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被忽视的疾病

文 / 心理吧
2019-03-05 02:10

近日杨振宁的弟子--美籍华人张首晟自杀了,年仅55岁。报道称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曾和抑郁症作斗争了很多年。

众多自杀者都曾患有抑郁症,如张国荣、三毛、乔任梁、海子、海明威、翁美玲等等。但是,由于抑郁症知识的普及率较低,加上大众对抑郁症认知的偏差,或者说是对患有抑郁症的病耻感,导致抑郁症患者被忽视且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最终导致自杀。

抑郁症,被忽视的疾病

以下是两种最为常见的误解:

一、抑郁症不是病

普通大众认为抑郁症不是病,出现抑郁情绪就是想不通、无事生非;就是心胸狭窄、意志薄弱!

正解:抑郁症是精神心理科常见的疾病,但并不是大众所说的“精神病”即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抑郁症绝不仅仅是想不通、心胸狭窄或意志薄弱,而是一种病;不能通过简单地劝说、散心等方式解决,而是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

二、不可能患有抑郁症

现在经济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家庭条件优越,不愁吃喝,绝不可能抑郁!

正解:任何人都有可能抑郁,这与物质条件好差、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但只要抑郁时间超过2周就要诊断为抑郁症,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心理障碍。即以情绪低落、做事没有兴趣、思维缓慢、记忆力下降、易怒、易哭泣、懒动,甚至出现厌世、自杀意念以及自杀行为为主要表现。

抑郁症,被忽视的疾病

为何会患抑郁?

生物学因素:脑内相关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减少

社会心理因素:与既往的心理创伤、现实工作与生活压力大、当下人际关系紧张或负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抑郁症或精神疾病的遗传史

其他:原因不明

如何识别抑郁症?

抑郁症以“三低”为主要表现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低。包括以下症状群

情感症状:

自我感受或他人可观察到的心情低落,高兴不起来,兴趣减退或丧失,无法体会到幸福感,甚至莫名其妙出现悲伤,且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好转。

躯体症状:

早醒、食欲下降或暴饮暴食、体重下降、性欲减退,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疼痛、心慌以及便秘等

认知症状:

注意力不紧张、分心、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

抑郁症的诊断

1.症状标准:具有“三低”症状

2.病程标准:持续时间为2周

3.严重程度标准: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4.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抑郁

抑郁症的治疗

轻度到中度抑郁症以心理治疗为主,结合药物治疗。

重度抑郁症,尤其是伴有自杀意念的患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

治疗误区

1.服用抗抑郁药物会成瘾:

正解:抗抑郁的药物虽需要每天服用,但不要持续加大剂量,而且停用抗抑郁药物不会引起戒断症状,就如每天吃饭补充能量一样,抑郁症患者体内缺少某些神经递质,需要不断通过外源性的补充。因此,服用抗抑郁药物不会成瘾。

2.服用西药毒性比中药较大

正解:抗抑郁药物都是通过大量药物临床试验,并且已经证实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发生的几率非常小,安全性高于中药制剂。

警惕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自杀

自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自杀不仅自己失去生命,还会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留下不可抹灭的心理创伤,相关研究发现1个人自杀至少会对6个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WHO的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 100 万人死于自杀。我国每年约有 25 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的人数约为 200 万,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而控制抑郁,便可大大降低自杀。

抑郁症,被忽视的疾病


文章图片 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