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宠物背后透露的年轻人心理健康需求|UNU原创

文 / UNU智能
2019-04-12 20:08
空巢宠物背后透露的年轻人心理健康需求|UNU原创

继空巢老人和空巢青年之后,又一空巢物种横空出世——空巢宠物。这一代年轻人,曾经砸钱养老人,如今砸钱养宠物。看上去,这些付出像是在为情感买单,然而实际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自我焦虑的安抚呢?

空巢宠物背后透露的年轻人心理健康需求|UNU原创

日常的吃穿用度、买房的长期目标、户口的迁移、成家的压力、自我的理想实现堆积在一起,我们需要一个深夜能自说自话的倾听者,我们需要情绪泄洪时能抱在手心里的陪伴。于是我们有了宠物。

但与此同时,我们的时间被工作剥夺,被循环的工作压力占据,我们只能在需要宠物的时候让宠物陪主人,却无法尽到在它们需要时陪伴它们的责任。于是生于情感需要,迫于现实无奈的空巢宠物诞生了。

越来越多的独居年轻人都在家里养着一只小宠物,然而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宠物应有的陪伴。毛茸茸的小可爱们每天只能眼睁睁看着主人早出晚归,它们成为主人的心理营养寄托,同时也体现着现代人无尽的心理焦虑。

现在我们常说,如今的年轻人究竟有多脆弱呢?可能就是加班回家拧不开瓶盖的一刹那,可能就是拖着病体在沙发上够不着茶几的遥控器,可能就是陌生人的一句无心之言,所有日常里的委屈在一瞬间化为洪水猛兽,心里那道防线一下就塌了。眼泪是这样流出来的,情绪是这样爆发的,甚至病痛就是这样找上门的。

巨大的生活压力让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所有人的表面荣光背后都藏着无数的苦闷艰辛。对于那些独自奋斗的年轻人来说,更是这样。

空巢不过是物质条件不足以支撑情感生活的表现,而其深层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已经无法独自释放焦虑了。

心理健康建设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然而我们之中,真正能为自己做好情感疏导和心理维护的人寥寥无几,对心理健康的无意识和无能力,或许才是现在年轻人最大的健康病症。

据2018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当前中国城镇居民73.6%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达16.1%,而心理健康的人仅占10.3%。

心里不健康让我们产生了性格缺陷、情感缺陷,导致了恶劣的社交关系、智力的落后甚至变态的想法,当心里不健康得不到解决,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畸形和危险。

面对这个时代独有的生存和生活困难,呵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生存能力。

高压之下,身体可能不会生病,但心灵比身体更脆弱,它的病症也更难被发现。所以对焦虑的排解、对情绪的处理、对压力的反应、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称得上健康呢?不是我们如今大规模采用的“技术性发泄”,不是把所有的重担都承担之后间歇性的歇斯底里。说得笼统一些,是追求自我实现的底层思维,灵活且平衡的处世哲学,逆境中的强韧性,以及能享受生活的能力。

对每个人来说,心理健康是不可复制的。唯有我们对自己给予足够的关心爱护、足够的思想建设和心灵呵护,健康的心理状态才会随之而来。

社会是个大集体,数量的庞大导致了行动的缓慢。身处其中的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仰仗着福利的到来才开始给自己谋求福利。年轻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等大规模的针对性医院建起来了、大批的心理医师上岗了再来亡羊补牢。

面对无尽的心理焦虑,面对心理的亚健康状态,我们要“治未病”。今天诞生了空巢宠物,明天还会诞生空巢机器人,后天还会诞生空巢智能房间……

物品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懂人性,在身边的一切都在向着智能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心理健康不能落下。

一颗健康的心,才能承载复杂而美好的人生。

UNU原创组出品

更多智能健康优质内容欢迎关注|微博“UNU智能健康”|公众号“UNU智能”|知乎“UNU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