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时间管理能力,拥有美好的未来

文 / 搬书回巢
2019-04-14 00:08

几年前,网上曾经流传一份清华学霸的时间表。从早上6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细致到每个小时,内容囊括了课内学习、兴趣阅读、锻炼身体、公益活动等,全面而又丰富多彩。

拥有时间管理能力,拥有美好的未来

这张表的主人叫马冬晗,当时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有近一半的课程都得到了95分以上的高分,荣获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除了成绩优秀,她还是乒乓球队、排球队的队长,担任学生会主席的职位,称得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拥有时间管理能力,拥有美好的未来

马冬晗和其双胞胎妹妹

马冬晗如此出色,卓越的时间管理能力无疑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既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很好地平衡了学习、爱好和休息之间的关系。

一本名为《忍住!别插手!合理安排时间》的书,就详细介绍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及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具体办法。

为什么孩子需要时间管理的能力

1、能管理好自己时间的孩子容易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今年年初,教育部特地发文,要求小学低年级不留课后作业,以保证每天10个小时的睡眠。

对于孩子来说,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孩子睡眠时间充足的话,第二天起床精神百倍,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不过,即便没有课后作业,有些孩子还是做不到睡够10个小时。因为他们总是磨蹭,吃饭、游戏,甚至睡觉前的刷牙、洗漱都占用了较长的时间。这其实就是没有时间概念的表现。相反,如果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孩子自然就能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2、能管理好自己时间的孩子给人靠谱的感觉,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讲陈太丘和朋友约好中午一起出门。时间到了,朋友没有来,陈太丘就自己先走了。一会儿,朋友到了,看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在玩,便问他父亲在哪儿。陈元方说已经走了。这个朋友很生气,抱怨陈太丘没有等自己。陈元方大声地说:“您与我父亲约好中午相见,您没到,这属于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属于没礼貌的表现。”

陈元方当时才7岁,都很清楚守时的重要性。一个不守时的人,也一定会给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无法托付重要的事情。

3、能管理好自己时间的孩子比较自律。

尽管知道遵守时间很重要,但作为家长,我们也都清楚,如果每天都得催着孩子“该起床了”“该吃饭了”“该写作业了”“该睡觉了”……那么日子还是会一团糟,孩子做事的效率不会高,情绪还容易受影响,年龄大一些的还往往不爱听,抱怨家长“唠叨”。

从前面马冬晗的例子也可以看出,能够做到管理好自己时间的人,也就能管好自己。认真做每件事,无论她做什么事情,致力于哪个方向,都能有所成就。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拥有时间管理能力,拥有美好的未来

这样做来帮助孩子掌握时间管理能力

明白时间管理的重要性,那具体该如何做,来帮助孩子拥有时间管理能力呢?

1、建立时间概念

想要管理时间,首先需要有时间概念。

先从认钟表开始,知道现在是几点几分。早上出门前跟孩子说:“7点10了,该上学了。”晚上说:“最短的那根针指向9,比它长一点儿的针指向12时,我们就要刷牙睡觉了。”经常和孩子念叨这些,他就会知道如何认钟点了,了解时针走一格是多长时间,分针走一格又是多长时间。而且清楚,我们的生活和时间是有关联的。这就具有了初步的时间概念。

通过看日历可以知道是几几年几月几号,了解二十四节气能够分清一年四季。这样就可以帮孩子建立起更加全面的时间概念。

2、感受时间

时间是永不停歇的。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里对于时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都会觉得小时候时间过得很慢,但是长大后时间就过得很快。这并不是错觉,而是和人大脑里的海马体有关。

海马体负责将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它会影响人对于时间的感觉。小孩子对于遇到的任何事情都会觉得很新鲜,海马体就会频繁发出记忆信号,发的次数越多,事后回忆时就感觉这个过程越长,因此小孩子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拥有时间管理能力,拥有美好的未来

即便年龄没变,做不同的事情时,人们对于时间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孩子看动画片时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半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而如果让孩子读半个小时的课文,或许就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了。

在孩子做事情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感受具体的时间。做之前,让孩子估计一下会用多长时间,同时用钟表标记开始的时间,或者是借助沙漏这样的工具开始计时。完成后,看看实际用了多长时间。

这样做,孩子就对于时间长短,以及自己做事的速度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有助于下一步对时间进行规划。

3、规划时间

孩子对时间有了基本的概念,明白10分钟和一个小时的区别,也大致了解自己做什么事情需要多长时间,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进行时间规划了。

先要学会给时间分段。比如下午4点钟放学回到家中,到晚上9点睡觉,一共是5个小时。将这5个小时分成几段,有的用来做作业,有的用来玩游戏,有的用来看电视,有的用来吃饭,有的用来做睡前准备……

接下来是列清单,让孩子把要做的事情分为“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像上面列的做作业、吃饭和睡前准备就是“该做的事”,而玩游戏、看电视属于“想做的事”。明确了这一点后,让孩子把这些事情进行排序,计划先做哪项,再做哪项。然后在执行过程中,可能这个顺序还需要调整。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清楚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与排序的关系。

观察马冬晗的那张表,也可以发现,其实她是将一天的时间大致分成几个部分:起床后锻炼、早饭、预习;上午上课;午饭;下午上课和练习;晚饭;晚自习。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针对每天的课程表及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调整。如此周密又严谨的时间表肯定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从小进行锻炼,并不断修正才能达成。

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时,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不要忘了,这本书叫《忍住!别插手》。因此,尽管我们介绍了家长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办法,但并不是要家长横加干涉,强求孩子一步步按照家长规划的来做。而是应该有耐心地指导孩子进行,一开始可以多提建议,但要逐渐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碰壁、修正,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首先,家长要有耐心。

即便做好了计划,孩子执行时往往也不能做到位。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催。催多了,造成逆反心理,反倒没法进行下去了。应该是让孩子面对自然后果。

比如本来说好晚上9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但是晚上孩子贪玩,迟迟不睡,早上起不来,迟到了。这样的事情有几次,孩子自己就会调整上床睡觉的时间了。

其次,要宽容,允许孩子犯错。

一开始孩子很容易分不清“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对于孩子来说,可能玩游戏属于“该做的事”。家长不要急于去纠正,让孩子先执行一段时间。当他把玩游戏放在优先位,挤占了些写作业的时间,第二天交不上作业,挨老师批评了,就会发现在时间安排上的问题了。

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比家长直接指出来要求修改,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沟通时注意态度。

如果家长真的发现孩子的计划有比较大的缺陷,根本无法执行。沟通时不要指责他,类似“我早就告诉你”“都说了多少遍了”“我就知道会这样”这样的话,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交流无法进行。

这时,家长应该语气和缓地提醒孩子,计划是不是行不通,是否可以考虑其他方案。如果因为前一项任务用时太长,不要责备他。家长尽量不要去干涉孩子的安排,但是可以提醒时间快到了,如果孩子预估所需的时间与实际出入太大,可以调整时间规划。

赶快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开始,帮孩子养成好习惯,拥有时间管理这个受益终生的能力!

搬书回巢,有书智库领读达人,新浪微博认证书评人。图书编辑、网络编辑、运营编辑……这么多年,兜兜转转还是和文字打交道。我愿搬书回巢,助你师逸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