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代精神外科微创手术?

文 / 精准医疗
2019-03-13 20:24

“什么是精神外科手术?”

“精神疾病不是心理问题吗?还可以手术吗?”

“听说,精神外科手术非常危险,很可能变成白痴。”

当我们提到精神外科手术时,大多数人都会有以上疑问或者质疑,很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精神疾病可以手术治疗,有的人知道却一味拒绝。

那到底什么是精神外科手术呢?

精神外科手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及埃及,人们一直在探索着精神外科的奥秘。

1935年,Egas Moniz(1935)提出用额叶白质切断术治疗精神病,并由神经外科医师Lima施行手术,手术取得满意效果,并在194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从而真正意义的开创了精神外科。

但精神外科手术的发展并不顺利,虽然脑白质切除手术对情感性精神症状效果显著,但随后因为严重的并发症以及缺乏明确神经生理依据,精神外科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和批评。50年代初,由于新合成有效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上述手术在世界范围内急骤减少,脑白质切除术几乎完全被废弃。但是,神经外科手术严重的后遗症却深刻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使得之后人们对精神外科手术充满了质疑。

立体定向技术,精神外科新阶段

1947年Spiegel和Wycis首先将脑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精神病治疗,大量临床证明脑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定位准确,损伤范围小,为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精神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容易接受的治疗途径。此技术的应用肯定了现代精神外科在精神病治疗中的地位。

边缘系统是激发和调节情绪、行为的重要结构。其功能和作用有赖于额叶、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联系和控制。精神疾病与边缘系统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实验和临床证实,破坏内侧环路可引起精神和运动活动降低,可治疗运动过多综合症,刺激内侧环路则出现兴奋、焦虑、强迫观念和行为。破坏外侧环路则可改善情绪异常和行为障碍。根据精神疾病这一生理病理基础,立体定向手术精确定位,只在额叶、丘脑或边缘系统的很小部位进行有限的调控,侵袭性小,保留大脑正常功能区,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对治疗精神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随着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现代立体定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在立体定向手术中的应用,目前脑立体定向手术已经发展到第五代,即DTI引导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实现了靶点可视化,定位更精确,毁损范围毫米量控制,手术微创、安全、高效、并发症少,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记忆、智能方面的改变,手术有效率高达95%以上,是众多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必然选择的最佳治疗方案。

DTI引导立体定向微创手术适应症

1. 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焦虑症、强迫症及一些药物治疗无效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人,对上述患者中的兴奋躁动、有攻击冲动行为、顽固性药源、自杀等且难以管理者尤为合适。

2. 患者病史应在三年以上,药物疗效不显著且排除脑器质性精神病者。

3. 在实施手术治疗之前,病人经过多种系统的常规治疗,包括系统的精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休克治疗等,效果不显著的患者。

4.最佳年龄在18-65岁。

随着神经外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手术治疗已经成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手术不会将疯子变成傻子。我们不应该一味的排斥手术,好的治疗方法都应该得到推广和认可,这样才有益于患者病情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