得“让自己委屈的原因”,一定是“别人”不够好。
所以,在具体的应对措施上,就会显得很“对冲”。就比如面对“抑郁症”,自己很可能根本不会有抑郁的可能,但是因为各种“抑郁数据”的影响,就会提前给自己“设限”。甚至,将所有坏情绪的原因,都会归咎于“怀孕抑郁倾向”。这实际上,很荒谬。
这种结果的代价,非但不能很好的构建“育儿心态”,反而会让自己走向负面情绪的泥潭,并且也会将家人搞的“很疲惫”。所以说,对于“孕妇对抗抑郁症”的问题来讲,最重要的不是“担忧抑郁”或“害怕抑郁”,而是总把自己看得太弱,将生活看得太累。说到底,生活中都是小事儿,也都是大事儿,就看自己“怎么选”。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