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究竟和人的心理有什么关联呢?
一旦人的心理上精神上出现了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看心理医生,看看有没有心理上的问题,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心理上的问题和你的肠道微生物息息相关吧?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肠道细菌与情绪之间也存在关联。研究人员招募40名女性,根据她们肠道菌群的组成把她们分为两组。40名研究对象中,33人的多形杆状菌含量较高,其大脑额叶皮质和脑岛中含有较多致密灰质,海马体中含有较多的大脑物质。
这些区域与复杂信息和记忆处理有关;另外7人的普氏菌含量较高,其大脑额叶皮质和脑岛中致密灰质含量相对较少,而大脑中与情绪、感觉和注意过程相关区域之间的“连接点”较多。
研究人员向她们展示人物、物体或活动的图片,观察她们的情绪反应并检测她们的大脑活动。结果发现,当展示的图片为“负面”时,比起“多形杆状菌组”,“普氏菌组”表现出更多焦虑和悲痛情绪。
来自意大利农业生物和生物技术研究所的Strati, F.等人招募了40名临床诊断为自闭症的受试者,平均年龄为11.1±6.8岁,男女比例则为31:9。研究人员将与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评价年龄为9.2±7.9岁的4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了对比。
其中,有明显的临床诊断的炎性病症自闭症患者被排除。同时,对他们的便秘和炎症状态也进行了评估。自闭症受试者由儿童神经精神病科大夫,依据DSM-5进行诊断,并使用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和自闭症行为评定量表(ABC)以及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等对自闭症状态进行评分。
结果发现,自闭症患者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比对照组稍低,而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明显增加。这意味着,自闭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和正常孩子的不一样!同时也说明了,自闭症和肠道微生物关系密切!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细胞》杂志上发表的动物研究显示,这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可能与肠道里的微生物变化有关。
他们先培育出了两组过多生成阿尔法——突触核蛋白的实验鼠,这种蛋白被认为是帕金森氏症的“罪魁祸首”之一。两组实验鼠的唯一区别是一组拥有完整的肠道菌群,另一组是无菌实验鼠。
结果发现,无菌实验鼠不仅没有表现出帕金森氏症症状,而且在跑步、爬杆等运动机能测试中的表现要明显好得多。
研究人员随后给一部分无菌实验鼠喂食由肠道菌群分解食物纤维时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并为另一部分无菌实验鼠移植从帕金森氏症患者粪便中获得的肠道菌群,结果这些实验鼠都出现了帕金森氏症症状。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肠道菌群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联。鉴于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现阶段尚不能确定是肠道菌群影响了大脑,还是大脑影响了肠道菌群。但是两者有关联是毋庸置疑的!
在未来,或许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将不在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