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保持随时可以让自己心灵康复的能力

文 / 十八点心理
2019-04-04 16:23

当下的每一个善念都是我们接下来一系列善念的起点。每个人都有慈悲之情,在慈悲中去接触美的体验,接受美的生活。从而去真诚、赞赏、接纳和共情身边的每个人。促进来访者生生不息的生活。

每个来访者本身的问题都是带有结构的,当这个结构出现问题的时候,咨询师就需要去解构。比如说很多来访者都是比较自卑的,那么自卑情结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演变成对自我的否定。就会对很多事情不敢去做,很多话也不敢去说。慢慢地随着时光流逝,自己的精神世界就会出现困扰,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去支撑自己了。

一个人失去心灵康复的能力,那么接下来就对生活失去了足够的热忱。每天就会活在挣扎之中。比如有一句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么就是开始这个人是对蛇的害怕,慢慢演变成只要跟蛇的模样相类似的,都会感到害怕。这种害怕其实已经产生了一种泛化,对自我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个生活故事并不仅仅就是一个生活模式,还会有其它类型的生活方式,这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会。当来访者钻进死胡同里,那么咨询师就需要扮演一个开拓者,去帮助来访者打开他们的另一个世界。重新建构一个新的世界。

知识不像物品,可以从这个传递到另一个,需要本身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从而再去接受其它的知识体系。学习新知识是需要从旧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学习,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知识不是属于某一个人拥有的,知识是通过做出来的,奋斗出来的,努力出来的。知识是通过认知者彼此之间的沟通产生的。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需要通过后期的学习、教授、传递才能获得新的知识技能。

叙事心理治疗认为个人所知觉的现实是由建构主义产生的,个人建构出来的现实是有很多的选择性,那么咨询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呢?

咨询师需要很清楚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产生固化的、如何影响来访者的心里的。这时候需要来访者具有足够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从而帮助来访者澄清问题、解释问题。

我们人类具有概括化和走捷径的心理特性。当我们对于某一件事尝过几次甜头,就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去机械地重复性地老生常谈这些固有地经验,从而减少了很多地反思自己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