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自恋究竟是正常还是病态?心理学系统解析(深度好文)
@头条心理 @头条健康
心理网红们不仅喜欢拿原生家庭决定论,这样的伪科普说事。
也很喜欢拿自恋来说事。特别是散布中国人都是巨婴,都是病态的自恋。
整出一些精神分析的词汇,但并没有背后精深的学术认知作为支撑。
今天小明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到底自恋,在专业的心理学里面是个什么东东?
对于自恋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派别,一个是全世界各大学的学院派心理学的研究。
第2个是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及其后继者为另一派别。
小明给大家归纳总结一下,关于自恋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弗洛伊德认为自恋是指向自身的爱。病态的自尊是自恋的无限扩大。
第二。霍妮认为自恋是一种自我膨胀。
上面两个人关于自恋的观点有一个分歧,大家注意。弗洛伊德认为,自恋是自尊的必要元素。而霍妮认为自恋,并不是健康的,自恋,既不能爱自己,也不能爱别人。
第三。克莱因主义者认为,自恋是对自己的高度理想化。并且自恋者将自己和他人合并在一起,不分开。
第四。科胡特认为自恋包括对自己的夸大,和对他人的控制。
注意上面两个人关于自恋观点的分歧,克莱因主义认为,自恋是病态的。科胡特认为所有的婴儿小时候的自恋需要都是正常的,并不分病态和健康。长大之后有一部分人,仍然维持了婴儿的自恋需要,而另一部分人由婴儿的自恋需要发展出了自尊和自我理想。
第五。拉康认为自恋是每一个人,在一岁左右的时候都将经历的阶段。主要是对更完美自己的一个迷恋。有一部分人的自我在这个阶段,被虚幻的完美自我给控制了。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不应该被完美自恋控制。应该经过被父亲控制,最终达到被社会控制,从一个社会人的阶段。
大家注意上面两个人拉康和科胡特的区别。
科胡特认为所有的成年人继续怀有希望获得自恋满足的需要,终其一生都需要来自他人的镜像作用。他认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独立于对他人的依赖性需要。
大家特别注意这一点,这就是很多心理网红使用的全能自恋的这个词的来源,但是,他们由于缺乏系统了解,没有学懂科胡特关于自恋的完整研究论述。科胡特认为,所有的心理疾病患者都有一定的自恋障碍,自恋也是所有人都会有的持续到成年的一种需要。
把他的观点用一句直白的话翻译一下给大家,换句话说,自恋不是中国人独有的现象。自恋障碍也不是中国心理疾病患者独有的现象。世界上所有的心理疾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恋障碍。
从来没有一个研究认为中国人比西方人更障碍。
而拉康认为,所有的人都将失去自我。只不过社会标准的心理健康,不让你因为自恋而失去自我。而是让你因为被社会需要而失去自我。
第六,社会心理学对自恋的观点。
有的研究将自恋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的自恋和自尊有显著的正相关。他们研究发现,黑帮成员经常使用夸张的自尊模式。而希特勒具有非常高的自尊。
第七,管理心理学对自恋的观点。
管理者通常具有自恋的特征。有不少针对政客和管理者的问卷调研,结果发现。许多政客具有高度的自恋特征。他们自大,说谎,自负,自我为中心,没有内疚感,缺乏同情心。
第八,新精神分析和互联网心理学对于自恋的观点。
所有的演员都必须具备自恋和表演型性格的特点。事实上所有的网红,都具备很强的自恋的特点,否则无法吸引粉丝。所以自恋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正确的使用和利用自恋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社会成就,必须使用自恋这个工具,那么这就叫做机缘。当事人也并不会表现为与自恋有关的心理疾病,而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社会适应性的自恋特点。
新的有关自恋的研究发现,自恋者非常善于让他人相信他们的想法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尽管这些想法实际上可能非常一般。此外,与没有自恋者的团队相比,拥有几名自恋者的团队会提出更棒的方案,这意味着自我陶醉促成了现实世界中的成功。
自恋和创造力似乎能够齐头并进。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会表现得妄自尊大,渴望得到重视。
那么是否中国人都是巨婴,中国人都有自恋障碍呢?
过去西方的研究认为,相比起来,中国人不如西方人更自恋。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与自恋品质相反的文化要求。比如,水满则溢。“奉身须节约,接物要谦虚”,谦谦君子,枪打出头鸟等等。
近年来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发现,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再谦虚,在自恋方面,正在向西方迎头赶上。有的研究发现现在中国年轻人比年老的更自恋,生活在城市的比生活在农村的更自恋,有钱的比没钱的更自恋,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自恋,持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比持非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更自恋。
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被异化成为一个神经元。存在感被淹没是现代人最主要的一种心理问题。而对抗存在感需要的方法就是必须要在一堆神经元中脱颖而出。也就是被关注,被看到的感觉。在乎这个时代,被看到被关注,被点赞,才能证明自己被存在。因此,自恋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成功者的的标配能力。大家去看一下,中国互联网第一代创造出来的网红,都具有非常典型的自恋特征。
看完小明今天给大家完整的科普了一遍,什么是自恋?
现在大家可以做一个选择了。
你会选择自恋吗?
~~小明讲自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