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卑从何而来?……

文 / 涵妮妈妈育儿经
2018-06-25 13:29

源于谷雨妈妈

当别人夸奖我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我真的有这么好吗?

写的时候自认为不错的文章,等到发的时候,我又会犹豫,真的够发布的质量吗?

我对自己的长相和身高也完全没有自信。

我的自卑从何而来?……

我曾经把这种条件反射式的自卑当做天生的性情。

不过最近外婆来我们家小住的这些日子,我意识到那骨子里的自卑也许并不是基因问题。

30岁的领悟也许改变不了自己太多,但如果有可能我希望lemon将来可以比我更自信的注视着他人的眼睛!

1

故事一

“这个茄子好吃吗?” 外婆很渴望的盯着把菜送入嘴里的我。

“酸的啊!你放了醋对吗?很好吃!第一次吃到这种口味的!”

“哎,就是茄子有些老!” 外婆笑着叹了口气,闪过了我的目光。

故事二

“你看,我这件衣服还好看吗?” 穿着宝蓝色连衣裙,银色打底裤的外婆把背挺直,头抬了起来,手放到了身体两旁。

“咦,这件衣服没见过,颜色很鲜艳,我喜欢!”

“就是有些小,显得有些胖!” 外婆说着笑嘻嘻的走进卫生间。

我的自卑从何而来?……

我站在原地,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了一般,一个个片段闪现了进来。

。。。。。。

“这是你女儿啊,这么大了!小姑娘长得挺漂亮的嘛!” 和妈妈相仿年龄的阿姨摸了摸我的脸。

“哪有?还漂亮呢!塌鼻子!” 妈妈笑着和阿姨寒暄。我低下了头。

。。。。。。

“你女儿又是三好啊!真羡慕,我家儿子要有这么厉害,我都要笑死了!”

“三好有什么用?叫人都不会,在家里就是一个哑巴!没有出场!” 妈妈笑得嘴角弯弯,我却恨不得赶紧回家。

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每次都能那么开心的笑着数落我的缺点?

。。。。。。

我的自卑从何而来?……

回过神来,我追进卫生间,对着正在照镜子的外婆问,

“妈,你问我不就希望我觉得好吗?为什么你每次又要否定自己呢?”

“当然啦,做人要谦虚,人家说你好,你就要上天啊!”

2

为什么我们连一点承认自己的勇气都没有?

为什么饭菜的可口,精心的打扮,看得见的奖状,这些货真价实的通过自己努力才获取的东西都要用自我否定来表达虚怀若谷?

《老子》有云,“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这也是“虚怀若谷”的出处。

老子的谦逊是空旷如山谷,让我们有胸怀接纳他人之言。

而外婆的谦逊却是通过给自己挑毛病,用否定自己的方式达到卑微如山谷的状态。

谦虚错了吗?也许是我们的方式错了。

笑纳他人之言难道不应该包括肯定和认可之言吗?不知不觉中,谦虚变成了虚伪的客套。

客厅里的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我的自卑从何而来?

虚伪的客套就是罪魁祸首!

1.虚伪的客套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自尊和自信

75%的21-24个月的婴儿能够识别镜子中的人像就是自己,也逐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们从真实的镜子中看见了自己。

2岁开始,儿童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评判自己。他们开始越来越渴望得到肯定,他们会用成人的反应来评判自己是否达到了某一标准,从而形成自我评价。他们从我们这面镜子里定位自己。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逐渐内化这些标准,开始在自我评判上变得更有自主权,逐渐可以较为客观的认识自己。

这是儿童逐步建立自我认知的三个过程

缺乏第二个阶段最亲密的人的认可,孩子很难在下一个阶段形成自我评判上的自主权和客观性。

“鼻子塌”,“不擅长说话”,“害羞”,“小气”,这些都是我从父母和周围长辈的眼中看见的自己。这面镜子里的自己是那么的糟糕,自卑随着年龄一起长在了我的骨子里。

我的自卑从何而来?……

有这么一个心理学实验,可以让我们看见赞美和肯定对于孩子的影响力。

196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自己是哈佛大学的教授,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实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但事实是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这成为了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因为相信权威的评测,老师们在无意识中给了名单上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肯定,孩子真的在这种环境中成就了独特的自己。

否定和激将并不会让我们收获一个自信的并且真的有实力的孩子,但是赞美和肯定会!

2. 做客观的镜子

虚伪的客套有害,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刻意的夸赞孩子,不切实际的赞许同样破坏孩子的自尊。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某种程度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如果这个差距很小,儿童的自尊心就高,如果这个差距大,儿童就会觉得自己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他的自尊心就会低。

过低,过高的评价都是变了形的镜子,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和孩子自我感知的自己相匹配,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母应该是一面真实的镜子,让孩子看见真实的自己。

3. 勇敢的接纳他人的赞美是走出他人评价的第一步

饭菜的口味,衣服的款式等等外婆都会询问我的意见,其实她的内心渴望得到的就是我的认可。但她用给自己挑毛病来表达谦逊,期待对方眼中的自己显得更加虚怀若谷。

在渴望被认可和不断自我否定的死循环中,外婆其实一直活在他人的眼中,活在了别人的镜子里。她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胜过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能够客观认识自己的人,

才能勇敢接纳他人由衷的赞美和批评,

才能走出他人的评价,

才能活出自己的模样!

曾经,我发过一篇读书笔记,群里很多朋友都不停的夸赞。

我笑着敲下了这样的话语,“。。。我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没有影响到大家的理解!”

接下来群里不再有人发言。

第二天,群里接收到的第一条消息是,“when you receive acompliment, just say thank you!”

这句话整整一天都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沿袭了外婆表达谦逊的方式。

我的“谦逊”并没有带给听的人同样的感受,接纳才是对真心称赞你的人的尊重。

我感谢敲下这句话的人,他是一面镜子,让我审视了自己!

我的自卑从何而来?……

我们的成长环境铸就了我们,但有些负面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它们从我们孩子的成长中剔除。

自卑的改善需要我们确实变成了更好的自己,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但是改变也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

勇敢的接受他人真心的赞美吧!

一句谢谢就足够!

我们的努力值得被看见!

1. 谦虚不是卑微如山谷,而是空旷如山谷,笑纳他人批评之言,肯定之言。

2. 虚伪客套的代价是孩子的自尊心,种下自卑的种子。

3. 做孩子客观的镜子,看见真实的自己

4. 走出他人的评价从接纳赞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