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健康睡眠 益智护脑”您认为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睡眠?

文 / 鲁网
2019-03-22 16:25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据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睡眠障碍既是精神心理障碍的重要诱因,又是精神心理疾病的重要症状,60%以上的睡眠障碍源自“心病”。 2019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健康睡眠 益智护脑”,街头采访礼献世界睡眠日, 您认为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睡眠?

调查显示:睡眠质量差六成因为有“心病”

“您平常几点休息?”“您是否经常熬夜?”“您的睡眠质量怎么样?”“您认为导致您睡眠质量差的原因是什么?”“您认为年轻人12点之前不睡觉都在干什么?”通过街访调查显示,85%以上的市民表示自己睡眠质量差,导致睡眠质量差的原因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想的太多。

其实,60%以上的失眠,尤其是单纯的失眠症状,大多数都是由心理因素所致。心理因素是指因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压力引发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一些性格方面的原因也会对睡眠造成影响,比如完美主义者,要求每晚都睡得很好,假如有一晚睡得不好,便觉得身体有毛病,为自己制造无形压力,继而造成进一步失眠。还有比如“紧张大师”, 为人过分严谨,遇到任何与日常生活规律不同的事情,就感到极不自在,如果晚上生活的规律有违常规,也容易失眠。

失眠可防可治 不必过于紧张

泉城义工济南九龙志愿者呼吁:只有健康睡眠才能益智护脑

“您认为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睡眠?”“您认为几点休息睡眠质量最好?”“您对长期失眠的人有什么建议?”记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咨询专家得知,其实,失眠可防可治,不必过于紧张。首先,对失眠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睡不好并不等于失眠,失眠症是一种疾病,有严格的诊断标准。一周内至少有三个晚上出现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或者有无法恢复精力的睡眠引起的不适,伴随白天的苦恼或影响社会功能,病程持续三个月,才可以诊断为失眠症。短暂的睡眠不好人人都会出现,一般可以自行改善,不必因此过分担心。其次,预防失眠要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尽量不要熬夜,年轻人要尽量避免熬夜看电脑、玩手机,睡前精神放松,不要过饥过饱,睡前尽量不要饮酒、抽烟等,遵循睡眠规律,可有效预防睡眠障碍。同时,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学会找出口宣泄,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等都会对情绪和睡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