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杂志:从心理学视角浅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几个问题
本文刊载于《江苏教育》杂志2017年5月刊。《江苏教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国家级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江苏教育主要宣传国家中学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教育思想、教学实践问题的研讨。
【摘要】汉字本身不仅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对汉字的学习与书写练习也有着积极的心理意义。本文从姿势、书写规范和基本笔画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心理学内涵,以期通过恰当的书法练习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汉字书写 执笔姿势 坐姿 书写规范 基本笔画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7-0017-03
【作者简介】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员,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沙盘游戏治疗师。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提笔忘字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亦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其附件《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则对各阶段的书法教育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意见。
其实,汉字不仅仅承载着先民们的智慧,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对汉字的学习与书写也有着积极的心理意义。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书法的练习本身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就从姿势、书写规范和基本笔画等几个角度稍加论述。
一、错误姿势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纲要》在谈及硬笔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时首先便强调“掌握执笔要领,书写姿势正确,不急不躁,专心致志。”
无论进行软笔书写还是硬笔书写,端正坐姿和执笔姿势非常重要。不恰当的坐姿会诱发颈椎、脊柱的弯曲,进而造成近视、头晕等生理症状。不恰当的硬笔执笔姿势则会对心理带来不好的影响,比如食指尖顶在笔杆上,会造成指尖过分敏感,很快就会疼痛,这将影响书写者的注意力和持久力;食指、拇指的指肚接触笔杆面积小,会阻碍手指运笔的信息向脑中枢的反射,不利于书写过程的建立,妨碍动力定型,最终影响学习效果,并且会形成不良的行为模式;握笔过低,不利于流畅书写和笔画线条的展开,不利于书写者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和开阔的心胸。
二、书写规范传与社会规则的心理映射
《纲要》要求“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这里的规则、规范诸如“横平竖直”、“上不顶天、下不立地、左右留空”等其实包含着社会规则的传递,书写规范通过反复的书写逐步内化到书写者的个性中。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后天经历和先天禀赋与社会规则之间进行不断磨合,最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个性,因此每个人所写出来的字也都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
以纸面上的线格为例,线格是书写时的参考位置,规则也要求书写者不要突破线格,不能“出格”,书写时字行顺应横线,保证字行的相对平直。在教学实践和成人书写中,我们却能看到很多人会突破线格书写,也有人缩在线格的一角;有人字行平直、稳定,也有人字行波动。对成人而言,虽然白纸上已经没有了这些线格,但它们却依然镶嵌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规范着我们的书写。
笔顺和偏旁部首的书写次序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又蕴含着书写者对有序、和谐、平等等价值观念的认知,基本笔画之间的组合也体现了书写者的资源整合能力、协调能力、大局意识、规则意识等。
三、基本笔画中的心理学内涵
汉字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象形”,这完全区别于拼音文字,加上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包含着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这使得我们可以从图说的角度来探索基本笔画中的心理学内涵。
