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治癌!

文 / 百科名医
2018-06-25 20:28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我们说,心理作用在疾病的产生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癌症!

恐癌心理也致癌!

恐癌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盲目惧怕、担心、怀疑自己患癌症的心理,通常是由于受自己的亲人或身边的同事邻居朋友死于癌症的刺激造成,或受苏丹红、毒奶粉、地沟油、PM2.5、毒胶囊等等事件报道的影响,好像生活在到处是致癌物质的世界中,每天都受到癌症的威胁,从而产生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适度恐癌是好事,能唤起人们对癌症的警惕,激起征服癌症的决心,自觉抵制“致癌因素”。但俗话说,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要有个度,这种心理过头了就是心理疾病——恐癌症、疑病症。

恐癌症、疑病症是过分恐惧自己会患癌症,并四处求医,经医学检查的阴性结果也无法消除其疑虑。这种心理导致心绪不宁、坐立不安、吃不香、睡不着等躯体症状,又会影响工作和学习,社会功能受损,从而导致神经内分泌活动紊乱、器官功能活动失调,并使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免疫监视功能减弱,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作用,易导致癌细胞转化和突变。

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从”心“治癌!

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起着“活化剂”作用。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孤寂、悲戚和绝望等负性情绪状态下,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使免疫监视功能减弱,可致癌细胞突发性增殖。反之,如果癌症患者能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往往能使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有必要重新认识癌症的本性,从“心”治癌,借助融合了心理学认识、方法与手段的“心身医学”的方法,来阻遏癌症细胞的肆虐,保障自己的健康。一般来说,得癌症后,心理上有一段低潮的时期,主要有下列心理的障碍:

1.悲观主义

自从发现得了早期乳腺癌,某女性患者常常郁郁寡欢,她认为自己无法像患病之前那样正常社交、正常生活,就连平时最喜欢的跳舞爱好,她现在也提不起任何兴趣,而且很少像过去一样去公园晨运、做操、跳舞。此类患者常常处于一种孤独寂寞的状态,不良情绪无从宣泄,也无法获得他人的关心和劝导,由此,将会导致病情加重的严重后果。所以,癌症患者得病后,一定不要与世隔绝,既要认识到目前相当多的肿瘤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同时要积极地参加社会交往,感染积极的心态,特别是要注意建立新的社交圈子,增强与癌症病友之间的联系,用集体的力量来建立自己的精神支柱。此为交际疗法。

2.投降主义

年仅50岁的某男性患者,自从被查出患有早期肺癌以后,就自暴自弃,认为肿瘤不能治疗,早晚多是死亡,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认为及时行乐才重要,家人见状心里非常焦急。像这样的患者思想上不再有生存信念,各种治疗方法无法借助自身的力量而发挥作用,导致患者常常不该死亡的死了,本该有较长时间生存的却早早离开了人世。针对这种情况,可推介一种已在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推广的精神心理疗法——生活意义疗法。首先,生活要有目标,不光身体健康的人要有目标,肿瘤患者也要有目标,活一天就要愉快地生活一天,但不是一味地“及时行乐”,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工作、家庭或个人兴趣上。其次,要有正确的生死观,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既然无法避免,就宽心看待,心情就会放松。最后,要使生活丰富多彩,积极参加一些有益心身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电视、登山和交朋友等,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强抵御和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另一方面自己享受了美好的生活,体会到自身对社会的价值。此为生活意义疗法。

3.个人主义

某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患者,被查出早期肝癌,家人怕他太年轻接受不了这个打击,就和医生商量对他隐瞒病情,说是普通的肝炎。如今家属面临一个难题,不敢让他去肿瘤专科治疗,怕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不告诉患者真实病情曾被认为是对患者的保护,但这样做的后果是患者不积极配合治疗,很难取得最佳效果。针对此类患者,可以采用信心疗法,即每个人的机体内部都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潜能,这种潜能一旦被激发出来后,它将使人得到意外的收获,甚至会出现奇迹,而信心就可激发这种潜能。美国医学家曾给患者开出了一张癌症康复三大信念的奇效良方:相信癌症是一种疾病,不一定会致命;相信抗癌的治疗是支援体内防御的盟友;抗癌的根本要立足于信心。

上述几类病患只是复杂病例中的几种常见心理干预过程。而在当代一些医学著作中更有提出,针对不同患者的性格,生长环境,文化水平,进行心理干预的程度,难度,深度也各有不同,但无疑从心理问题着手是一条重要的经验。

肿瘤治疗与康复中,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指出,即有两类人在罹患恶性肿瘤之后其心态的平和和强大的毅力导致其在与癌症的抗争中往往康复得很好;一类是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迷信或有盲从倾向的人,常见于农村老人,或者稀里糊涂、粗线条的人,他们查出了癌症后,有的手术,有的甚至手术都不做,放化疗都不用,活得很好,甚至纯用中医药治疗原发病灶也有消失的。我们解释为:肿瘤本身就是一类心身相关性疾病,在患者不知情,也无相应恐惧、威胁的情境下,得到了特别的关爱和大城市医师的特别关护、治疗下,几方面的正面因素,促使患者积极振作起来。本为慢性病的癌症,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趋于稳定,甚至自愈。

另一类就是十分理性,执着的人,一旦彻底想通了,弄明白了,也就义无反顾地与癌症抗争,常常愈后大大好于一般人。早有研究表明:癌症自愈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存在偏执倾向,或者也可以说理性而执着的人,他们往往在研究道路上跋涉多年,对人生价值的体现有清晰的认识与高标准的追求,有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一旦确定了治疗方式后,就将病情全部交付给医护人员,自己则专心原有工作,为体现人生的价值而全力以赴。随着疗程的进行,加上自己的深入了解,他对自己的病和健康充满了信心,精气神愈发充足,神采奕奕,毫无病态,对当下及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所以,理性、执着、坚信自己的人,往往就是能够战胜癌魔的人。而那些终日惶恐不安,时时惦记着是否转移复发;对病情风声鹤唳,茶饭不香,寝食不安的患者的复发率和转移倾向均大大高于情绪相对稳定的其他癌症患者。

从“心”治癌,在运用各种手段、措施,消解患者躯体上痛苦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与干预,减轻其痛苦,帮助进行综合调摄。那么,相信再有心理障碍的病患也会信服医护人员,依从治疗,达到较佳的临床疗效。

百科名医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