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引发“家庭教育”话题,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文 / 情报妹
2019-03-29 16:09

爆款热剧《都挺好》成为网络热议话题。此剧从豆瓣8.6分掉至7.9,原因可能是网友对苏大强的“作归善”、苏明成的“浪子回头”等“大团圆”式结局不满,以及人设过于奇葩。阿耐原著中的结局,可能更现实一些,虽无多少泪点,但延续了生活的惯性。这里,不展开讨论剧作本身,只对显现或隐现的家庭教育问题作一探讨。

《都挺好》引发“家庭教育”话题,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影视剧是现实生活的投射,集中呈现的是生活的结果。然而所有的果,都必有因。这个因,这是家庭教育。

《都挺好》引发“家庭教育”话题,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1.父亲的角色

苏大强让老戏骨倪大红着实火了一把。你有多恨苏大强,你就对老倪的演技有多敬佩。这个角色是部分中国父亲的代表:懦弱,自私,无担当,无限作。城乡多少家庭产生的所谓“不孝”,多是做父亲的在子女青少时代未能尽到责任且家庭教育缺位的缘故。

《都挺好》引发“家庭教育”话题,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我的学生中常有孩子与我谈及父亲角色问题,有的逃避责任,有的因离异未能及时尽到义务,有的将孩子的成长视为“自然而然”懒得花心思与孩子沟通。这些常见的问题,都是父亲的角色没有扮演好。

《都挺好》引发“家庭教育”话题,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倪大红扮演好了苏大强的角色,但苏大强未能扮演好父亲的角色。电视剧里主要表现苏大强的各种作,但苏大强的成长也值得探究。他是50年代中期生人,城市户口,或许因为自己比较弱,娶了农村户口的赵美兰。赵美兰长得漂亮,还会护理,本身并不喜欢苏大强。然而一个农村的女孩,想拥有城市户口和工作,通过婚嫁的方式可以实现。此外,还有一处隐线,即赵美兰的弟弟也要进城。这就可以推测,当时赵美兰的母亲也是“重男轻女”,是为了儿子也就是后来讹诈苏家的“舅舅”,才给女儿施压并同意嫁到苏家的。也就是说,赵美兰的父亲(剧中未显示)也是个“不知去哪儿”了的角色。赵美兰在这种情况下,为改变身份嫁给苏大强,但心有不甘。这是婚姻埋下的隐患。

《都挺好》引发“家庭教育”话题,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苏大强呢?娶上美娇娘,做了父亲。然而,本身能力有限,没啥专长,只能在小学图书馆当一个根本不受人待见的管理员,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很低,社会认同感和家庭贡献率都比较低,加之赵美兰本身就不爱他,所以只能贡献房子、工资,但没有家庭教育的话语权,连给幺女苏明玉买个习题册都没办法。

《都挺好》引发“家庭教育”话题,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然而,这些都不能成为苏大强的借口。从原生家庭的思维、行为惯性来看,父亲的行为会在潜意识里植入到子女的思维模式中。明玉从小离家自己打拼,免除了这种灾难,但明哲和明成其实从不同侧面继承了父亲的软弱:兄弟二人都怕老婆,当明成言及自己下跪时,有一个镜头显示明哲手抚膝盖从身体语言上表示理解。明成表面打架斗殴气势汹汹,然则那是另一种恼羞成怒的懦弱;明哲大包大揽想把苏家事情搞定,最后不得不屈从小家的压力抽身回美。

同时,两个儿子的能力也随了父亲。老大清华毕业再上美国名校,但在美国并非想象那样美好,失业后还是明玉暗中帮忙找的工作。老二也是重点大学毕业,因一直啃老能力也没锻炼出来,不然怎会智商为零中了毫无悬念的投资圈套?这个圈套与苏大强投资互联网金融并无本质区别。

父亲的角色,是天。天有高度,有容量,有担当,最主要的是作好表率;天是太阳,有热量,有能量,能将温暖送达子女的内心。

若父爱缺乏或父亲的职责未能完成好(如离异或丧父),则需要寻求师长的帮助。《都挺好》剧中的苏明玉偶遇老蒙,老蒙则替代了父亲的角色,在商业实战中教会了她如何做一个职业经理人和营销好手。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尹传高教授认为,“现代学徒制”将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师父带徒弟不仅可以用“传帮带”的方式解决“道与术”的问题,还能有效补足个人成长中父爱和父亲职责履行不到位的短板。

《都挺好》引发“家庭教育”话题,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2.母亲的角色

《都》剧里的苏母赵美兰的镜头不多,几乎都是在“爱大宝,护二宝,恨三宝”。很多年轻一代很不理解:同为女性,为何苏母如此恨明玉?就如明玉反驳的那样“不爱我为何要生下我?”这个看似不合情理的故事,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广泛存在。

重男轻女,根源在于“养老”的问题。在养老体系并不完善的过去和当下,很多父母仍然被“养儿防老”的枷锁套牢。且不论真正老了之后究竟是谁在养老,只说这种心理首先存在于母亲的心中。女人天生缺乏安全感,像赵美兰这样的女人尤其缺乏——她的母亲安排她入城并拖带弟弟进城的残酷记忆,让她深切感知只有男子方可自由选择,女孩是无法选择的。这种心理动因在狭小的思维认知空间内,是一种生存经验,根深蒂固。所以,老大要出国,想都不想就卖一间房;老二要结婚成家,也可以卖房。至于三女儿要上好大学,没必要,因为这种投资在她看来无异肉包打狗。

