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家庭教育里,父母都需要“知道”和“做到”

文 / 素质教育观察
2018-06-14 13:23

01

现在网上育儿文章太多,个个都说如果家长这样那样做了,就会"毁"了孩子,很多家长被些五花八门的说法弄得晕头转向,都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去教育孩子了。

穷养,怕孩子长大后自卑;富养,又怕惯出一个"穷人家的富二代"。

今天听了这个说孩子需要爱才有安全感,生怕他们受委屈而失去安全感,变得小心翼翼,不敢随便伤孩子的"自尊心",明天听那个说孩子就是需要严格管教,不能纵容,可能又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

到最后,发现什么方法都不行。

有位妈妈在网上说,她的儿子开始是每天检查作业的,后来看到一篇文章里说,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就不管了。给果儿子一周都不交作业,她被老师的投诉电话连续轰炸。

不少网友对这样的一条留言点了赞:

教育孩子的方法千万种,要是按照这些方法来,无疑对父母们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写这些东西的人把这些父母大人都给整蒙了,方法层出不穷,越看越着急,越看越失去信心。

这些点赞的应该都是感同身受的人。

成功的家庭教育里,父母都需要“知道”和“做到”

02

表面上看起来,是这些文章在误导家长,其实更多的是因为这些家长自己在教育上没有主见,又急于求成造成的。

一个人对一件事没有主见,往往是因为自己对它缺乏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当出现问题时自己就会慌乱,只想让问题尽早消失。

在这样的心态下,当自己一时无法解决问题时,就会到处去借鉴别人的方法以寻求快速解决。

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独立个体,同一个孩子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状态与表现也不尽相同。

有些父母会觉得,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那么让人省心,自己的孩子这么让人头痛,甚至自己沮丧到怀疑自己,这时他们往往更倾向于不满孩子而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

一些孩子被打后可能会老实下来,而另外一些孩子却可能会因为你的打骂收敛了某种行为,却又出现新的让你生气的行为,你和孩子就会常常在这样的纠错过程中,互相对抗着。

成功的家庭教育里,父母都需要“知道”和“做到”

03

如果你的教育是一直处在这种纠正孩子"行为现象"的状态中,管教孩子一定会让你很累,还常常被别人的育儿经带得晕头转向。

孩子也会因此觉得自己处处让你不满意,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面对你的指责羞愧乃至恼羞成怒。

你觉得是孩子出了问题,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孩子的问题许多时候反应了家长本身的问题。

因为孩子最经常模仿的对象是父母,,他们是凭直觉生活的。他们的表现中往往投射着父母的日常行为里隐藏的东西,而父母自己却看不见。

父母想要解决孩子问题的前提是:从自己做起。

成功的家庭教育里,父母都需要“知道”和“做到”

首先,父母需要了解自己。

很多父母并不了解自己。这种不了解常常是因为活在了自己的世界中,无法看到自己的盲点,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如果父母无法知道自己的局限,遇到问题时就会缺少一种反省和修正自己的能力,常常会从外部寻找原因。

自己得过且过却要求孩子进取,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希望孩子做到,只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做到了。

如果你了解到自己,从自己身上修正问题,可能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就自然消失了。不要小看模仿和潜移默化的力量,榜样的作用是教育中最简单有效的一种途径。

成功的家庭教育里,父母都需要“知道”和“做到”

其次,了解你的孩子。

很多时候父母只能观察到孩子的表面行为,往往缘于对孩子缺乏了解。因为不了解,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教育也会因为父母的不走心而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大人们最常犯的一种错误是,把自己的思维安放到孩子身上。

亲戚家有个6岁的孩子叫小铭,从小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平时里小铭有什么要求,父母都会在第一时间尽力满足。

有一天,小铭突然说要学钢琴,妈妈下午就买来了钢琴,还请了一位专业的钢琴老师来家里教他。没想到,几天之后,小铭就不想学了。

不久后,小铭又说想去幼儿园的美术班学画画。妈妈立即花高价请了美术学院的资深老师单独给小铭授课,她认为这样才能让小铭真正地学好画画。

没想到小铭只坚持了三天又放弃了。

父母因此认定小铭没什么定性,学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热度。

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问小铭:"你为什么说好了想学弹琴和画画,后来又不学了呢?"小铭说:"因为我看到钢琴班和绘画班里有许多小朋友,想要和他们一起做伴,一起玩。"

成功的家庭教育里,父母都需要“知道”和“做到”

这就是大人和孩子思维的区别。

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可能会因误读他们的信息而做了一些不恰当的判断和决定,然后给孩子帖上一个不好的标签,孩子很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符合这个标签。

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他的问题时才不会被表象迷惑,事情解决起来就会顺手得多。也不会让自己掉入一厢情愿的"苦心"陷阱里,然后对孩子的表现感到失望甚至愤怒。

最后,让自己做到。

前两点是提升自己的认知,正确的认知是教育好孩子的基础。但最终的所有这些都要落实到行动的层面上。

为什么有些父母也学了不少育儿知识和教育理念,却依然教育不好孩子?因为自己做不到。

当你要求孩子改变时,首先自己要做出相应改变。

常常听到有人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还有人说"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吗?如果你做不到,孩子又怎么做得到?

它难就难在需要父母的自律。其实你的自律对孩子就是一种榜样的力量。

不自律的父母常常会因为自己内心无力,面对孩子的问题,要么纵容,要么以情绪化和暴力来处理。解决了行为层面的问题,却留下了心理上的问题,从而衍生了新的行为问题。

自律的父母,才能实现知行合一,知道该怎么做,然后让自己做到。这样的父母身上自然而然带有一种力量,让孩子不由地心生信服和向往,从而主动做出相应的改变。

只有这种发自内心的变化,才能让孩子产生真正的改变,并收获心灵上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