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管理时间
1
本书的作者是个很有争议的人。撇去他个人得失不说,本书《把时间当朋友》着实有其可取之处——他点出了时间管理的核心所在——运用心智。
知乎上有个段子,营销想要成功,牢记:向青年卖焦虑感;向伪勤奋者卖付费知识。那不正是我们这些二十几岁人的真实写照吗?
对即将步入三十岁感到惶恐,对自己碌碌无为感到无奈,对未能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感到愤愤不平……这些焦虑的情绪迫使我们上进或者假装上进。
本书一开始就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学生:他早起来上托福班,战战兢兢跟着老师学习,却问老师一个单词的意思是什么,即便查个单词只是翻开字典或者打开浏览器的事情。
这个学生就像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一样,不能不说他不勤奋,不好学,不上进。用李笑来的说法,他只是没有发挥利用好自己的心智力量。
2
另一本畅销书《终身成长》中最重要的观点是:人的心智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获得成长的。
作者也强调这点,人的智商受天赋所限,但心智可以不受此限制,完成能够通过后期的锻炼获得提升。
这里的心智指的是各项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用于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和抽象推理。
心智可用于帮助控制我们的大脑,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推迟满足感,这几个都是成功进行时间管理的必要的因素。
但我认为,作者夸大了心智的作用。即使一个人拥有才足够成熟的心智,也会面临偶尔情绪失控,理性崩溃的情况。
3
在第三部分,作者建议我们转变观念,将时间视为自己的朋友,把它当成自己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助力。
为此,作者给我们列出了这些切实可行的小方法:记录自己的时间花销、制作时间预算、使用列表减少失误和为实现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说明时间记录的重要性时,作者谈到了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奇特的一生》。
该书中所记录的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一生坚持使用时间统计法,拓展了自己生命的广度和深度,解锁了多项成就:发布七十多部学术著作,收集的地蚤标本材料比动物研究所还多五倍……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我就用Excel和印象笔记开始制作时间预算和记录时间花销,我的方法大致和作者接近。
效果嘛,每天自己的计划难免有打脸的情况,但长期以往,确实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4
第四部分作者介绍了提高心智的方法,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
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一般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提高自学能力,很多时候意味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不过可惜的是,现代人似乎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其他娱乐活动上。读书被很多人视为枯燥无味的活动。
另一项重要的自学能力体现在写作能力上。这意味着我们积累足够的知识,再经过内化,吸收,整理,通过书面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其他的观点就相对老生常谈了,通过培养耐力,善用纸笔记录知识等等,不一而足。
5
这章作者带着我们探讨了成功学的问题。
“成功”在世俗化的理解里,就是简单粗暴地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这样的成功是在物质层面上的。很显然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人需要的,要不然各种鸡汤和成功学文章也不会如此畅销。
如今我们深切感受到房价在攀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级跨越比几十年前难上加难……这是客观存在的原因让我们有必要适当打一下鸡血,激励自己继续奋力工作。
作者只是希望我们在听励志大师演讲时能留个心眼,不要照单全收,误了正事。
另外一个比较好的观念是:人脉不是营造出来的。你本身需要足够地优秀,才会有资源匹配的朋友。这些是无论奔赴多少个聚会,通讯录加了多少个好友都换不来的。
6
在这一章,我们了解到关于提高心智的其他思考。
这些思考如果光说不做,那么会和第五部分一样,沦为食之无味的鸡汤。但如果我们付诸行动,却能在一丝一毫的积累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心智。
如“不需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不要浪费时间在后悔上”“自卑是一种时间的浪费”……
其中第一点我个人体会比较深刻。有时候我们会去做一件自己不擅长,甚至是不乐意的事情,往往只是为了怕别人看不起,为了证明自己做得到。
实际上很多时候,即使你做到了,身边的人也不会当回事。当你能举出例子证明你某个方面比别人好时,别人还是会用其他你的不足之处来反驳你。
所以,切记不要时间浪费在这些想证明自己、后悔和自卑等不良情绪上。
7
知易行难。
前面虽然作者已经在科学的基础上解释了什么是心智,如何提高心智,怎样合理运用心智。
结合我自己对时间管理的认识,以及作者给出的小方法,我已经列出了清晰的一年目标和三年目标。每日也会做出日程计划,并根据每天的精力和时间做出调整,实际完成率是百分之六七十。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作者苦口婆心千叮万嘱的建议是实用的。无奈过分客观和拖延是人的惰性,每日事务会被各式各样的借口拖着,无法达到理想状态。
比较庆幸的是,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人的心智是可以通过锻炼提升的。滴水亦可穿石。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