横与竖是字的骨架,姜夔在其《续书谱》中有言:“横直画者,字之体骨,欲其坚正匀静,有起有止,所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
横画。心理学中将左边与过去、内在世界对应,将右边与将来、外部世界对应,横画的书写贯穿了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阶段,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态是否积极,对自己的责任是否能够担当,对可能藏有威胁和挑战的将来是否具有突破精神。因此,横画的书写需要角度微微上扬,对准目标,线条内蕴含力量。这就像拉弓射箭,要想让弓箭射得远,必须要稍抬弓箭,将弓拉满,手上要充分感受到张力。因此,让学生学写横画之前,可以让他起身作出拉弓的姿势,体会拉满弓的力量感,将这种感觉投注到横画的书写中。写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让其对比所写横画的态和拉弓的态之差异,再进行微调。
竖画。竖画是书写者目标感的体现,竖画的上部发达体现了书写者志向高远,有较高的自我期待,竖画的下部发达则体现了书写者目标感强,轻易不会发生改变。而竖画方向能否保持相对的稳定,可以作为观察书写者注意力是否容易聚焦、自我控制能力强弱的指标之一。我们可以想象一棵树,下部深深扎根大地,上部迎向天空承接阳光雨露,这样的树必然是挺拔遒劲的。陈毅元帅写过一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写竖画之前,可以让学生揣摩一下这首诗中青松的姿态,通过站姿去感受脚踏大地、挺拔生长的感觉。
点画。《续书谱》说:“点者,字之眉目,全籍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汉字偏旁部首的三点水、两点水等均由点画构成。汉字中的点画也多为起笔或收笔,起笔包含着书写者对整件事的预期和谋划,收笔蕴含着书写者对事情的评价和态度,是故从点的写法上可以判断书写者的智慧、胆量等。点画的书写要能写出水滴的感觉,轻盈而含灵性,不宜将点画写成短横或短竖,起收笔压力一致,显得僵化。比如右点要轻落笔,向右下由轻而重行笔,末笔稍顿,劲道内含,就像水滴蓄满而未滴之态,水滴内部分子间的吸力和地球重力之间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横折。汉字中的横折多出现在字的右侧,这在心理学中对应着外部,横折的形态直接呈现了书写者和外部交往中的态度。横折呈正方形的书写者,个性多方正,坚持原则,缺乏弹性;横折呈锐角者,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刺伤别人(如果是中小学生,更容易选择肢体,如果是成人,多利用言语);横折呈钝角者,外向,心胸开阔,心思简单。但遗憾的是,钝角折通常伴随着抗压力的下降;折笔为圆弧者,个性多圆润包容,有弹性,进退有度。
撇画。在研究笔迹与心理对应的关系中发现,撇画常与书写者的情感相关,其弯曲程度反映了书写者情感情绪的丰富程度,收笔方式反映了书写者情感情绪的表达方式。较为理想的撇画写法是轻顿起笔,行笔轻快,出锋迅速。古代文人常用青丝秀发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比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青丝拂肩影绰约,颦笑芙蕖绿波掠”,我们也记得当初飘柔洗发水广告里的那一头秀发,这就是较为理想的撇画的形态。而现在很多人的撇画写得就像头尾粗细一致的小木棍,僵直得很,这种写法的书写者通常不善表达情感情绪,正如一副对联的上联所说:若不撇出终是苦。是啊,“若”字那一撇如果不撇出,将自己的情绪情感闷在心中,就是一个“苦”字。
捺画。汉字中的捺笔亦多为右侧,象征着书写者直面困难的勇气、对决挫折的信心。在很多中小学生的作业本上,我看到过太多僵直且短小的捺笔,就像不敢伸出去的拳头,畏畏缩缩地退在后头观望,遇到困难不敢迎面而上。如果前面是座山,那么捺笔就要蕴含坚定的愚公移山精神,敢于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如果放大捺笔的书写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这其实是一个力量不断蓄积的过程。读者们可以去看看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他们的捺笔是否坚定有力。当然,捺笔也不宜过长,过长则意味着需求过度,不知节制,要知道:“各”自捺住方成“名”。
结合上面的叙述,我对于横、竖、点、折、撇、捺等基本笔画的书写概括了几句口诀,希望能对中小学生的书法练习有所裨益:
横拉弓,略上扬,射得远,力贯通。
竖如松,大雪压,挺且直,迎寒风。
点为水,有灵性,位置高,思路明。
折圆融,去尖锐,修养好,多宽容。
撇有锋,不僵直,愿表达,情感丰。
捺用功,有勇气,能移山,可驾龙。
当然,汉字的基本笔画还有钩、提等,并且基本笔画还有很多可以值得细化讨论的地方,如撇画就分平撇、竖撇、短撇、长撇等,限于篇幅,有机会再和大家讨论。
【参考文献】
[1]姚淦铭,汉字与书法文化[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郑日昌主编,笔迹心理学[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3]孔刃非,汉字创造心理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