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要面对亲人去世,提前做好这些准备,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文 | 齐丽娟
孩子对“死亡”有初步概念的时候大概是4岁左右,在这个时期家长就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死亡在生活中的意义。
每当清明节或是亲人祭日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去祭拜,但是应不应该带着孩子去祭拜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要看孩子的年龄还有亲人对他的影响等等,从这些方面来考虑决定要不要带孩子去。
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在面对亲人离世的时候只要父母及时的转移他的注意力,把他带进另一个新的环境,那么这个孩子就能很快的暂时忘记亲人离开自己的悲伤情绪。
但是如果再一次让孩子去祭拜自己的亲人,当他看到亲人照片时,他被压抑的情绪就会苏醒,幼小的心灵会充满恐惧,不明白好好的亲人怎么就突然离开了自己,一时转不过来,由于年龄太小,还不会调整情绪,就容易造成一些心理问题。
如果是大孩子的话就可以去祭拜自己的亲人,他们的心智已经成熟,也懂得如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那么当亲人离世后,作为父母如何来引导孩子,缓解这种压抑悲伤的情绪呢?
首先,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要告诉孩子死亡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是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活着有活着的意义,死了就有死了的意义,要学会去承担。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跟他们说这些他们肯定理解不了,其实孩子是可以理解的,父母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加以引导。
其次,就是父母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带他们去一些好玩的地方玩,比如带他们去游乐场,玩游戏等等都是可以的。孩子天生就爱玩,这样可以让他们转移注意力,忘掉悲伤的情绪,事后再加以正确引导。
然后,要合理疏导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正确排解悲伤情绪。哭,是孩子发泄的一种方式,这时候家长不要骂孩子,要多抱抱他们,告诉他们哭出来就好了,而不是说看到孩子哭就阻止他们,这样就不利于情绪的合理发泄,反而会使孩子压抑,不利于身心健康。
最后,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多关心爱护孩子,用时间来陪伴孩子,建立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关系,有利于孩子更好的应对各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