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斯汀·比伯宣布暂别歌坛?他怎么了?|长期抑郁是什么

文 / 知我心理学
2019-03-28 14:09

昨天,Justin Bieber宣布暂别歌坛。要知道,这位少年成名的超级流量明星,目前在全世界有超过一亿的粉丝。但他却要离开这么多关注他的人,理由是:要专注地治疗抑郁症。


贾斯汀·比伯宣布暂别歌坛?他怎么了?|长期抑郁是什么

他发布了一条这样的消息:

“在整个少年时代和20岁出头的日子里,我都在巡回演出。我意识到上一次巡回演出时我并不快乐,你们大概也看出来了,而情况本不该如此。你们花钱来看一场本该能量满满的演唱会,但我却无法打起精神来。

想很多人一样,我的人生也一直在寻找、摸索、尝试、犯错。现在,我专注于修复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好让自己不要崩溃瓦解,好让我能够维持婚姻,进而成为一位合格的父亲。

音乐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但我的家庭和健康更重要。我会尽快带专辑回归。“

事实上,这位音乐巨星的抑郁症从2016年就开始了,从那时起,他就因为精神不济和不快乐取消和粉丝的见面和巡演。14岁起就成名的人生,让他经历了大起大伏,他曾经打架、酒驾、私生活混乱、并且物质成瘾。这样的他,现在终于决定停下来,给自己时间从抑郁症中康复。

对一些人来说,他们的抑郁情绪可以是很长期的。我们借此机会向大家科普“长期的抑郁情绪”

每个长期抑郁的人,体验到抑郁情绪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些人的情绪波动会比较大,状态好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抑郁,但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非常剧烈;也有一些人,则是感到更长期的低落。

长期与抑郁为伴的人,可能符合周期性抑郁症、或者持续性抑郁障碍(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PDD)的诊断,也有可能什么诊断都不符合,只是人格特质上不太容易感到高兴。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在长时间里,反复出现的抑郁情绪,都会给人带来一些特定的影响。

贾斯汀·比伯宣布暂别歌坛?他怎么了?|长期抑郁是什么


长时间和抑郁感相处是什么感觉?


觉得空虚,感受不到任何情绪。“什么也没有,什么都感受不到。每天、一整日、什么感觉也没有”(Knightsmith,2015)。

生活对他们而言好似梦游,他们足够清醒到可以与人交流,但同时感觉生活并不真实,就像在做梦一样毫无意义。他们活得好像自己生活的“局外人”。

但是这不代表长期抑郁的人不会快乐。在某些瞬间、或者一段时间里,他们会突然感觉一切又“真实”了起来,好像回到了没有抑郁的时候。

也有人误以为当自己抑郁时不应该感到开心,于是当他们觉得心情很好时,他们反而会愧疚,或者觉得自己的抑郁果然是假装的(Knightsmith,2015)。

抑郁会引起自杀的念头。部分长期抑郁的人与长期对自杀的渴望感相处。刚开始时,自杀的念头可能会吓到他们,但是随着时间过去他们已对此习以为常,并且学会了在每次很想自杀的时候,试图找到继续活下去的理由(Borchard, 2014)。


贾斯汀·比伯宣布暂别歌坛?他怎么了?|长期抑郁是什么


长期抑郁会给我们留下“人格伤疤”


抑郁会改变一个人的人格吗?有研究支持了这个说法,认为抑郁发作会改变一个人的人格,并且这部分改变会导致以后抑郁更容易复发。这种改变被称为“人格伤疤(personality scar)”(Rosenström, 2015)。

伤疤理论的提出是由于人们注意到,比起从没有患过抑郁的人,曾经抑郁发作过的人在将来也更容易再次发作抑郁(Wichers, 2010),就像受过伤留着伤疤的地方,下次也会更容易受伤一样。

那,这种伤疤究竟是什么呢?

研究发现,抑郁发作后,人们“回避伤害(harm avoidance)”的程度会增加(Rosenström, 2015)。伤害回避程度较高的人会更神经质、对让人不舒服的刺激反应更激烈。并且即使在安全的、支持性的环境中,他们依然会感到害怕,这种下意识的“感到世界很危险”的感觉不受自己控制。

同时,他们应对外界刺激时也会表现的更消极,更容易感到疲劳,也相对更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

研究者认为,之所以伤害回避的程度会上升,是人们患病后的适应性调整(Rosenström, 2015)。

当我们在抑郁的时候,生理和心理状态不佳、应对危险的能力有所下降,于是会自发采取更谨慎的态度来应对外部环境,也会对负面的刺激更加敏感,这些原本是为了更好地自保。

但事实上,这种变化反而使得人们更容易抑郁。以社交为例,抑郁症患者会过分担忧社交时被拒绝带来的痛苦,一方面,痛苦给他带来的感受会更强烈;另一方面,对痛苦的担心会让心情更糟。

