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无为而治”
【周克平专栏】
家庭教育的"无为而治”
原创作者|周克平(国家开放大学南昌学院副教授,校长传媒专栏作者)
有了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便是一个问题。不管好,别人会指责,管不好,自己会自责。不管了,是问题,管不了,也是问题,管了不?还是问题。
问题多的地方,答案也多。一些人在为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发愁,一些人在为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的人发力。怎样教育孩子,教育怎样的孩子,各路人马,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的出专著高谈阔论,有的写文章发表观点,有的办班上课传导理念,有的耳提面命指点迷津,有的抱团取暖传授经验……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老师、专家、学者、过来人等,接二连三地站出来帮你出主意,解决问题。
有需求,就有市场,教育市场的买卖双方,好嗨哟,感觉到了人生的高潮,感觉到了人生的巅峰,好震撼,好夺目,好炫彩。
教育者嗨起来,受教育者嗨不起来。人们常说,再穷不要穷教育,再苦不要苦孩子。不要穷教育,也不要穷折腾教育,不要苦孩子,也不要苦了孩子的心灵。许多家长的焦虑,都在对孩子教育的折腾中产生,许多孩子的叛逆,都在家长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中发生。
家庭教育要在家里生长,莫在家外奔忙。一些家长把孩子上培训班补课当成了对孩子的家教,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学校和培训班的路上奔波。折腾来折腾去,家长钞票没少花,孩子的长进却不大。
有的家长说,我没读什么书,没上大学,没有高学历,没能力辅导孩子。理由一大堆,道理一箩筐,归根结底,认为教育孩子是家外老师的事,自己的孩子自己教不了。
这些教育不了孩子的家长,教训起孩子来却毕露锋芒,总是话没讲几句,口里的火舌就喷薄而出,以凶喝代替与孩子的对话,用巴掌压制与孩子的交流。久而久之,家长的恶言,换来孩子的沉默寡言,家长的棒喝,形成孩子的反抗心理。
家长不要以爱的名义,惯坏了孩子,更不要以爱的名义,吓坏了孩子。爱的温暖,莫在天边,要在眼前,爱的辐射,近不灼身,远不冰冷。
家长在功课上不会教孩子,或教不会孩子,这都正常,毕竟家长不是全能神,不可能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历史地理样样精通,更多的家长只有一技之长。成才教育靠学校,成人教育靠家庭。家教的重点不在培智,而在培志,让孩子:
志在健康
孩子的身体要健康,有了好身体,才有好未来。身心要健康,有了好心灵,做人处事,才不阴暗,更不阴毒,心中有阳光,身上有湿暖。
志在快乐
要会化解忧愁,消融痛苦,制造快乐。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自己终将痛苦,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才会和谐一片,快乐一生。
志在安全
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也要有不危害他人的意识,百年大计,安全第一。有了安全意识,才能走得更长远,更长久。
志在勤奋
再长寿的父母也管不了儿女的一生,孩子具备勤奋的品质,任何时候,都有事做,都有饭吃。勤奋加上学有专长,孩子便能活得更加精彩。
志在共情
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充分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共情能力不断增长,自恋自私的言行便会逐渐减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高不可攀,毫不利人,专门利己低到尘埃。利人就是利己,助人也是助己。损人不利己,最终害自己。共情,不仅关乎与人相处之道,更关乎助人,感恩,善良,仁爱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家庭教育可以"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管,而是顺应自然,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为时,踏雪迎春,
无为时,静待花开。
(本文为周克平老师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