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患者的潜在影像学标志被发现!| 学术前沿

文 / 医学界精神频道
2019-04-19 20:21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健康人群,未用药强迫症患者的小脑执行网络与情感网络种子区域与相应的大脑功能区域的功能连接均显著降低。

作者丨许婷婷

强迫症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地侵入性地想法、影像以及伴随的重复地仪式性动作。此前大量的影像学研究主要聚焦于强迫症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的异常改变,而较少关注小脑在其病理机制的作用。

既往研究多认为小脑主要参与运动及躯体平衡,近年来逐渐发现小脑也参与了认知及情感相关的功能调节,那么小脑在强迫症的发病中是否发挥了特定作用,目前少有研究试图回答该问题。

本研究基于Krienen和Haba 等人对小脑功能图谱的研究,选取了小脑对应的默认网络、情感网络、执行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内多个种子点,探索强迫症患者的小脑-大脑功能连接的改变。

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患者组与健康被试组的小脑情感、执行、默认及感觉运动种子区域分别与大脑对应的功能网络区域均存在着显著的功能连接,且两组的连接图式相似。

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健康人群,未用药强迫症患者的小脑执行网络与情感网络种子区域与相应的大脑功能区域(包括顶叶、颞叶、舌回及海马旁回等区域)的功能连接均显著降低。

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强迫症患者小脑执行网络种子点与顶下小叶之间降低的功能连接与强迫症状严重度呈正相关;而情感网络小脑种子点与舌回之间降低的功能连接与强迫症患者的病程呈显著负相关

本研究首次探索了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小脑-大脑的功能连接改变,为小脑在强迫症的发病机制中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这项研究可能为未来的强迫症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许婷婷、赵青医师并列第一作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王振主任医师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该研究结果刊登在Psychological Medicine(2018年影响因子:5.475)杂志在线发表题为 Altered resting-state cerebellar-cerebr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