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需要了解来访者的认知歪曲

文 / 十八点心理
2019-04-09 20:18

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治疗的整合。行为治疗比较早,上世纪20到30年代,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认知治疗是上世纪50到60年代发展出来的。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个范畴,而不是一个流派。比如有艾利斯的ABC理论、图式治疗、接纳和承诺治疗等。目前最主要是用在情绪障碍和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如何理解情绪障碍?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感受。情绪不好,怎么解释他的情绪不好?

大多数人认识里面,会认为我们的情绪和感受是事件引起的,是事情决定了我们的感受。还有人认为是我们的态度影响、行为影响。决定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比如说班级两个学生都考60分,但是两个学生的情绪反应是不一样的,一个学生会难过,一个学生会很开心。事件是一样的,但是事件的意义不一样。

决定我们感受的情绪的不是事件的本身,是我们当事人如何赋予这个事件的意义。同样两个男孩子去追求同一个女孩子,一个男孩子去追求一个女孩子,邀请周六晚上吃饭,结果女孩拒绝了,这个男孩子可能觉得选择的时机不对,可能她有很重要的安排;另外一个男孩子邀约吃饭也被拒绝了,他会觉得自己不受任何女孩子喜欢,自己是很差的。

每天我们都在建构现实,然后赋予现实的意义。比如一个来访者失业了,他的情绪很失落,我们要问失业了对于来访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认知行为治疗师很关注去寻找生活事件,去尝试了解来访者是如何赋予这个事件的意义,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对同一个事件看待方式是不一样的。之所以有情绪障碍,问题不是看待事物的看法,问题在于看待一些事物是过分的僵硬、过分的极端。对待事物的看法永远不止一种。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看法,从不同角度看才会让事物了解更全面。

当我们体验情绪痛苦时,我们处理信息过程会有认知歪曲。

认知歪曲是状态依赖性,来访者出现情绪抑郁焦虑的时候,他的处理信息就会产生偏差。很多的认知歪曲对来访者有加重情绪障碍的症状。一个人患抑郁症情况会很复杂,比如有基因、生物学因素、性格因素、环境因素,一个人产生抑郁是多因素造成的。

认知行为治疗更多的是关注维持持续加重来访者情绪障碍的问题。

维持加重来访者情绪障碍问题的就是认知歪曲。有些学生说每次考试我都要考第一名,这种看问题的模式是一种癔症,或抑郁症。很多人平常是正常的,但是遇到一些挫折或者某一个事件时,他们的认知歪曲就会被激活,从而加重情绪障碍。

比如有一个人进行演讲,他自己认为讲的不好,这就是草率做决定。比如读心术,一个人没有任何根据条件下去揣测对方的心思,这也是一种认知歪曲。贴标签是一种非黑即白,这个世界上没有废物,猪浑身都是宝。来访者说他自己是废物,那就让来访者描述一下什么是废物?

认知歪曲是一种处理信息过程的歪曲,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模式是建立在我们的神经回路上,这些神经回路形成取决于早期的人际互动上。新的人际互动可以重新塑造新的神经回路,很多治疗是来访者能够识别认知歪曲。

痛苦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看问题的方式,潜在的认知歪曲被激活,是受到情绪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