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与孩子创新教育

文 / 积极家庭教育
2019-03-12 08:06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等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回答记者提问。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创新型国家是整个中国“三步走”非常重要的内容。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部署,中国“三步走”是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要成为现代化强国。科技创新也有“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到2035年左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就是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重要支撑和引领力量,也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

那创新型国家与孩子创新教育一定息息相关。哈佛大学教育改革小组认为21世纪创新型人才需要的七个关键力,它们是: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灵活性与适应力、主动进取与开创精神、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评估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好奇心与想象力。

第一关键力----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这个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近些年也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词汇”,但对于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许多人的理解还是模糊或者说是有偏差的。瓦格纳访谈了一些世界知名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比如戴尔的布莱特、思科的尼尔、联合利华的马多克斯等,他们都谈了自己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尽管视角各不相同,但核心都强调了一种“联接”的能力,也就是说不能仅知道“是什么”,更关键的要能分析背后的“为什么”,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抓住关键点,系统整体地进行思考。批判性思维往往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不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学会独立思考,才不会一知半解、人云亦云。批判性思维意味着逐渐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思维视角和思考方式,唯独如此才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寻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孩子如何从小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

孩子的思辨能力提高了,学习能力就会相应的提高,思维能力呢是很重要的,也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要看语言交流。

在生活中,家长要跟孩子进行更多的交流,包括对事物的认知、感受、对于指令的接纳和理解程度,行动力。理解、听懂、做到什么,这是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过程。

创新型国家与孩子创新教育

第二个方法是多样化的思维。

我们和孩子在一起,是需要我们开放自己的思维的,不要设太多限制。有些家长是这样子:买回来一盒乐高积木,孩子还没拼,家长就说:“不要动不要动,我告诉你,你应该怎么拼,去找图纸,第一步先把图纸拿出来,第二步把塑料袋里面的乐高积木拿出来,第三步按照图纸上的要求,一步一步的拼起来,好。”其实我不是反对这个样子,但如果你每一个乐高都要求这样子装的话,你觉得会不会对孩子思维有局限呢?

创新型国家与孩子创新教育

第三个方法是强调多层次。

非对即错、唯一正确的标准,是固化思维。我们这里说多层次的分析是在对和错之间,并非只有一个答案,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没有把这件事情做对,但是,我们可以表扬的是这其中有哪一个地方他做的还不错。就可以拿出来,提出表扬,以后这一步是可以继续这样做的,需要改的是其他的什么方面?

这样,我们就在黑和白之间分出了很多的层次,黑白灰灰灰灰灰灰,让孩子能够多层次的分析事物,而不是对了就了不起,错了就完蛋了的极端方式。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小朋友或者大学生,因为眼前的一个什么事情过不去就跳楼、自杀或者伤害别人,其实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层次不够多,单一思维方式,悲观的无助的思索,带来不可救的行为后果。

创新型国家与孩子创新教育

最后一个方法是正面积极的引导。

家长要有办法用多样化的行为方式去支持孩子,我作为一个训练师是怎么带孩子的?我在家里面跟他一起改歌词,改编着唱,改编剧本,拿绘本书做角色扮演。讨论别的人或事物的时候,不仅讨论事物发展过程,还讨论细节和感受。利用家里的玩具,废纸做各种各样的手工,做表演,玩土、玩沙子。在我们工作室里面给孩子做的训练一般都是用沙盘、先玩沙盘游戏,再进行沙盘故事的讲述,最后落到纸上形成一篇文章。

部分内容来源: 宝贝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