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拖延老不好?教你一键摆脱拖延症
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总有人被“拖延症”所困扰。很多人容易把拖延的原因简单化:因为懒,因为缺乏安排,或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但实际上,除了这些直观的认识,“习惯性拖延”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有时连拖延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一.为什么我们容易成为拖延症患者?
我们没有把要做的这件事情放在首位,当我们不想做这件事,就会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去回避它,拿自己和更拖延的人做比较,从而分散自己在这件事上的注意力,这就使得事件的推进变得更加困难。
还有一些拖延者会提前想到结果,有人害怕失败,也有人害怕成功了更加麻烦,还有的人过于追求完美主义从而不想着手开始一件事,为了证明自己足够优秀,他们力求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当一个目标的收益需要在遥远的未来才能收到,这就给人一种这件事并没有那么重要的错觉,例如学习英语每天需要背单词,但是英语能力在未来才能得到一定提升,《拖延心理学》里面把这种称为“未来折扣”,人们往往倾向于去做能够立即得到收益的事,而不想做那些需要长期才能看到回报的事。
二.如何改善拖延?
1.设定可分解的任务
人们总是倾向于完成与自己能力相当的目标。所以设定一个符合自己能力的目标很重要。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分解为几个小步骤,第一步最好能够在五分钟内完成,这样每个目标就变得相对容易,也能为自己完成目标增加信心。
在完成每一个小目标后都会有满足感,比如要背一本英语单词书,把任务分解成每天的需要背多少量,这种任务达成的成就感会推动你坚持下去。
2.增加对未来的实感
人们对于一些未来时间是没有实感的,但如果换一种计时方式,可能会更好地体会时间的流逝,告诉准高三生距离高考还有一年,会觉得一年的很长,但如果告诉他距离高考还有365天,很多人会直观地感到时间不多了,有一种紧迫感。
其实用“天”来衡量时间,会让人觉得更紧迫,因为天比星期,月或者年更短,因此用倒数日或者是倒计时来帮助自己能更好地体会时间的流逝和任务的到来。
3.确定事件价值
很多事拖着不做是因为你对它的价值没有直观的感受,比如我需要报一个钢琴课,因为课程费用贵,一节课几百块。而且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效果,一旦学成就能够演奏钢琴,这是无可替代的。
4.做出取舍
如果一件事情,你考虑了很久还是无法下决心,那就索性不要做了,保护你的时间,要学会怎样说不,不要做额外或者不必要的事情。
“拖延”像是对明天的一种透支——把今天的事用明天的时间完成,一个不会做好计划的人无法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当我们去完成某个目标的时候,意味着改变,面对一个未知的自己总是让人手足无措,但是只要你能够一点点进步,你会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