当然,只是“无回报”或许不能让一位母亲如此决绝。更深一层的原因,剧里有显示:在赵美兰已经成为工作稳定的护士后,一位在上海的医生提出可以调她到上海且要与她成婚。赵美兰只是出身农村而已,她的美貌和护理专业都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她想重建自己的幸福(人们往往将能满足自己欲望的事物视为幸福)。她知道,在苏大强面前,她想离婚易如反掌,老大老二大不了一人一个,进军魔都、成为医生夫人的美好愿景点亮了她的激情。可是,当时她已怀上了明玉(这里整不明白的是就算明玉30来岁,1988年时计划生育难道没有在苏家执行?而且,作为护士的苏母难道不懂避孕?),等这个孩子生下来,上海医生激情减退怕负担麻烦,这场美梦随之破碎。于是,在潜意识里,苏母认为明玉是不吉祥的,是个拖累,害她未能实现命运的转折,哪里会去想生养明玉完全是自身的决定和责任。

《都挺好》引发“家庭教育”话题,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这种心理是不自觉的。《都》剧里石天冬规劝苏明玉时用了郑庄公的故事,其实就是古文《郑伯克段于鄢》,讲的就是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生他时难产,产生心理恐惧和厌烦,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老二共叔段身上,在后来传位不成之后,纵容老二夺权,结果老二造反兵败,武姜被囚,郑庄公发誓永远不见母亲。后来,郑庄公又反悔了,就挖了个地道与母亲相见,母子大团圆。

我少年时读这则故事深信不疑,但人到中年,认为这是古人崇尚孝道之故,方有这种“变通”处理故事的方式。世间最深的伤,不是源于外部,而是源于内部特别是来自母体。母爱是爱的源头,也是情感的起点,母亲的偏爱已是剥皮之伤,母亲的背叛则是剜心之痛。有时,爱与和解更多是由于外部的压力,抑或群体生存中必须的妥协,但水源一旦污染,下游排污去污岂能正本清源?

因而,《都挺好》剧虽强行让苏父患失忆症找回一点父爱,但母爱即使苏母存世亦难消弭。一个孩子来到世间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妈妈,所以负责任的医护人员都会将刚出母体的婴儿贴在母亲的皮肤上,形成最初的记忆和最牢固的安全感。设若母亲在心理上排斥孩子,那么这种伤害是对人生之初情感原点的完全抹煞。或许,这个孩子在遭受挫折或重创后成就了所谓的事业,获得了豪宅名车甚至名望,但有可能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将一直拌随TA走入墓穴。

母亲的角色,是地。地有厚度,是源泉,是爱的起点。一个家庭如同一个世界,天空或许会变,但大地不能变;日月可以交替,大地无法更换。因此,做母亲至少不能偏心,必须将不良的家庭教育惯性结束在自己这一代,在给予子女爱的同时还要创造历练子女的机会,一碗水端平。

做一名好父亲,可以影响一代;做一位好母亲,则可影响三代。这是因为厚实的大地能孕育出姹紫嫣红,也会散发出巨大能量,影响后代的思想观念,奠定家族的情感底色。

明玉把父亲骂住院的那一刻,父亲见鬼似的指着她:赵美兰……这一刻,明玉陡然明白,她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母亲,那个她从内心厌憎的女人……或许,苏明玉在与石天冬结合后,会用下半生重塑自己。但这条道路仍然极为漫长。

《都挺好》引发“家庭教育”话题,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3.子女的救赎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正如没有完美的子女。人生的所谓奋斗,除了创造价值,还须建设情感。遇到好父母,珍之惜之;遇到问题父母,亦要以自己的能量,重建家庭生态。因为,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更清楚到哪里去。

《都》剧里,苏家三子女都在完成自己的救赎。作者写的三个名字挺有意思,哲、成、玉。明哲无哲也无智,最后知道自己能力匹配不上欲望,退守小家,是自我认知的升级;明成无成也无志,最终醒悟母爱纵容害了自己,参照舅舅的惊心盘剥,细思极恐,选择南非历练;明玉是玉也是金,深刻认识到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就没有足够的尊严,苏家的一地鸡毛最终还是靠她的实力收摊。

所以,无论受到宠爱还是伤害的子女,都必须明白:母亲给予的一切,不可能尽善尽美,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计较,多一些豁达。受到宠爱的,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认识到轻易得来的东西基本没有价值,只有苦心孤诣创造的东西才真实而有后劲;受到伤害的,绝不能将这种伤害延续到下一代身上,重新学习和认知家庭教育的本质,同时要认识到成长中内外部的挫折和困境都是人生常态,接受并努力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扎实的经济基础巩固上层建筑。

做子女在成人之后,不宜跟父母较劲,追索对错。纵使你是老板,可以开除你的员工,但无法开除父母。什么断绝关系、封死财路、老死不相往来等极端的想法做法,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先让自己变强大,有实力,自然就拥有话语权,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就会提高。《都》剧中明玉若无超出两位哥哥N倍的财力,那些烂摊子根本无法收拾。

说到底,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建设好自身且各守其位,努力塑造好自己的角色,同时要学习一点现代家庭经营之道,遇到问题有法子解决,而不是粗暴耍横、以老卖老;子女则要努力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创造财富的同时着眼未来抓好孩子的教育,让那些家庭教育的糟粕终结在这一代,以阳光的心态开启家族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