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父亲的5句遗训,让我受益终身(值得收藏)
初中时,我们都在课本里读过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因为那时太过年轻,对这样一篇文章的感触往往过于肤浅,几十年后,当我们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时,父亲也渐渐老去了……
回顾过往点滴,在我们的成长中,父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父爱虽然不如母爱般直接可以体现出来,但父爱是严肃、刚强的、博大精深的。父亲从男性的角度,给予孩子坚强、自立、自强、自信与宽容……
1
李嘉诚:父亲遗训——求人不如求己
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先生一度经商,失败后回家乡教书,最终在地方教育上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所。李云经先生是一个敬业的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教育那种传道与授业解惑集于一身的教育家。李嘉诚在童年因此受到很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也许对李嘉诚的人生境界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其父亲李云经先生了。李嘉诚年少时曾在半夜醒来,看见父亲仍在灯下批改学生作业的背影,这件事给李嘉诚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李嘉诚多年以后多次谈及此事看,父亲及其行为已成为一种象征。父亲和那一场景是对李嘉诚人生境界最有力的挑战、警示和支撑。不能只为名利,只做一个名利之徒,人生在世,有可能成就一种高尚的境界。
1943年冬天,李云经病重,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李云经知道未成年的儿子未来更需要依靠亲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多的依赖心理,因而留下了“贫穷志不移”、“做人要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等遗言。
父亲的熏陶和遗训,李嘉诚永志不忘,时刻铭记在心,并伴随他一生的风风雨雨,使他终身受益无穷。
李嘉诚说,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日子里,我有韧性,能吃苦,因为我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努力工作,努力向上,再加上忠诚可靠,因此一路进步,薪金也一路增加。
2
父亲为任正非打下做人的根基
很少有企业家像任正非,声名显赫又沉默如谜。
这位指挥着18万人的70多岁男人,身上有很多标签:低调、勤奋、目标明确、危机感。对很多传闻,他从不否认也不澄清,只是脚踏实地去经营,并和外界保持距离。但他却多次提到,能走到今天,是深受父母价值观的影响。
任正非曾写过一篇文章《我的父亲母亲》,他的父亲任摩逊1931年进入北平民大经济系就读,求学期间正值日本入侵东北,救亡运动高涨,他和很多热血青年一起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后来回老家,在一所专科学校教书,当了许多年校长。
1944年任正非出生,父亲为他起了一个颇有禅意的名字——任正非,“正即非,非即正”这六个字浓缩了父亲几十年的人生感悟。两年后,任正非的大妹妹出生,起名为任正离,“正非”“正离”实际上反映了父亲的一种人生哲学。
从幼时起,父亲就给儿女们种下了一颗种子:不要被自己的“是非观”误导,别被狭小的自我圈子束缚,生活有无限的可能。不随主流,但心里要有主流。离开主流,才是推动主流。这在任正非后来的人生、事业中得到验证。
任正非读大二的时候,“文革”爆发,父亲被关进了牛棚。任正非扒火车偷偷回家看望父母。半夜步行十几里回到家里,父亲见到他,来不及心疼,让他明早一早就走,怕人知道,影响儿子前途。
第二天大早任正非临走时,父亲脱下自己的一双旧皮鞋送给他,并特别叮嘱:“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你要有自己的绝活!”
