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笑嘻嘻,戴着微笑“面具”的抑郁!预防抑郁自杀,七要七不要!
指导专家: 杨甫德(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
保健时报记者 楚超 实习记者 夏淼
“不向外界求助,独自在死胡同里打转”,是抑郁症发病及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介绍,70%的抑郁症患者曾有过自杀的念头,有15% 死于自杀。
隐形抑郁者平时与常人无异
明星自杀后,很多粉丝都很疑惑,他患有抑郁症多年,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被发现呢?这是因为有些抑郁症是隐形抑郁,其中有一种被称为“微笑型抑郁”。多发于身份高、学识高、事业有成的人群。患者的内心感到极度压抑,表面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
杨甫德介绍,这类患者在人群中看起来和平时一样,顶多会出现效率下降、精力差等情况。但他独处时,就会特别沉默。这是因为心理疾病本身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隐秘性。抑郁症的核心是主观痛苦,如果没有严重到破坏社会功能,别人就很难察觉出来。一个人独处时才是抑郁暴露得最充分的时候。当他离开聚光灯,从人群中回归到一个人孤独的状态时,突然觉得太痛苦了,活得太累,可能就会选择走极端。
注意3个信号,避免自杀悲剧发生
有公开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至少是13 万,其中40%的自杀死亡者在自杀时患有抑郁症。由于微笑型抑郁症患者带着微笑的“面具”,更难识别。
那么,我们如何尽早发现、及时阻止身边的人发生自杀悲剧呢?在自杀行为实施之前,有自杀想法的人几乎都经历过挣扎、犹豫、求救、失望,这就给了我们发现和预防自杀行为的机会。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大部分自杀行为发生之前都有一些警告信号。
♥如果有人跟您说:“我是一个没用的人,是个废物!”或者“我活得太痛苦了,没有我,他们会更幸福”。那么请您高度重视,他/她可能是向您求救,而不仅需要一些简单的安慰。
♥如果他/她上网搜索自杀方法、讨论自杀问题,或者问您“我死了你会怎么样”之类的话题,千万不要以为是开玩笑,他/她是认真而又委婉地向您求救。
♥如果有人向朋友分发自己心爱的物品,或者写下类似遗言的内容,说明他/她在告别,即将实施自杀行为。此时要立刻进行危机干预,每一分钟都生死攸关。
自杀预防七要七不要
杨甫德建议,当发现这些求救信号时,每个人、每个社区,乃至全社会,都应该立即行动。实施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用您一点时间,挽救一个生命。
1.要充分重视信号,将干预付诸行动,而不要忽视信号甚至以为他/她在开玩笑。
2.要勇于讨论自杀话题。谈论就是一种支持,躲避反而让他/她绝望。
3.要对自杀想法给予理解,说教式的劝说无济于事。
4.要认真帮助他/她分析面临的问题,刺激的话语起不到“以毒攻毒”的效果,只能促使其立刻自杀。
5.有人陪伴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支持。让其独处不仅不能令其冷静,反而会让他/她感到孤独。
6.要保护其隐私,但不等于隐瞒。明确说明您会让其他值得信任的人一起帮助他/她。
7.时间不是缓解自杀意念的良药,要及时治疗干预,等待只能延误时机。
关于上述干预准则,我们可以简称为“自杀预防七要七不要”:
♥要重视不要忽视
♥要讨论不要躲避
♥要理解不要说教
♥要帮助不要刺激
♥要陪伴不要独处
♥要保护不要隐瞒
♥要治疗不要等待