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父母-孩子落榜了,别太责怪孩子

文 / 心理健康小知识
2018-06-13 12:09
提醒父母-孩子落榜了,别太责怪孩子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当人们把众多目光聚焦到高考中金榜题名的骄子时,我们更应该把关切的目光投向落榜生,让家庭和社会的关爱给这些暂时的失意者带来信心,让他们继续前行。案例一位落榜生的苦恼自从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后,阿莹就沉默了很多,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也不怎么说话,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还常喊头痛,不舒服。有一次,母亲在饭桌上有意无意地说起同事的儿子考了590多分时,阿莹居然当着父母的面往自己脸上打了一巴掌,还捂着耳朵向父母大喊“不要再说了!”

每年高考后,都会有一些考生出现阿莹这样的情况。就诊的学生不仅局限于高考考生,很多中考、甚至是小考失利的孩子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分析:现实与理想落差太大,每年从高考结束到发榜的这段时间,考生大都带有一些焦虑心理,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失落、内疚等心理,有的同学生活习惯会发生一些改变,不爱说话、不出门、生活很懒散、对前途不抱什么希望、很悲观,甚至有些考生会出现自伤、自残等极端行为。

每年都有30—50名落榜生因为种种问题前来心理咨询或治疗。许律琴说,特别是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一旦发现考试的结果和理想的目标落差太大,这部分考生可能承受的心理痛苦非常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心理素质差一点的孩子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极端的自伤等念头。

建议:家长应多鼓励孩子高考过后,一些没有考好的学生会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往。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可以采取一些合理、健康的宣泄方式,在没人的时候大喊一声,痛快地大哭一场,但这种情绪的持续期要注意控制,最好是3—5天,不要超过7天。发泄以后,要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调整,找身边的支持者,如父母或朋友倾诉,要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和其他人联系,转移对高考失利这个问题的过分关注。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经历,高考失败不代表这一生都失败。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应该重新定义自己的志愿,做到落榜不落志。无论什么样的路,坚持走下去并走出自己的特色和风采才是正确的心态。面对孩子不如意的高考成绩,父母也许会觉得失望,认为在同事面前没面子。

落榜已是既成事实,孩子没考好,做家长的应给孩子足够的包容,指责、攀比对孩子毫无意义,“不要总说这么多年,我为你做了什么,牺牲了多少这样的话,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自责和自卑。”要想孩子尽快走出低谷,父母自己应先调整好状态,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在孩子成功时,父母要不忘提醒(不要骄傲);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要无条件地包容、鼓励,孩子最喜欢与这样的父母沟通。”

高考失利,不仅仅是孩子的责任,家长也有责任,所以家长应跟孩子一起承担,要和孩子多沟通,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支持。多鼓励孩子找同窗好友倾诉,帮助孩子尽快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