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育改革小组:创新型人才需要的七个关键能力

文 / 积极家庭教育
2019-01-24 10:50

创新型人才需要的七个关键能力

哈佛大学教育改革小组:创新型人才需要的七个关键能力

21世纪创新型人才需要的七个关键力,它们是: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灵活性与适应力、主动进取与开创精神、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评估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好奇心与想象力。

——摘自《教育大未来》,第21~27页,73页

第一关键力,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这个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近些年也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词汇”,但对于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许多人的理解还是模糊或者说是有偏差的。瓦格纳访谈了一些世界知名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比如戴尔的布莱特、思科的尼尔、联合利华的马多克斯等,他们都谈了自己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尽管视角各不相同,但核心都强调了一种“联接”的能力,也就是说不能仅知道“是什么”,更关键的要能分析背后的“为什么”,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抓住关键点,系统整体地进行思考。批判性思维往往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不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学会独立思考,才不会一知半解、人云亦云。批判性思维意味着逐渐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思维视角和思考方式,唯独如此才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寻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关键力,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当前我们进入了一个“更为平面的世界”,这里的“平面”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随着全球化进程,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其二是以往等级的金字塔开始坍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趋于平等。于是,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成为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学校中充斥的依然是各种各样的“权威”,校长对教师,教师对学生,学生干部对学生,大家习惯于“命令和指挥”,这是一种陈旧的领导力,而新型的领导力是“聆听、理解、综合、影响”别人的能力。换言之,每个人都应该有自主的判断,同时学会听取吸收别人的观点,融合有益的部分,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三关键力,灵活性与适应力。与以往的世界相比,今天这个世界更加变化多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日新月异的外界变化、海量涌现的数据和复杂多样的工作项目,让习惯于学校里那种“世界上存在着正确答案,只要你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就能得到奖励”的孩子们茫然不知所措。库马蒂坦言,年轻人要在今天的世界里生存下去,他就一定要明白“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世界,如果有,它的正确性也只能持续1毫秒”。所以,今天的年轻人需要具备不断地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来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世界。

第四关键力,主动进取与开创精神。在访谈中,许多高层领导者都提到,他们需要的是有进取心,积极创新的人才。来自麦肯锡的荣格领导了一个小组研究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新型的企业管理方法,他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我认为最成功的员工不但要能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还必须要把这个职位改造成一个完全适合自身的工作——这是积极的适应力。”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打破那种“老板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传统思维,在适应工作环境的基础上展现自己个人的风格,学会拓宽和创造工作空间,就像荣格所说:“在公司风格之上加入个人风格会让人显得更真诚可靠,而真诚会得到回报。”

第五关键力,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21世纪能力联合会调查了雇主对高中毕业生、大专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有超过一半的雇主认为这项能力十分重要。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的雇主表示许多毕业生缺乏这项能力,他们不仅书面表达能力有欠缺,口头表达能力同样问题重重。在这个全球沟通的时代,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表达,清晰准确、重点突出、富有力量与热情都是一份良好表达的要求。而在学校里,教师往往为了让学生通过标准化考试,机械地教学生一些“万能”的写作套路和模式,只会造成呆滞空洞的写作习性,无助于他们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念。

第六关键力,评估与分析信息的能力。互联网如同打开了信息的闸门,我们的社会一下子从少数人掌握有限信息变为对所有的人来说都信息过剩。打开电脑,只要你能想到,就一定能检索到数十页甚至数百页数千页的信息,学会梳理这些庞杂的数据,包括取舍、分类和综合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否则你就会被这些数据吞噬。

第七关键力,好奇心与想象力。如果说批判性思维和评估信息主要是左脑职责的话,那么另一半脑的职责也不可忽视,即右脑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同理心。《全新思维》一书的作者平克将未来定义为一个“高度概念化和深度接触”的世界。其中,高度概念化是指将看起来毫无联系的事情联结起来,编织起一个概念网络,比如汇集成一个故事等。而深度接触则是指对他人有同理心,敏锐地察觉他人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人超越平凡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寻找快乐。因为未来的市场,仅有合理公正的价格、方便实用的特性已经远远不够,消费者的选择太多了,而且随着基本需求的满足,越来越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因此,在各行各业中,如果你的产品不能触动他人的感情世界,就不可能在竞争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