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文 / 红着眼争执
2019-03-15 01:07

谈到学习,人们有一些共识:

首先,要想学以致用,就必须记忆。只有这样,已经学会的内容才不会在将来被需要的时候消失。

其次,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并记忆,终生不怠。要想从中学毕业,我们必须学好语言艺术、数学、科学,以及社会学课程;为了在工作中取得进步,我们要掌握职业技能,学会如何与不太好对付的同事相处;等到退休,我们还会产生新的兴趣和爱好;到晚年,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适应浇花养草的生活。擅长学习的人会终身受益。

再次,学习本身是一项可以获得的技能。最有效的策略往往不是依靠直觉。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明天字就消失了。

我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自己什么时候学得好,什么时候学得不好。如果感觉学起来又慢又难,似乎毫无进展,我们就会转而关注那些看似更有成效的办法,但没意识到这些方法往往并不会带来持久的效果。

到目前为止,不管在什么领域,人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或一门知识的时候,都倾向于反复阅读课本,并进行集中练习,这其实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进行集中练习意味着我们在机械地、快速地重复一些东西,想把它们烙在自己的记忆中,也就是“熟能生巧”。一个例子就是考试前的“填鸭”。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

与反复阅读这种复习方法相比,回想事实、概念或事件会更有效。这种方法被称为检索式练习。抽认卡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检索会强化记忆,并阻止遗忘。我们在阅读过一段文字或听过一堂课后,只需用一道简单的小问题考考自己,就可以巩固所学、强化记忆,而且效果要比重读课本或复习笔记好得多。虽然大脑不像肌肉那样,可以通过锻炼来加强,但负责学习的神经回路确实是可以强化的——具体的方法就是检索记忆,并练习所学的东西。定期练习可以防止遗忘,强化检索路径,而且对于保存你想要掌握的知识来说至关重要。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中途有间隔时间,你会在中断期间感到稍有生疏,或者在把两件或多件事情穿插在一起做时,检索的难度会更大,而且你会觉得收效不佳,但实际上,这样做会让学习效果更持久,而且以后也可以更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在别人教给你答案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效果会更好,哪怕在尝试中会犯下一些错误。

一个常见的说法是,如果教学形式与你习惯的学习风格相符,你的学习效果就会更好。例如习惯用视觉或听觉学习的人,就该用相应的形式教他们,但实证研究并不支持这种观点。人类在学习时可以运用多种天分,而且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运用全部才能和智谋学习时,效果要超过只用最熟悉的风格学习。

一旦你能熟练地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炼出基本原理,也就是“规则”,你就更有希望在陌生的情境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与集中练习相比,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可以让你更好地掌握这种提炼技能。举个例子,平时在练习计算物体体积时,用不同种类的几何体练习,这样等考试时随机遇到一个几何体,你就能更熟练地找到正确的解法。穿插识别鸟的种类,或油画作品,既可以提高你对同一种类的归纳能力,又能改善你对不同种类的识别能力。这样一来,在以后遇到新的样本时,你分门别类的能力就会更强。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在判断自己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时候,我们都会被各种错觉干扰。测验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自己学到了什么。在模拟飞行中遭遇液压系统失灵时,飞行员会很快意识到自己有没有完全了解修正程序。测验这种工具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你可以用它来发现并巩固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不管学习什么新知识,都需要有已知作为基础。在学会如何只用一台引擎降落一架双引擎飞机前,你需要先知道如何用两台引擎降落这架飞机;想要学习三角函数,你就先要知道代数与几何;想要学做木匠活儿,你就要了解木材与复合板的质地,以及如何锯割、刨削、做榫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