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什么是抑郁症?如何应对抑郁?

文 / 心康小屋
2018-06-27 09:41

心理健康:什么是抑郁症?如何应对抑郁?

一、什么是抑郁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因素导致的各种内心理与行为异常。

临床上通常采用“心理病理学”的概念,将范围广泛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统称为“心理障碍” 或“精神障碍”。

抑郁性障碍,是指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缺乏等分别获某种结合形式见于各种精神障碍的一类精神症状。

心理健康:什么是抑郁症?如何应对抑郁?

二、抑郁的症状

抑郁性障碍患者表面上看是在情绪上的低落,提不起精神,对什么都显得不感兴趣,也体会不到乐趣,但这只是表面上的,也是患者经常自己陈述的。

实际上其核心的问题是患者缺乏信心,可能在出现抑郁性障碍之前他对生活充满了期待,也很乐观,但是在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之后根本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或者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渐渐的对所做的这件事情失去了信心,而这种悲观失望的时间久了,就慢慢泛化到其他的领域,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逐渐演变到抑郁性障碍的地步。

抑郁性障碍的关键症状是情绪低落,这是和其他抑郁症状存在关联的,可能正是因为低落的情绪,所以缺乏兴趣和乐趣。

所以情绪低落是关键所在,因为如果能够提得起精神,情绪高一些,就会对某些东西存在兴趣可能就不至于抑郁得将自己禁锢住。

心理健康:什么是抑郁症?如何应对抑郁?

三、抑郁治疗对策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由A. T. 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

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通常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

1 、找出与不良行为有关的错误认知。

2 、寻找证据论证这一认知的错误。

3 、分析错误认知的根源,重新建立新的正确的认知。

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阶段要建立来访者的信心,因为抑郁性障碍患者情绪低落,其往往不自信,这时候的它们亟需提高的是其自信度,所以此时进入心理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而且,抑郁性障碍的患者最首要有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其信心的激发,而不是症状的缓解,因为抑郁的症状一时半会也难以缓解。

而增强信心之后,抑郁的症状自然就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和减轻。

所以咨询治疗师在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就是在建立患者的信心,同时也是在建立咨询关系和促进其症状的缓解。

认知行为分析

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分析,这一步其实也是对上一步的延续,也即在帮来访者初步树立起咨询与治疗的信心之后,进一步帮助来访者对自身问题或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让来访者明确自身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认知上存在偏差,进而其行为表现开始退缩,而这种行为表现又进一步强化了错误的认知,如此一来,恶性循环就出现了,也就发展为现在的状况。

人的情绪和行为受自我指导性语言所控制,人之所以产生各种情绪与行为问题,是自我指导性语言控制过程中的差错导致的。

这些人头脑中存在有认知缺陷或认知错误,治疗的关键是重复进行自我指导性语言训练。

只要将这类积极信念对自己说明,使其融入自身的信念系统,就能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规则,反复地重复进行训练会使那些信念更加牢固地内化。

希望孩子们健健康康来学校读书、平平安安回家。远离抑郁,拥抱快乐!

作者简介: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是一名高中心理咨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