蹲了十年牛棚的父亲出来后,二话没说出任中学校长,一直干到75岁才退休。
“他希望我们珍惜时光,好好干。我为老一辈的政治品行自豪,他们从牛棚中放出来,一恢复组织生活,都拼命地工作。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计荣辱,爱国爱党,忠于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一代人、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人学习。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但一个人奋斗的意志不能动摇。”在父亲身上,任正非看到了对待挫折的勇气与倔强。
“物质的艰苦生活以及心灵的磨难是我们后来人生的一种成熟的宝贵财富。”创业很少是富家公子的选择。创业太艰苦,太容易中途放弃,更适合没什么退路的人。任正非说,当年是硬着头皮才坚持下来,“不努力往前跑就是破产,我们没有什么退路,所以只有坚持。”
3
柳传志:父亲要求我做一个正直的公民
柳传志说:“父亲对我影响很大,我始终不能忘记他曾经对我说的话,‘不论贫富或者职位高低,我只要求你做一个正直的公民。一个人有两样东西谁也拿不走,一是知识,二是信誉。’”
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年轻时曾参加过革命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投身金融业,曾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银行等单位供职。1984年,63岁的柳谷书创办了香港中国专利代理公司,之后又创办了柳沈专利事务所,还挽救了奄奄一息的香港法律服务公司。
父亲的这些经历对柳传志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影响。
在做人方面,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行影响着柳传志在工作中奉行的“信誉至上”原则。柳传志的父亲是一个极重信誉的人,在开会不迟到这件事上,他一贯身体力行。什么时候请人吃饭办事情,从来守时守点,说出去的话一定要做到。受父亲的影响,柳传志也成了出了名的守信人。
2007年,柳传志被温州商界邀请去参加“交流”。当柳传志乘飞机赶去时,正遇上暴雨侵袭温州。于是,柳传志被迫停留在上海,而到温州的飞机最早也只能等到第二天早上了。柳传志担心飞机再延误就会耽误参会,所以他就搭上“公务车”连夜赶路,最后柳传志准时赶到了温州。当他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时,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竟然激动得热泪盈眶。
另外,柳传志回忆,父亲家庭观念也很强。柳谷书生性耿直,一生坎坷,母亲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支持他、鼓励他。无论生活多么艰苦,母亲从不抱怨。父亲在外边精神矍铄,指挥千军万马,回家后也不忘关怀体贴母亲。
结婚60年的“钻石婚”纪念日,柳传志的父母并排站着,颤颤巍巍地吹着蜡烛,这一幕,让身为子女的柳传志百感交集。
4
马云:父亲让我去做感兴趣的事
马云的父亲是在我国曲艺界堪称元老级人物——马来法,自小就对曲艺有着浓厚的兴趣。马来法推出了一批批优秀作品和曲艺新人,最有代表性的是绍兴莲花落,像胡兆海、倪齐全、翁仁康等等。
据报道,马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马来法去学校参加家长会,发现有两个孩子在台上说相声。仔细一看,其中一个孩子就是马云。现在,虽然马云工作非常忙,但受父亲影响,他有空的时候仍喜欢听听京剧和昆曲,打打太极拳。
马云曾经连续三次参加高考,前两次落榜后选择复读,直到最后被杭州师范录取,而马来法正是全家唯一没有反对马云参加高考的人。
高考落榜后,见马云意志消沉,马来法悄悄找关系,让他替杂志社蹬三轮送书,沉重的体力劳动让马云渐渐麻痹掉高考落榜带来的痛。后来,马来法却像是一把铁锹,刻意铲凿马云高考落榜的痛处,对马云说:“你每天踩20多公里路来来回回都不累,为什么就不能再走一遍高考的路呢?”
提到自己的父亲,马云说道:父亲是影响我一辈子的人,用几十年的父爱一铲一铲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真相——发掘出你的兴趣,去做你感兴趣的事,再把它变成你的特长,最后让你的特长发挥最大的潜能!
。
那是什么让他从“笨小孩”变成了励志偶像?父母所相信的这三点教育理念,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真正的改变了他。
1.尊重孩子的想法
布兰森的父亲是一名律师,他十分重视孩子的意见,认为孩子的意见跟成人的一样重要。所以当他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太有顾忌,就算是很高深的话题也照聊。
父亲经常需要把案件带回家处理,他不是躲在书房独自工作,而是选择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听取他们的想法。案件所涉及的内容从色情文化到毒品合法化,什么都有。那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呢?
布兰森说:“我们有时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只是很认真地参与讨论罢了,因为我们的父母希望我们有主见。”
2.告诉孩子,内向是一种自私
布兰森的父母还会通过体力活动和社交活动,来磨炼孩子的品质。
跟大多数四岁小孩一样,那时的布兰森性格也十分腼腆。家里只要有大人来,他就会躲在母亲的身后,特别害怕。针对这个问题,布兰森的母亲说到:“我和布兰森的父亲不允许孩子有腼腆的一面,我们告诉他们,腼腆就表明你只考虑自己,无论如何你也要想办法远离腼腆。
你可以思考自己能做什么让对方更放松,让对方更舒服,有必要的话给他们一块糖都可以。你做什么都可以,就是要记得忘掉自己。不要只考虑自己就可以改变内向的性格,这很管用。”
3.客人的需求,永远先于我们自己
他们家热情好客,所以总是有很多客人,布兰森说:“我们从小就知道客人的需求永远先于我们自己。”这也是为什么之后他的事业能够做那么大的原因吧,时刻把顾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