于是,TA自发地将自己和他人隔离开。而这种自我隔离带来的孤独感反而加重了抑郁(Steger& Kashdan, 2009)。


贾斯汀·比伯宣布暂别歌坛?他怎么了?|长期抑郁是什么


当你用微笑掩盖抑郁,这是有害的


微笑是美好的。然而,对那些微笑着的抑郁症患者来说,“微笑”的意义已经在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Rita Labeaune说,当我们用微笑来隐藏低落的情绪时,它是一种防御机制:不再是一种表达自己内心喜悦的自然流露,而是逐渐变成了对内心悲伤的掩饰和证明。

一方面,微笑保护着我们自己免受他人的怀疑,帮助我们掩饰内心的悲伤和羞耻感,而另一方面,每一次在我们微笑并且想要假装“一切都好”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深处便会越发感受到与现实的脱离,感受到真正的自己是丑陋的、无法被他人所理解的。

我们将微笑用作防御机制的理由有很多:害怕不被别人理解,害怕不能融入群体,或者受到对抑郁症的污名化影响,为抑郁的情绪感到羞耻——抑郁症在我们的语境里还不是一个中性的词汇。

但研究证明,这种防御是有害的,它是一种“表达抑制” (expressive suppression)的情绪管理策略。

在情绪发生时,注重抑制自己当下的反应。使用这种防御的情绪管理策略,虽然能让人表现出更少的情绪表达行为,他们接收到的负面情绪却并没有减少。它减少了消极的面部表情,但反而增加了消极的情绪程度。

单用微笑来压抑自己真实情绪的这种行为,不但不能帮助我们在当时调节自己的情绪,而且长期运用这种方式会产生更加有害的结果。

James J. Gross等人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长期影响。他们发现,如果长期采用“表达抑制”作为策略,人们可能会感受到更多的焦虑,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症状。

此外,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会有类似“自己是不真实的”,“我的外在和内在是不一致的”,“别人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我”的感受。


贾斯汀·比伯宣布暂别歌坛?他怎么了?|长期抑郁是什么


长期感到抑郁,我该怎么办?


1. 药物治疗

有时候,药物治疗是必须的。很多人会担心吃抗抑郁药会导致成瘾,因此抗拒用药。实际上,抗抑郁药并不会让人成瘾。但每个人对于每种精神科药物的反应都可能不一样,你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尝试和调整,从而找到合适自己的药物。

2. 日常自助

除了向专业人士求助外,也有些日常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抑郁。

你可以写日记。不止记录发生的事件,而是要记录围绕这个事件的感受和想法。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时常会描述自己的思想像是“被困住了(stuck)”,好像头脑结成了一块,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写日记正可以帮助我们同自己的心智(psyche)对话。

在写作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察觉自己过去没有意识到的、一闪而过的念头。而当个人主观的想法变成客观的文字呈现在纸上,你就可以去观察它、去改变它、甚至去摧毁它,你可能会发现面对同样的事情,你可以用一种与当时不同的方式去描述,用不一样的感受去应对(Grayson-Mathis, 2002)。

记住自己感受良好的时刻。即使接受了治疗,我们也会有感觉非常糟糕、甚至生不如死的时候。但是,记住自己曾经感受良好的时刻,这样我们会知道抑郁带来的痛苦不会是永恒的,而自己有能力感到快乐。

最后,要对抑郁有合理的期望。和抑郁为伴可能会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会经历一次甚至多次反复;而即使经过治疗,我们在将来可能依然会因为一些事感到低落或痛苦。虽然治疗无法彻底消除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学着更好地和抑郁共存,到那时,可能你会发现抑郁也并非那么可怕。

说了这么多,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至少希望你能了解一件事:抑郁确有其事。它是一个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并不是一种臆想。无论你是有着一亿粉丝的了不起的歌手,还是一个小人物,抑郁从不歧视和挑选。每个人都有可能面对它。

最后想告诉大家,Justin Bieber 此次的举动,是给所有抑郁症患者的一个良好的示范:当你生病的时候,你需要告诉别人,为自己争取他人的理解,为自己安排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来生病、休息、以及康复。

我们的生活已经变得太忙,忙得令人没有时间生病。但不要试图忽略抑郁,因为它不会因为你假装它不存在而消失:你假装地越久,它就越有可能以一种令你无可忽视的方式反扑——代价可能是毁掉你全部的生活。

学会好好照顾自己,为自己,为家庭,为所有爱你的人。这才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生而为人的最重要的义务。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